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话灵山》最新章节。
第三十四章 祈雨济世
一、旱魃肆虐
(一)赤地千里
己未年孟夏时节,信州府的天空好似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抽走了最后一丝温柔,只剩下无尽的酷热和干燥。七阳山巅的观日石上,那火盆一般的烈日无情地炙烤着石面,仿佛要将它烤化。石面上的温度异常之高,让人难以触摸,甚至连蝉鸣都被这炽热的阳光烤得破碎不堪,仿佛变成了一片片焦糊的碎片,粘在那滚烫的空气之中,让人感到窒息。
而在灵山南麓的灵溪,曾经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的溪水如今已变得异常狭窄,宛如一条细弱的脉络。那原本铺满鹅卵石的河床也完全裸露在外,布满了如蛛网般密密麻麻的裂纹,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被抽干了血液的躯体,毫无生气。溪边的老柳树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它那原本翠绿的枝条此刻变得卷曲发黄,叶片的边缘更是被烤得焦黑,仿佛被火燎过一般。偶尔有一片枯黄的叶子飘落下来,跌落在那龟裂的田地里,瞬间就被晒成了一片脆片,轻轻一碰便会碎成粉末。
李老汉蹲在自家地头,眼神空洞地望着眼前那片枯死的稻苗,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三个月前,他满怀希望地将秧苗插进泥土里,期待着秋天能有个好收成。然而,如今这些稻苗却只有寸许高,叶片也早已卷成了褐色的问号,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痛苦和绝望。
李老汉缓缓地伸出手,用那布满裂痕的手掌去扒开稻苗周围的泥土。然而,这泥土却硬得如同陶块一般,难以撬动。他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终于扒开了一条小小的土缝,可当他往深处看去时,却发现那里竟然连一丝潮气都没有。
“唉……”李老汉长叹一声,心中的忧虑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不禁喃喃自语道:“连地龙都躲进阴曹了……”地龙,是一种生活在地下的昆虫,它们通常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存。如今连地龙都不见了踪影,这片土地的干旱程度可想而知。
李老汉摸了摸腰间的水葫芦,那里面的水早已在三天前就喝光了。他的喉咙干涩得厉害,就像塞着碎瓦片一样,每一次吞咽都让他感到一阵刺痛。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一阵老牛嘶哑的哞叫声。李老汉循声望去,只见王屠夫家的耕牛正趴在水槽边,舌头无力地耷拉在地上。水槽底部原本应该有一些水的,但如今那水渍早已被晒干,只留下了淡淡的盐霜。
城南的义井旁,人头攒动,喧闹异常。打水的百姓们围得水泄不通,每个人都焦急地等待着轮到自己。井绳在空中不断地上下翻飞,仿佛是一条疲惫不堪的蛇,一次次地坠入那深不见底的井中。然而,每次捞起的木桶底却只有寥寥几星泥点,这让人们的心情愈发沉重。
在人群的最前方,站着一位年轻的母亲。她怀抱着啼哭不止的婴儿,满脸愁容。孩子的嘴唇干裂得厉害,甚至已经渗出血丝,那小小的拳头紧紧地攥着母亲的衣襟,似乎在诉说着他的痛苦和饥渴。母亲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停地滚落,滴落在孩子滚烫的额头上,瞬间便被蒸发殆尽。
“他爹在北边服徭役,临走前还叮嘱我一定要守住这亩薄田。可如今……”母亲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和绝望,她低头看着怀中的孩子,心如刀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微弱,仿佛是生命在一点点地流逝。
而在不远处的街角,一家药铺前也挤满了人。几个年迈的老人靠在墙根处,艰难地喘息着。中暑的人被源源不断地抬进抬出,药香和汗臭交织在一起,在这闷热的暑气中发酵,散发出一股令人窒息的绝望味道。
(二)众生苦相
在灵山脚下,有一座华严寺,它庄严肃穆,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然而,最近这座寺庙却显得有些异常——晨钟已经停止敲响七天了。
大雄宝殿里,原本应该香火鼎盛的香炉,此刻却积满了半尺厚的香灰,仿佛被时间遗忘。这些香灰见证了往日信众们的虔诚,但如今,它们只能静静地堆积在那里,无人问津。
百姓们生活艰难,连糊口的米都快没有了,更别提购买香烛来供奉菩萨了。住持昙摩大师站在观音像前,凝视着菩萨手中倾斜的净瓶。那净瓶本应盛满圣水,象征着慈悲与救赎,可如今,瓶中的圣水早已干涸,只剩下一层薄薄的盐晶覆盖在铜器表面。
“众生苦厄,菩萨亦垂泪啊。”昙摩大师轻声叹息,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带着无尽的悲悯。他转过身,对着身旁的小沙弥说道。小沙弥看着大师,只见他袈裟下的脊背比平日更加佝偻,仿佛背负着千斤重担。
七日前,昙摩大师刚刚主持完一场盛大的三教法会,那时候的他,身披荣光,受人敬仰。然而,如今的旱魔肆虐,让这一切都变得如此苍白无力。旱灾的重压,如同大山一般,碾碎了大师心中的希望和骄傲。
三清观的玄玑子道长正在丹房查看《云笈七签》,案头的铜鹤香炉里,龙涎香烧得正旺,却驱不散眉间的阴云。窗外传来道童的禀报:“山下来了十几个百姓,跪求道长祈雨……”他合上典籍,手指抚过泛黄的“祈雨咒”章节,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蜀地,也是这般大旱,他与青城山的道友联手设坛,最终唤来甘霖。“佛道本同源,此时不联手,更待何时?”他拂袖起身,青袍上的太极图在光影中微微颤动,似有风云汇聚。
正午时分,昙摩大师与玄玑子在两寺之间的银杏树下相遇。老银杏树的叶子已枯了大半,却仍有几片倔强地挂在枝头,投下斑驳的阴影。“道长可曾听见山下的哭声?”昙摩大师双手合十,声音里带着少见的急切,“孩童们的喉咙都快冒烟了,再不下雨,秋粮便颗粒无收,百姓们……”玄玑子抬手止住他的话,目光望向远处蜷曲如死蛇的灵溪:“贫僧正欲相邀,佛道联手,共设祈雨法阵。”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三教法会上的“归心”之誓,此刻正化作济世的行动。
(三)筹谋共举
华严寺的藏经阁里,昙摩大师取出珍藏的《大云经祈雨陀罗尼》,泛黄的经卷上,手绘的龙王像鳞片清晰,双目微睁,似在等待召唤。玄玑子则展开《雨师经》,朱砂笔勾勒的雨师画像手持法器,衣袂间有雨水流淌。“佛教祈雨,需以慈悲心感通龙天;道教祈雨,当以阴阳术调和五行。”玄玑子...
轻捻长须,缓缓说道。昙摩大师点头称是:“虽法门不同,但皆为救民于水火,当相互配合。”
两人商定,在灵溪干涸的河道上设坛。昙摩大师带领众僧诵经祈福,以慈悲愿力感天动地;玄玑子道长率领道童施展法术,以阴阳之术调和天地五行。
祈雨当日,烈日高悬,大地如炙。百姓们围在四周,眼神中满是期盼与焦虑。昙摩大师身披袈裟,口诵经文,声音沉稳而庄严;玄玑子道长手持桃木剑,脚踏七星步,口中念念有词。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空中竟渐渐有了变化。原本湛蓝的天空,慢慢涌起了一层灰色的云霭。众人见状,心中一喜,祈祷声愈发响亮。然而,就在云霭即将汇聚成雨时,一阵狂风突然袭来,将云霭吹散。究竟是何方作祟,让这场祈雨陷入危机,众人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昙摩大师和玄玑子道长心中一惊,急忙加大法力输出。但狂风越来越猛,卷起地上的沙尘,迷了众人的眼。玄玑子道长掐指一算,脸色大变:“是旱魃作祟!这旱魃怨念极深,法力强大,怕是有高人在背后操控。”
就在这时,原本庄严肃穆的祈祷声突然被一阵惊呼声所打断,紧接着,人群中开始传出哭泣的声音。昙摩大师见状,心中一紧,但他并没有被眼前的状况所吓倒,而是紧紧地咬了咬牙,转头对玄玑子道长说道:“道长,我们绝对不能就这样放弃啊!再试试看吧!”
话音未落,两人便不约而同地深吸一口气,然后无视那猛烈的狂风,继续施展出他们的法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体力逐渐透支,呼吸也变得越来越急促,但他们依然咬牙坚持着。
就在他们感到自己快要力竭之时,突然间,一道神秘的身影出现在了遥远的地平线上。这道身影周身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仿佛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手中还握着一把古朴的扇子。
只见那神秘人不紧不慢地走到了近前,然后轻轻地挥动了一下手中的扇子。刹那间,那原本狂暴的狂风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瞬间止住了。不仅如此,那些原本被吹散的云霭也像是受到了某种力量的牵引,开始重新汇聚起来。
神秘人缓缓地走到了昙摩大师和玄玑子道长的面前,面带微笑地对他们说道:“二位不必着急,我来助你们一臂之力。”说罢,他也加入到了施法的行列之中。
在神秘人的助力下,原本艰难的施法过程变得异常顺利。没过多久,天空中便开始落下豆大的雨点,滋润着干涸的大地。百姓们见状,顿时欢呼雀跃起来,纷纷跪地感谢上苍的恩赐。
而那神秘人的身份,却如同他突然出现一般,成为了众人心中一个难解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