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李隆基的纨绔皇孙》最新章节。
十五万唐军再七十里的隘道内乱作一团,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守在隘道口的河北唐军看隘道内唐军大乱,于是趁机杀入谷内,十五万关中唐军面对河北唐军的前后夹击瞬间崩溃。
哥舒翰看对岸唐军大败立刻丢下三万大军,只带数百亲信经首阳山(今山西永济)蒲津渡西渡过黄河逃回潼关。
战败后哥舒翰收拾清点残兵逃回潼关的关中唐军只剩八千。
随后崔乾佑带河北唐军来进攻潼关。哥舒翰手下火拔归仁等人把哥舒翰骗出关外,然后抓了哥舒翰投降安禄山,潼关失陷。
哥舒翰投降以后就给郭子仪写劝降信,众人大骂哥舒翰不守节而死,而投降安禄山。
根据历史记载整个潼关之战充满了问号,可以说到处都是说不通的地方,就算不懂兵事的人都对整个战争过程表示不理解。
首先哥舒翰作为陇右节度使竟然让二十万大军一股脑出潼关,不给潼关留一兵一卒,然后二十万大军一股脑堆积在狭窄的崤函古道上这是来搞笑的吗?就算李隆基让你出兵,你出两万精锐探探路行不行?
其次潼关五万精锐边军的主帅先锋竟然是王思礼,你这是搞笑的吗?王思礼这人能不能做主帅你哥舒翰难道不知道吗?陇右、河西、朔方名将云集那个不比王思礼强?
第三哥舒翰作为一军主帅你不待在军中,竟然跑到黄河对岸遥控指挥大军,你真是人才!并且对岸的关中唐军大败你竟然丢下自己身边的三万大军自己跑路。
第四哥舒翰作为一个汉化胡人喜欢读《春秋》和《左传》被抓的第一时间就是投降,甚至向安禄山献媚,满口的忠义去了哪里?十分怀疑火拔归仁抓你投敌都是自导自演的一出戏。
其中这个王思礼在整个潼关之战当中蹦哒的最厉害,几乎所有的哥舒翰的决策都是出自他。
王思礼与吕崇贲、李承光后来投奔灵武的李亨,李亨竟然只杀李承光,留下了王思礼和吕崇贲。这个吕崇贲在潼关之战时不战而逃李亨都没杀,而王思礼在整个安史之乱之中并没有出彩的地方,反而最后位列三公,不得不耐人寻味。
不过根据相关资料参考,李承光的死是因为李承光分别向李隆基和李亨分别上了一道奏章。
政治阴谋让二十万唐军埋在了潼关之下。
潼关失守的消息传到长安,六月十三日黎明,李隆基逃离长安。
资治通鉴记载:“黎明,上独与贵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近宦官、宫人出延秋门,妃、主、皇孙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上过左藏,杨国忠请焚之,曰:“无为贼守。”上愀然曰:“贼来不得,必更敛于百姓;不如与之,无重困吾赤子。”是日,百官犹有入朝者,至宫门,犹闻漏声,三卫立仗俨然。门既启,则宫人乱出,中外扰攘,不知上所之。于是王公、士民四出逃窜,山谷细民争入宫禁及王公第舍,盗取金宝,或乘驴上殿。又焚左藏大盈库。崔光远、边令诚帅人救火,又募人摄府、县官分守之,杀十余人,乃稍定。光远遣其子东见禄山,令诚亦以管钥献之。
六月十四日,李隆基行至马嵬坡,士兵因饥饿疲劳,发生兵变杀诸杨,杨贵妃被赐死。
整个马嵬坡兵变的主谋就是李亨,李隆基出逃一共三千人,负责殿后的李亨掌握着两千人马,出逃人员加上护卫中一千多人。
在杀死诸杨上面陈玄礼和李亨的意见是一致的,但是在对待李隆基的问题上,陈玄礼和手下士兵选择效忠李隆基。李亨一手策划马嵬兵变,诛杀杨氏,矛头已指向了玄宗。父子对抗摆到了桌面上,两人只能分道扬镳。李亨不可能再跟着李隆基入蜀,只有分兵,另谋发展。
李亨分兵后的境况也极其窘促,和历史上不一样,李亨少了三子李倓给他在路上披荆斩棘,李亨失去一目,李俶失去一手,李系失去一足,父子三人成了残疾人士,随军两千人马抵达朔方军治所灵武之时只剩三百残兵。
李隆基的荒唐致使父子成仇,天下大乱。
李亨的有眼无珠,让李俶和李系失去手足。
和李隆基同一时间离开长安的还有达奚盈盈,长期的抑郁和营养不良让达奚盈盈身体不堪路途的劳顿,最后病死在了阳关。
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隆基到达了普安(今四川剑阁),然后得到一个消息,睢阳失守,叛军南下围临淮。驻守临淮的贺兰进明和驻守彭城的许叔冀、尚衡有仇,许叔冀见死不救,临淮失守。
李隆基听到临淮失守的消息,整个人一下子晕了过来。
自此历史的整个进程被完全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