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出于对汉朝江山社稷的考虑,萧何毫不犹豫地站在了刘邦这一边,协助他制定并实施铲除异姓诸侯王的计划。
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一个震惊朝野的消息传来:韩信被人告发谋反。
韩信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他的军事才能举世闻名,被誉为“兵仙”。
然而,正是因为他的才能和威望,使得刘邦对他的猜忌愈发加深。
吕后得知韩信谋反的消息后,立即与萧何商议应对之策。
经过深思熟虑,他们决定由萧何出面,以庆贺平叛胜利为由,将韩信诱骗至长乐宫。
韩信对萧何深信不疑,接到邀请后便欣然前往。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竟然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陷阱。
当韩信踏入长乐宫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注定了自己的命运。
吕后早已在宫中埋伏好了重兵,韩信一到,便被当场诛杀。
这便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由来。
在刘邦铲除其他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萧何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谋略,为刘邦出谋划策,协助他成功地铲除了一个又一个异姓诸侯王,巩固了汉朝的统治。
然而,萧何的功绩和威望如日中天,这无疑引起了刘邦的猜忌。
当陈豨谋反的消息传来,刘邦毫不犹豫地亲自率军前往平叛。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韩信在关中也蠢蠢欲动,企图谋反。
面对如此紧张的局势,萧何展现出了他的果敢和决断。
他果断地协助吕后设计诛杀了韩信,成功地平息了这场潜在的叛乱。
刘邦得知韩信已死,心中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
为了表彰萧何的功绩,他派遣使者前往萧何府邸,拜萧何为相国,并赐予他五千户的封邑,同时还派遣了五百名士兵和一名都尉作为相国的卫士。
消息一经传出,众人纷纷前来祝贺萧何,称赞他的功绩和荣耀。
然而,在这一片欢呼声中,只有陈平独具慧眼,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隐藏的危机。
陈平私下里找到萧何,忧心忡忡地对他说:“相国啊,您可知道,灾祸从此开始了。皇上如今在外征战,风餐露宿,历经艰辛,而您却在朝中安然无恙,享受着荣华富贵。如今韩信刚刚谋反,皇上就增加您的封邑和卫士,这并不是因为他对您格外宠爱,而是对您起了疑心啊!”
萧何听了陈平的话,心中一紧,顿时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他沉思片刻,觉得陈平所言极是,于是决定采纳他的建议。
萧何立刻上书刘邦,辞让封邑,并表示自己不需要那么多卫士。
同时,他还将自己的全部家财都捐献出来,资助军队。
刘邦收到萧何的上书后,果然十分高兴。
他对萧何的谦逊和忠诚表示赞赏,心中的疑虑也随之消散。
后来,黥布谋反,刘邦再次亲自率军出征,期间多次派使者询问萧何的动向。
萧何每次都回答说:“我在后方安抚百姓,拿出所有家财资助军队,就像平定陈豨叛乱时一样。”
有门客提醒萧何:“您离灭族不远了!皇上在外征战,却多次派人询问您的情况,这是担心您在关中威望太高,趁机谋反。您何不多买些田地,用低价强买百姓的房屋,以此败坏自己的名声,让皇上放心呢?”
萧何无奈之下,只得依计而行。
刘邦平定黥布之乱回朝后,百姓拦路告状,说相国萧何强买民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刘邦听后,表面上笑着责备萧何,心中却暗自得意,对萧何的猜忌也因此减轻了许多。
即便如此,萧何依然心系百姓。
有一次,他见长安土地狭窄,百姓耕地不足,而上林苑中有许多空地荒废,便向刘邦进谏,请求让百姓进入上林苑耕种,只留下禾杆作为苑中禽兽的饲料。
刘邦却认为萧何一定收受了商人的贿赂,才会替百姓请求占用皇家苑囿,于是大发雷霆,将萧何交给廷尉,戴上刑具囚禁起来。
几天后,王卫尉向刘邦进言:“在职责范围内,为百姓请求有利的事,这是宰相应该做的。陛下为何要怀疑相国收受贿赂呢?”
刘邦听后,虽心中不悦,但也觉得有几分道理,于是便派人赦免了萧何。
萧何年事已高,一向恭谨,光着脚入朝谢罪。
刘邦对他说:“你为百姓请求上林苑,我不答应,我不过是像桀纣一样的君主,而你是贤相。我故意囚禁你,是想让百姓知道我的过错。”
刘邦去世后,萧何继续辅佐汉惠帝刘盈。
此时的萧何,已步入暮年,但他依然尽心尽力地为汉朝的稳定和发展操劳。
他深知曹参的才能,在临终前,向汉惠帝推荐曹参接替自己担任相国。
萧何一生清正廉洁,生活简朴,他购置田宅时,总是选择在偏远贫瘠的地方,住宅也不修建高大的围墙。
他曾对家人说:“后代子孙如果贤能,就学习我的俭朴;如果不贤能,这样的房屋也不会被有权势的人夺走。”
汉惠帝二年(前193年),萧何病逝,谥号“文终侯”。
他的一生,从沛县的一个小吏,成长为西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一代贤相,为汉朝的建立和初期的稳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功绩不仅在于帮助刘邦赢得天下,更在于他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为汉朝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政治明星,被后人铭记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