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战国末年,赵国都城邯郸在战火的阴影下愈发显得破败萧条。
城中一条狭窄阴暗的陋巷里,一间破旧不堪的房屋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赵高。
赵高出生于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曾经的赵国贵族,在赵国国势衰微的大环境下,也未能幸免地走向了没落。
曾经的钟鸣鼎食、锦衣玉食已成为遥远的回忆,如今,一家人只能在这简陋的居所中,忍受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童年的赵高,穿梭在邯郸城的大街小巷,他看着那些达官显贵们出行时的威风凛凛,心中满是羡慕与不甘。
每当有官员的车马经过,扬起一片尘土,赵高总会呆呆地望着,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渴望,他渴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拥有那样的权势,不再遭受旁人的白眼与欺凌。
这种对权力的极度渴望,就像一颗种子,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赵高自幼便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聪慧,尤其是对律法,有着一种天生的敏锐。
在艰难的生活中,他没有放弃学习,反而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偷偷研习赵国律法。
那时,家中穷得连一盏像样的油灯都没有,每当夜幕降临,他便借着从破旧窗户透进来的微弱月光,或是邻居家透过来的一丝光亮,在破旧的竹简上反复研读。
那些复杂的律法条文,对他来说就像是通往权力的钥匙,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其中的知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然而,命运对赵高十分残酷。
秦国的铁骑如汹涌的潮水般席卷而来,赵国在秦国的强大攻势下,最终无力抵抗,宣告灭亡。
赵高一家也沦为秦国的俘虏,他和母亲被处以宫刑。
这一沉重的打击,几乎将他的人生彻底摧毁,但也让他心中对权力的渴望变得更加炽热。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在秦国的宫廷中出人头地,让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人都匍匐在他的脚下。
在秦国宫廷为奴的日子里,赵高并未自暴自弃。
他深知,宫廷是权力的中心,也是他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于是,他开始刻意讨好上级,每天早早起床,将自己负责的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对上级的吩咐更是言听计从。
他还细心观察着宫廷中每一个人的喜好与弱点,凭借着巧舌如簧和善于察言观色的本领,逐渐赢得了一些人的好感。
他对秦始皇嬴政的喜好了如指掌,知道嬴政对法家思想的推崇,便不断在嬴政面前展现自己对律法的深刻见解。
他常常在嬴政处理政务的间隙,巧妙地提及一些律法相关的话题,并且能提出独特的观点,终于引起了嬴政的注意。
秦始皇听闻赵高对律法极为精通,便将他提拔为中车府令,负责掌管皇帝的车马乘舆和符玺印信。
这一职位虽不高,却能时刻陪伴在秦始皇身边,赵高深知这是自己飞黄腾达的绝佳契机。
他对秦始皇恭敬有加,每天天不亮就起身,亲自检查秦始皇的车马是否准备妥当,符玺印信是否安放无误。
他事事都能揣摩到秦始皇的心意,秦始皇想要出行,他早已提前安排好路线和护卫;秦始皇想要查阅律法资料,他能迅速准确地呈上。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赵高主动请求教导秦始皇最小的儿子胡亥律法。
胡亥生性贪玩,对学习本无兴趣,整日只想着嬉戏玩乐。
但赵高却有办法将枯燥的律法讲解得生动有趣,他常常结合宫廷中的实际案例,甚至编出一些有趣的故事,来吸引胡亥的注意力。
他还时常带着胡亥在宫廷中游玩,满足他的各种要求,陪他骑马射箭,观看歌舞表演。
渐渐地,胡亥对赵高产生了深厚的依赖和信任,视他为最亲近的人。
在胡亥眼中,赵高不仅是他的老师,更是他的朋友和保护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高在宫廷中的权势逐渐增长。
他利用自己掌管符玺印信的便利,开始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
他与朝中一些官员勾结,为他们谋取私利,以此换取他们的支持。
那些官员为了讨好赵高,纷纷向他进献奇珍异宝,有的甚至不惜花费重金从民间搜罗来罕见的古玩字画、稀世珍宝,送到赵高的府邸。
赵高的府邸逐渐变得门庭若市,前来拜访的官员络绎不绝。
然而,赵高并不满足于此,他的目光开始投向更高的权力巅峰,他的野心在不断膨胀。
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嬴政率领众人巡游天下,赵高、李斯和胡亥随行。
一路上,秦始皇视察各地的民情,宣扬秦朝的国威。
当队伍行至沙丘时,秦始皇突然病重。
他躺在病榻上,深知自己大限将至,便让赵高起草诏书,命长子扶苏将兵权交给蒙恬,火速赶回咸阳主持葬礼,实际上就是将皇位传给扶苏。
赵高接到诏书后,心中却打起了小算盘。
他与扶苏向来不和,扶苏为人正直,对赵高的一些行径颇为不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且扶苏信任蒙恬等大臣,若他即位,赵高的权势必将受到极大威胁。
于是,赵高决定铤而走险,篡改遗诏。
他先找到胡亥,劝说他夺取皇位:“皇上驾崩,没有遗诏封诸子为王,只赐给扶苏一封诏书。扶苏一到咸阳,就会即位为帝,而你连尺寸之地都不会有,这可如何是好?”
胡亥起初有些犹豫,认为这样做不义不孝,违背了道德和伦理。
但赵高巧舌如簧,不断劝说:“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如今大权在你我和丞相手中,机会难得。若不抓住,以后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况且,统治别人与被别人统治,差别可太大了。你想想,一旦扶苏即位,你就得向他俯首称臣,处处受他的约束,而如果你成为皇帝,整个天下都将是你的,你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一切。”
在赵高的蛊惑下,胡亥最终动摇了,他的心中开始燃起对皇位的渴望。
之后,赵高又去拉拢丞相李斯。
他对李斯说:“皇上驾崩,遗诏和玺印都在胡亥手中,立谁为太子,全在你我一句话。你想想,论才能、功劳、谋略以及与扶苏的关系,你比得上蒙恬吗?扶苏即位后,必定任用蒙恬为丞相,到时你可就无法保住现在的地位和荣华富贵了。而胡亥仁慈宽厚,若立他为帝,你我都能长享富贵。”
李斯起初坚决反对,认为这是大逆不道之事,他辅佐秦始皇多年,深知秦始皇对扶苏的期望,也明白扶苏的贤能和担当,若扶苏即位,必定能将秦朝治理得更好。
但赵高不断威逼利诱,提及李斯的家族安危:“你想想,一旦扶苏即位,蒙恬掌权,你的家族还能像现在这样享受荣华富贵吗?说不定还会遭受灭顶之灾。而只要我们拥立胡亥,你我都能继续位极人臣,家族也能永享富贵。”
李斯想到自己的家族,想到那些依赖他的亲眷,心中一阵剧痛。
最终,他还是屈服了,在权力和欲望的驱使下,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他们三人合谋篡改了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又伪造诏书赐死扶苏,囚禁蒙恬。
沙丘之变后,胡亥顺利即位,史称秦二世。
赵高因拥立之功,被任命为郎中令,成为宫廷侍卫的统领,权势滔天。
他终于站在了权力的巅峰,实现了自己多年来的梦想,但他的野心并没有就此满足。
秦二世即位后,整日沉溺于享乐,将朝政大权交给赵高。
赵高为了独揽大权,开始大肆铲除异己。
他深知朝中大臣对自己篡位之事心怀不满,于是便设计陷害他们。
他先将矛头指向蒙恬、蒙毅兄弟。
蒙氏兄弟是秦国的名将,在朝中威望极高。
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驻守边疆,抵御匈奴,立下赫赫战功;蒙毅则在朝中担任上卿,深受秦始皇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