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贞观逆旅:归乡之途》最新章节。
后半程魏征火力全开,一个人上演了整部电影的后传。
不仅痛陈了灾区官员的种种恶行,选了几个代表性的官员指明为何非杀不可,并上呈了连夜写好的奏折,
详细建议并解释了科举改革的刻不容缓、大唐十道按察使的人员转换、各地设置义仓的迫切性、设立盐铁使的必要性等重大主张。
李世民十分重视这道奏折,表示要朝后与尚书省再议。
最后魏征着重强调了此次赈灾过程中的功劳,制盐与收蝗两项举措解了灾情的一大半,
并解救了近两万名被卖儿童,功劳甚大,建议重赏。
李世民看了眼房玄龄,房玄龄会意,出班道:“陛下,魏大人所言甚是。
此次灾区情况危急,幸得魏大人不辞辛劳,深入灾区查访,方使得诸多问题得以明了,
其呈奏之各项主张皆切中时弊,实乃为我大唐社稷之长远考量。科举改革关乎人才选拔,为国家之根基;
十道按察使关乎地方吏治清明,义仓之设关乎民生安稳,盐铁使之立关乎财政收支,此皆国之大事,不可不慎重商议。
而制盐与收蝗之举措成效显着,解救百姓于危难,实乃大功一件。
依臣之见,对于有功之人当予以重赏,如此方能激励更多臣子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祉。
至于具体赏赐之事宜,还需陛下与诸位大人共同商讨,拟定一个妥善之法。”
李世民微微点头道:“房相所言有理。魏相此次赈灾尽心尽力,所提建议皆具真知灼见,朕心甚慰。
关于赏赐之事,朕已会同三省议定赏赐。”冲高福点了下头,高福会意接过圣旨张开,大声朗读。
门下:
今有秦浩,才德兼优,勋绩卓着,实乃邦国之良才,朕心甚悦,爰降明诏,以褒其功。
秦浩心怀社稷,献制盐之法,改良旧制,致盐产丰盈,此诚利国之大事,泽被万民。
又呈蒸馏、榨油之法,二者皆精妙绝伦,增物资之饶,于民生经济助力匪浅,其智可嘉,其心可赞。
值蝗灾猖獗,旱情危急之时,创灭蝗良策,厥功至伟。精盐换粮,解百姓之难。
且于危急关头,救治朝廷宰相,仁心可鉴,尽显忠义之节。
为旌其勋,封秦浩为长安县男,食邑实封一百户,赐万金,绢百匹,以彰其功。
武氏有女,赐为县男府先生,教导其子弟诵读,冀其家门昌盛,才俊辈出。
钦此!
底下众臣听完对赏赐没有惊讶,只是没太明白,人家都没成婚呢,教导谁?武氏女是哪个?大家都扭头看向今日上朝的武士彟。
只有房玄龄深深的看了武士彟一眼,觉得自己先前的判断有误,
没想到此人的城府如此之深,竟能提前影响到陛下的旨意,强行把女儿弄到了徒儿府中。
又觉徒儿如此大功,只实封了一百户属实少了些,看来陛下对封爵越来越谨慎了。
魏征在殿下听完宣旨,不禁大感意外,随即出班,朗声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众臣皆诧异地将目光投向这个素有“刚直不阿”之名的老头,心中暗自思忖,
圣旨都已宣读完毕,这时候你还有话说,这是抢戏抢上瘾了啊!
李世民见状,也微微皱了皱眉,但他深知魏征的性格,且一直秉持着虚心纳谏的原则,
故而还是迅速调整神态,摆出一副诚恳接纳的态度,温和地说道:“魏相,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魏征毫无畏惧之色,义正言辞地说道:“陛下,臣以为此次封赏实在过低。秦浩立下如此大功,仅封为县男,实在是功赏不相匹配。
食邑仅一百户,这般小气的封赏,实在不足以充分彰显陛下对功臣的深厚恩泽,亦难以激励臣民为朝廷竭尽全力地效力。
陛下向来以英明睿智、仁德宽厚闻名天下,对待赏赐之事向来公正分明。
此次秦浩在赈灾过程中功绩卓着,他所采取的制盐与收蝗之策成效斐然,
不仅解救了无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更是成功拯救了近两万名被卖儿童,此等功绩堪称惊天动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若如此大功却仅得此等微薄封赏,恐怕会让天下那些心怀正义、有志于为朝廷建功立业的仁人志士感到心寒啊!
望陛下能够三思,重新审慎考量对秦浩的封赏事宜,以昭示陛下对功臣的敬重与厚爱。”
说完深深一拜,看皇帝咋说。
李世民听到说自己小气,气得胡子微微颤抖,目光炯炯地盯着魏征,
那眼神中既有被臣子直言顶撞的不悦,又有对魏征这份刚直的几分无奈与欣赏。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瞬间涌起的气愤,努力让自己保持着帝王的沉稳和理智。
“哼,朕岂是小气之人。”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带着一丝威严,
“封赏之事,朕自有考量。秦浩虽有功,但朝廷之赏罚需遵循一定之规,不可随意破格。
朕既要论功行赏,亦要顾全大局,平衡朝堂各方。朕对秦浩亦有厚望,此次封赏亦是对他的一种磨砺,
望他能明白朕之苦心,日后更加勤勉,为大唐再立新功。”
魏征毫不让步道:“陛下,臣深知朝廷规制重要,然特殊功绩当有特殊对待。
秦浩此次所立之功,绝非寻常可比。制盐之法创新,解百姓盐荒之苦,收蝗之策果断,使蝗灾迅速扑灭,
此二者皆是关乎民生之根本,影响深远。
且拯救近两万被卖儿童,此乃大善之举,功德无量。如此大功若不给予相应厚赏,岂不让天下有识之士寒心?”
李世民肝有点疼,气道:“改为长安县子,食邑不变。”说罢,站起身向殿外走去。高福大喊一声“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