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

第162章 旱灾危机,明君担当(1/1)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最新章节。

这本厚重的札记不仅记录了国家大事,也包含了朱雄英对自身的反省。某次因大臣意见相左而动怒,事后他在札记中写道:"君主之怒,不可轻发。今日之失态,实乃修养不足。大臣敢于直言,正是忠心所在,朕不应以情绪相向。当引以为戒,加强自省。"

王守仁在一次朝会后曾评价道:"陛下此札记,不仅是治国之道的探索,更是一个君主自我修养、不断成长的真实记录,可为万世帝王之师。历代帝王,多有明君之称,却鲜有如陛下这般留下治国思想发展全过程的。此乃我大明之幸,天下万民之幸!"

朱雄英的札记写作习惯也逐渐影响了朝中大臣。王守仁开始记录自己的为官心得,形成了着名的《守仁政论》;工部尚书宋应星记录了大量工程技术的经验教训,编纂成《天工技录》;户部侍郎张居正则专注于财政管理的实践总结,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治国资料。

一时间,从中央到地方,从文官到武将,许多官员都养成了记录工作心得的习惯,形成了"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良性循环,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决策质量。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实践总结的互相交流与碰撞,催生了许多创新性的治国理念。在朱雄英的倡导下,各级官员定期举行"政务研讨",分享经验教训,共同探索治国良方。这一制度后来被正式纳入国家行政体系,成为大明政治文明的重要特色。

深夜的御书房内,朱雄英合上今日的札记,在烛光映照下,他的面容既疲惫又满足。窗外,雪已停息,天空渐渐放亮。

"为君难,为明君更难。"朱雄英自语道,"然大道至简,不过是'知行合一'四字。知而不行是虚妄,行而不知是盲目。唯有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方能臻于至善。"

这便是大明仁宗的治国之道——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成长,在记录中传承。他的"治国札记"不仅是一部个人的成长史,更是一个时代的变革史,一部国家的发展史。

朱雄英在札记的扉页上题下一联:"治国如栽树,当思百年后;为政若读书,需记一生中。"这或许是对他治国理念的最好诠释。

夏,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悄然袭击了华北平原。从春到夏,天空如同被施了魔法,滴雨未下。黄河水位急剧下降,众多支流与湖泊干涸见底,广袤的农田龟裂如蛛网,庄稼枯黄凋零。

朱雄英站在御书房的窗前,神情凝重地望着远方。窗外,京城骄阳似火,连续数月的高温让人难以忍受。而此刻摆在他案头的,是一摞厚厚的灾情奏报——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粮食减产已超过五成,数百万百姓面临饥荒威胁。

"立即召集内阁大臣,今日午时在太和殿举行紧急会议。"朱雄英对侍立一旁的王守仁说道,语气中透着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午时,太和殿内汇聚了朝中重臣。大殿未点蜡烛,仅靠窗外强烈的阳光照明,似乎是皇帝有意让大家感受此刻灾区的炙热。

"诸位爱卿,华北旱灾已到危急关头。"朱雄英环视众臣,沉声道,"据报灾区河道干涸,井水见底,民不聊生。此次旱灾来势汹汹,若处理不当,不仅农民流离失所,城市粮价飞涨,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户部尚书张居正率先发言:"陛下,户部已紧急拨款五十万两,用于赈灾。但恐杯水车薪,难解燃眉之急。"

"粮储如何?"朱雄英直奔主题。

"各地粮仓储备尚可,但若旱情持续至秋,后果不堪设想。"

朱雄英沉吟片刻,作出决断:"朕决定亲赴灾区督导救灾。内阁即刻拟定赈灾诏书,宣布以下措施:一、开仓放粮,向灾区调拨粮食储备;二、免除灾区今年一切赋税;三、调集漕运船只,将江南淡水运往华北沿海;四、动用军队协助挖掘深井;五、各州县设立粥棚,确保灾民基本温饱。"

朱雄英话音刚落,礼部尚书刘健便站出来反对:"陛下亲赴灾区,恐有不妥。旱灾地区瘟疫易生,且道路艰险,臣等担忧龙体安危。"

"天灾当前,朕岂能独享清凉?"朱雄英目光如炬,"传旨,三日后出发,前往河北重灾区。"

河北邢州,这座往日繁华的商贸城市如今笼罩在一片死寂之中。街道上尘土飞扬,店铺多数关门歇业,幸存的行人面黄肌瘦,神情呆滞。

朱雄英的车队刚进城,便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在城郊,他看到农民在挖食草根树皮,儿童瘦骨嶙峋地蹲在干涸的水塘边,而更多的村庄已经人去楼空,只剩下断壁残垣诉说着灾难的惨烈。

"立即在城中设立十处粥棚,从军中调拨水源,确保灾民饮水无忧。"朱雄英当机立断,随后亲自前往村庄查看情况。

在一个叫石桥村的地方,朱雄英见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村中井水已干,妇女们需要步行五里到邻村挑水;老人们蜷缩在阴凉处,没有力气动弹;一名瘦弱的孩童正艰难地啃着一块树皮。

"这孩子父母何在?"朱雄英问道。

"去城里寻活路了,已有月余未归。"一位老者回答,声音颤抖。

朱雄英立即从怀中取出干粮给孩童,又命令随行官员登记村中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优先安排救济。

返回邢州城后,朱雄英召开了灾区官员紧急会议。"水师船只已在渤海湾卸下第一批淡水,即刻运往各村;工部已组织技师来此勘测地下水源,准备挖掘深井;户部拨款已到,立即用于粮食购买和粥棚设立。"

然而,救灾工作进展并不顺利。一方面,旱灾范围过广,救灾物资分配不均;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官员贪污救灾款项,导致物资未能及时送达真正的灾民手中。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古代我手搓AK打天下
穿越古代我手搓AK打天下
关于穿越古代我手搓AK打天下:南庄魂穿古代大楚王朝,凭借现代知识打造连发弩、炸弹,与村民团结起来打退土匪。后发现自己祖父乃是前朝小王爷,凭借前朝皇室后人的身份被推上成为大楚最大帮派,南海帮的帮主。然后借着南海帮势力与财力,在海边建立了一座现代化城镇(科技城),而且做出许多现代物品在大楚各地贩卖。因此被当今皇帝看中了,皇帝打算将科技城收入囊中,南庄被迫复国与大楚开战!
每天都是想着睡觉
临危受命,血战沙场
临危受命,血战沙场
天昭六年阙朝内忧不止,外患不断,阙朝本以为会被推翻,可没想到的是赵炎临危受命,带领仅剩的两万人开始斗争,赵炎用兵如神平息内乱,对外抗争。
文元双刃
大秦系列:穿越成嬴虔
大秦系列:穿越成嬴虔
穿越成嬴虔:二十一世纪的小帅,莫名其妙的穿越成秦孝公之兄嬴虔,觉醒护国系统。穿越而来的他,在得知嬴虔触犯秦法被割了鼻刑,后自闭已有十三年,他只好发誓有生之年杀商君保新法,并坦然接受如今的身份。老甘龙:嬴虔不当人子,想拥立他当国君,却不知他在打什么算盘。老世族:嬴虔隐藏二十年之中,变了一个人,他要把我们老世族赶尽杀绝呀!犀首公孙衍:秦有嬴虔,六国不幸,老夫自载也!张仪:前辈乃我辈楷模,仪愿尊先生为
竹莲良缘
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
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
秦振,作为二十一世纪军事爱好者,在一次国外枪械实弹射击训练时,意外发生炸膛。身死穿越至蓝星,大夏帝国,西南五省巡阅使之子秦政身上。背靠名副其实的西南王父亲,秦政自然不会辜负这具身体的名字,大秦帝国的黑龙旗将会遍布整个蓝星。
流失的回忆
异世开荒称帝
异世开荒称帝
既已重生,定不负此生,即为自己创造生存环境,也为世人开辟朗朗乾坤,看我草根如何开荒种地,芶出个太平盛世,拯救万民于水火,我辈男儿,当怀鸿鹄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末路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