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传

第64章 白起(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但白起没有丝毫畏惧,他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这不仅关系到秦国的东进战略,也关系到他自己的声誉和前途。

白起到达伊阙后,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先对敌军的兵力部署和作战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侦察。

他派出了许多侦察兵,深入敌军后方,收集情报。

经过几天的侦察,他发现韩、魏联军虽人数众多,但两国军队貌合神离,各怀鬼胎。

韩国军队希望魏国军队先与秦军交战,消耗秦军的实力,而魏国军队则认为韩国军队应该打头阵,自己则想保存实力。

两国军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这为白起提供了可乘之机。

白起决定利用敌军的这一弱点,采取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术。

他先派出少量兵力,佯装进攻韩军,吸引韩军的注意力。

这支部队打着秦军的大旗,在韩军阵前耀武扬威,不断挑衅。

韩军见状,以为秦军主力进攻,急忙调兵遣将,加强防御。

他们将大量的兵力集中在正面防线,准备迎击秦军。

此时,白起却率领秦军主力,悄悄地绕到魏军背后,发起突然袭击。

魏军毫无防备,当他们看到秦军如从天而降般出现在自己身后时,顿时陷入混乱。

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白起指挥秦军,对魏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秦军士兵们呐喊着,冲向魏军,他们的武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让人胆寒。

魏军在秦军的攻击下,节节败退,很快便被秦军分割包围。

韩军见魏军被攻击,想要救援,但为时已晚。

他们被秦军的佯攻部队牵制住,无法脱身。

而且,由于韩、魏联军之间缺乏配合,韩军并不知道魏军的具体情况,也不敢贸然行动。

此时,白起已经将魏军消灭得差不多了,他又率领秦军主力,转而进攻韩军。

韩军面对秦军的两面夹击,士气低落,很快便被秦军击败。

这场战役持续了数日,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

白起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的指挥如臂使指,秦军紧密配合,如同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终,韩、魏联军大败,秦军斩杀敌军二十四万人,俘虏了魏国主将公孙喜,还夺取了五座城池。

伊阙之战的胜利,让白起威名远扬,各国听闻白起之名,无不胆寒。

这场战役也极大地削弱了韩、魏两国的实力,为秦国东进扫清了障碍。

白起因战功卓着,被晋升为国尉,成为秦国军事集团中的重要人物。

他的名字,也从此成为了秦国军队的象征,激励着无数秦军士兵为秦国的霸业奋勇拼搏。

巅峰之公元前262年,秦国与赵国为了争夺上党地区,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长平之战,这也是白起军事生涯中最为辉煌,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一场战役。

上党地区,地势险要,土地肥沃,是连接秦、赵、韩三国的战略要地。

秦国早就对这里垂涎三尺,经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秦国逐渐占据了上党的大部分地区。

赵国自然不甘示弱,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抵御秦军的进攻。

廉颇深知秦军强大,采取了坚壁清野、固守不战的策略。

他命令赵军在长平修筑了坚固的防线,深挖壕沟,高筑壁垒,将秦军挡在防线之外。

秦军多次挑战,赵军都坚守不出,双方在长平对峙了三年之久。

秦军远道而来,粮草供应困难,时间一长,士气逐渐低落。

秦昭襄王为此忧心忡忡,他与丞相范雎商议,决定使用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军不怕廉颇,只怕赵括。

赵王果然中计,他不顾蔺相如等大臣的反对,任命赵括为大将,取代廉颇。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他熟读兵书,谈起兵法来头头是道,但却缺乏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

白起得知赵括接替廉颇后,心中暗自欣喜,他深知赵括的弱点,决定将计就计,诱敌深入。

白起先佯装败退,命令秦军士兵丢弃营帐、武器,做出一副狼狈逃窜的样子。

赵括以为秦军不堪一击,于是率领赵军主力,倾巢而出,追击秦军。

他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的前面,意气风发,仿佛胜利已经在握。

白起则暗中布置了两支奇兵,一支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一支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赵军被秦军包围后,才发现陷入了绝境。

赵括多次组织突围,但都被秦军击退。

此时,赵军粮草断绝,士兵们饥寒交迫,士气低落。

他们只能靠啃食树皮、草根来维持生命,许多士兵因为饥饿和寒冷而倒下。

而秦军则不断增兵,将赵军围得水泄不通。

白起站在高处,看着被包围的赵军,心中没有丝毫怜悯。

他知道,战争是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在这种情况下,赵军坚守了四十多天,最终赵括在突围中被秦军射死。

赵括一死,赵军群龙无首,四十万赵军士兵向秦军投降。

面对四十万赵军降卒,白起陷入了沉思。

他深知这些降卒是一个巨大的隐患,秦国无法妥善安置他们,放他们回去,又会成为秦国日后的威胁。

而且,这些降卒数量太多,一旦发生哗变,后果不堪设想。

经过一番痛苦的抉择,白起最终下令,将四十万赵军降卒全部坑杀。

这一决定震惊了天下,白起也因此背上了“杀神”的恶名。

但从军事角度来看,长平之战的胜利,彻底摧毁了赵国的有生力量,使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

赵国的青壮年男子几乎在这场战争中损失殆尽,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慌之中。

而秦国则通过这场战争,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战国七雄中的霸主地位,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平之战后,白起的威名达到了巅峰,他成为了秦国的战神,深受秦国百姓的敬仰和士兵的爱戴。

他的画像被挂在秦国的军营中,成为士兵们崇拜的偶像。

每当秦军出征,士兵们都会高呼白起的名字,士气大振。

然而,他的辉煌也引来了一些人的嫉妒和猜忌,其中就包括秦国丞相范雎。

范雎是秦国的丞相,他凭借着自己的智谋和口才,得到了秦昭襄王的信任和重用。

但他心胸狭隘,嫉妒心强,担心白起的功劳太大,会威胁到自己在秦国的地位。

于是,他在秦昭襄王面前进谗言,说白起不听指挥,有谋反之心。

他开始逐渐疏远白起,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任他。秦昭襄王听信了范雎的话,对白起产生了怀疑。

此时,赵国向秦国求和,秦昭襄王决定接受赵国的求和,命令白起撤兵。白起对此十分不满,他认为此时正是消灭赵国的最佳时机,一旦撤兵,赵国必将重新崛起,日后必定会成为秦国的大患。他向秦昭襄王上书,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希望秦昭襄王能够改变主意。但秦昭襄王心意已决,没有采纳白起的建议。君命难违,白起只好无奈地撤兵。

不久之后,秦昭襄王又后悔了,他决定再次攻打赵国。他命令白起为将,但白起却称病不出。原来,白起认为此时赵国已经有了防备,而且各国也可能会联合起来救援赵国,此时攻打赵国,胜算不大。秦昭襄王见白起不肯出兵,十分恼怒,他多次派人催促白起,但白起始终拒绝。他对使者说:“我知道这次出征很难取胜,我不能拿着士兵们的生命去冒险。”

秦昭襄王一气之下,免去了白起的官职,将他贬为士兵,并命他立刻离开咸阳。白起带着伤病,拖着沉重的步伐,离开了他曾经为之奋斗的都城。他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愤,他为秦国征战一生,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当他走到杜邮时,秦昭襄王又派人送来宝剑,令他自杀。白起接过宝剑,仰天长叹:“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他想起自己一生征战,为秦国立下了无数战功,从一个普通的士兵,一步步成为秦国的战神。他南征北战,杀敌无数,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却因为小人的谗言,被秦王赐死。他的心中满是悲凉,两行热泪从他的眼中滑落。

最终,白起挥剑自刎,一代战神,就此落幕。他的死,让秦国的百姓感到悲痛和惋惜,他们纷纷为白起鸣不平。但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离去而停止转动,白起虽然死了,但他的军事成就和他在战国历史上留下的深刻印记,却永远无法被磨灭。他的故事,成为了人们口中传颂的传奇,激励着后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秦,我在天宗修仙的日子
大秦,我在天宗修仙的日子
穿越异界,拜了一位老道士为师,学习长生之道。一晃眼,便已是二十个春秋。这一天,师父带回来一个拽拽的小女孩。“从今日起,晓梦便是你的师妹。”周元如遭雷击:“师父,您老人家的道号是?”“贫道北冥。”这特么是秦时!!!
永远不知有多远
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
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
智渊闹大明:当现代宅男李智渊一觉醒来,竟穿越到大明洪武年间,成了一个穷书生。本想在这古代混个小日子,谁知一不小心卷入了推翻朱元璋的大业。他凭借着沉着冷静的头脑和善于观察思考的能力,在这波诡云谲的朝堂与江湖之间李智渊将如何用他的智慧和幽默,书写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他又能否在这古代的乱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爱吃私厨鸡腿的白如雪
完颜阿骨打传
完颜阿骨打传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有一位英雄人物宛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时代的天空,他就是完颜阿骨打。彼时,辽国统治风雨飘摇,百姓苦不堪言。完颜阿骨打挺身而出,振臂一呼,联合北宋,踏上了抗击辽国的征程。1115年,他建立大金国,自此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他深知文化的力量,命人创造女真文字,让文明的火种在女真大地熊熊燃烧。在经济上,他推行诸多有力举措,为中东北地区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女真社会也在他的引领下大步
善良大叔
让你修长城,你反手灭了匈奴?
让你修长城,你反手灭了匈奴?
好消息:朱权穿越到了大乾,成为了大乾王朝的第一继承人大皇子!坏消息:大乾皇帝,偏信妖后,想立二皇子为嗣,将朱权赶到了北地,修建长城,抵抗匈奴!好消息:被发配北疆的朱权,意外觉醒了名将召唤系统,开局就召唤了SSS级军队,西凉铁骑!坏消息:天崩开局,万余匈奴骑兵,悄然而下,在朱权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彻底围困了他所在的城池!西凉铁骑还没赶到,派出的使者,又被追杀,大皇子朱权,危在旦夕!
没事不取名
燃烧在战火纷飞
燃烧在战火纷飞
关于燃烧在战火纷飞: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逢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