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贞观逆旅:归乡之途》最新章节。
一大早,张文瓘便带着秦浩,苏烈领着几个小队长赶着马车前往北市。
等不多时,便见三三两两的牧民各自牵着两匹马汇聚到了一起。
互市监亲自上阵,为双方登记着交换事项。
看着一箱箱的酒水被牧民们搬走,一匹匹马被带入了场中,不禁被那些小瓶子勾起了兴趣。
双方手续办完,看着空空如也的马车,也只好熄了好奇的心思。
秦浩适时的从怀中取出一瓶递了过去,“小小意思,还请互市监尝尝,日后的交易还需要多多照应啊。”
见秦浩如此会做人,互市监也是连忙致谢,假装客套了一下,便装入怀中。
一切顺利,又等不多时,便见士兵与队员们列队到了眼前。
秦浩指着马场道:“各小队长分配,在里面适应一下,稍后便返回。”
王朝四人连忙将各自队员拉走,士兵与队员们整齐有序地步入马场,一时间,马蹄声与轻微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
王朝四人认真地指挥着各自队员,让他们尽快熟悉马匹的习性。
秦浩站在一旁,目光沉稳地注视着一切,不时与苏烈低声交流几句。
张文瓘则在不远处,与互市监作最后的道别,言语间客气有礼,为今后的互市往来进一步铺垫良好的关系。
秦浩看了看天色,高声下令:“时间差不多了,各小队整队,准备返回!”
队员们迅速响应,利落地上马,在队长的带领下,列成整齐的队列。
随着一声清脆的马鞭声响起,队伍浩浩荡荡地朝着驿站的方向疾驰而去,马蹄扬起的尘土在身后久久不散,仿佛是他们此次顺利完成任务的见证。
-----------------
听着高福汇报着有些家族主动献粮抵罪,当然抵得都是些欺压百姓的小罪。
李世民一时有些得意,最近听得都是好消息,开口问道:“秦浩走了有半月了吧,以这小子的急性子,朕估计应当是到了朔州了。
唉,快一月不见,没了此子来气朕,朕还有点不习惯了呢。”
房玄龄笑道:“陛下能惦记劣徒,说明劣徒在陛下心中还是有点位置的,微臣还得替徒儿谢陛下隆恩啊。”
杜如晦揶揄道:“是啊,如今我们这帮老臣里就玄龄有徒弟,到时候有衣钵传人,让人羡慕啊。”
李世民斜眼看着杜如晦道:“克明,这是话中有话啊。”
“陛下没见到玄龄的马车,全大唐独一份,人家是日日躺着来上朝哩。”
李世民颇感诧异,“玄龄,此话当真,居然有如此大的马车,那正可运输军粮啊。”
杜如晦笑道:“陛下想得正是,微臣也是做此想法。
不过看那马车似不简单,之前也有研究过四轮马车的匠人,都是没有解决好转向和减震的问题,最后便不了了之。
桃源庄的马车估计不会太便宜,朝廷看来又要出个马车国债了。”
李世民老脸一垮道:“筒车能售卖偿还,这马车用作军需如何偿还。
看来还得托付在玄龄的身上啊,不是可以分期付款的吗?”
房玄龄哈哈大笑道:“陛下可莫要打趣微臣了,若国家有需,正则必会有解决的办法。
陛下应当了解小徒的为人,爱钱却不贪财,是知道轻重的。”
“估摸着也快要回来了,有了马匹,回程应当不会慢,臣也惦记着那新式马车呢,我必为陛下盯着此事,哈哈哈。”
“粮食全部入库,百姓的赔偿不能少,这只是抵他们的惩罚之罪,不能让百姓承担损失。”
二人微微点头,房玄龄道:“筒车已命少府监、将作监全力制作了,旨意也已下发各地。
相信用不多久,大唐又将多出不少良田来,臣为陛下贺。
另微臣与克明经过商讨,建议趁此次发行国债的契机,开展全国人口普查。”
“善,玄龄之前递上来的建议中,那个军属的政策朕觉得可以大力推广。
尚书省与兵部商量出一套办法出来,便从边关已满三年的将士中逐步实施。
另传旨赏赐柳家女布帛五十匹。”
二人对视一眼,都不禁心中叹了口气,陛下还是和往常一般的大气。
-----------------
长安城崔府,太原王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赵郡李氏在长安的话事人聚在一张办公桌上。
崔景喝了口茶,叹道:“众位如今也都看到了在下的惨景,就连我们议事所喝的茶水,所坐的桌椅都已是桃源庄的产品,各位仁兄难道对此都无动于衷吗?”
王熙开口道:“瞻远兄是否过于多虑了,那桃源庄才有多大的体量,出了些新奇的东西确是不假,但要说便能动了世家的根基是否过于夸大。”
郑桢附和道:“此言有理,况且那桃源庄上的贞观低度酒,所用的陶瓶至今还从我郑氏产业中采购,未见其独断,完全可以互惠互利嘛。”
崔景疑惑道:“那为何未与我博陵崔氏采购过陶瓷制品,据老夫所知,郑氏在长安的工坊规模应是不如我崔氏的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