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

第100章 变革科举启新途,明君折中定大策(1/1)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最新章节。

朱雄英沉吟片刻:"儿明白。故此事更需缓图,先从细微处着手,循序渐进。比如,可先在地方试行新科举,待成效显着,再推广全国。"

朱标欣慰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能如此思考,为父甚慰。记住,改革贵在持久,而非一时之功。有时退一步,反能进两步。"

"父亲放心,儿必不辜负父亲和祖父的期望。"朱雄英躬身行礼。

春日的午后,阳光正好。朱雄英站在东宫的书房里,面前是摊开的几幅图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科举改革的构想和方案。他的目光专注而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国运因此而蓬勃发展的景象。

"太孙殿下,"随侍的学士赵信恭敬地说道,"方案已经完善,是否可以呈递皇上御览了?"

朱雄英微微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还不够完善。此事关乎国家选才大计,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操之过急,恐引起不必要的反弹。"

他拿起朱砂笔,在图纸上继续修改着:"现行科举取士,过分注重八股文章,轻实际才能,导致朝中官员多是能言善辩之辈,少有真才实学之人。我欲改革科举,并非全盘否定传统,而是要扬长避短,为国家选拔真正有用之才。"

赵信赞同地点头:"太孙所言极是。然此举必然会触动士大夫阶层的既得利益,恐怕阻力不小。"

"我已有所预料。"朱雄英目光如炬,"所以在推行前,需先争取一批有识之士的支持。"

第二日清晨,朱雄英便着简便衣冠,带着几名侍从,拜访了住在城南的大学士宋濂。

宋濂年过花甲,却仍然精神矍铄。他是当朝名儒,也是朱元璋的恩师,在文人士大夫中享有崇高威望。朱雄英知道,若能获得宋濂的支持,科举改革将事半功倍。

"老大人,冒昧前来打扰,还望海涵。"朱雄英行礼道。

宋濂连忙回礼:"太孙不必多礼。老朽受陛下恩典,本当竭力为国分忧。不知太孙今日前来,有何见教?"

朱雄英坦诚相告:"孙儿近来思考科举取士之事,发现弊端颇多,欲加以改革,特来请教老大人。"

宋濂目光一凝,示意朱雄英继续。

朱雄英娓娓道来:"当前科举过于强调八股文章,导致选出的多是背诵圣贤之言的书呆子,而非真正懂得治国平天下的实用之才。孙儿想增设实用学科考试,如算学、农学、水利等,减少八股文的比重,扩大选才范围。"

宋濂沉吟片刻,捋着长须问道:"太孙的想法确有道理。然科举取士乃祖宗之法,变动不易。况且,圣贤之道,本就包含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岂可轻言废除?"

朱雄英恭敬地回答:"孙儿无意废除儒学,相反,孙儿深知儒家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智慧。只是如今的科举考试,已经偏离了选拔真才实学的初衷,变成了对固定八股的死记硬背。孙儿想做的,是回归科举的本质——为国选才。"

宋濂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仍有顾虑:"太孙所言甚是。然而,科举制度存在多年,牵一发而动全身。若贸然改变,恐引起朝野震动。"

朱雄英点头表示理解:"正因如此,孙儿才前来请教老大人。孙儿想先在几个地区试行,保留传统科目的同时,增设实用学科的专项考试,两条路径并行。这样既能选拔实用人才,又不至于全盘否定传统。不知老大人以为如何?"

宋濂听完,眼中的赞许之意更浓:"太孙考虑周全,既顾及变革,又尊重传统。老朽虽年迈,却也明白世事变迁之理。太孙此举,确实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老朽愿为太孙这一改革进言。"

朱雄英大喜,连忙拜谢。随后几日,他又分别拜访了刘伯温、陶安等开明学者,详细阐释了自己的改革理念。这些饱学之士,虽初有疑虑,但在深入交流后,大多被朱雄英的诚意和远见所打动,纷纷表示支持。

然而,朱雄英的举动很快在士大夫阶层中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依靠传统科举制度获益的人士,视此改革为对传统文化的挑战,甚至是对士大夫阶层地位的威胁。

朱允炆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会,暗中拉拢科举既得利益者,散布谣言称朱雄英此举是要废除儒学,动摇国本。

一时间,朝野上下关于科举改革的争论日益激烈。支持者认为此举有利于选拔真才实学,为国家发展注入新活力;反对者则坚持传统科举制度是维护文化传承的根本,不容动摇。

朱元璋对此颇为犹豫。一方面,他认同孙儿关于实用人才重要性的观点;另一方面,他又担忧变革过大引发社会动荡。

一日朝会上,礼部尚书陈桢直言不讳地提出质疑:"太孙欲改科举,增设实用学科,虽出于为国选才之心,但恐有违祖宗之法。科举取士,重在选拔通晓圣贤之道的治国之才,若过分强调实用技艺,恐怕有失偏颇。"

朝臣中不少人随声附和,朝堂上一时议论纷纷。

朱雄英站出来从容应对:"陈尚书所言,孙儿深表理解。然孙儿所思所想,并非要废除传统,而是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古人云'学以致用',科举本为选拔治国之才,岂能囿于形式?当今之世,国家需要的不仅是能言善辩之士,更需精通实用之学的人才。孙儿提出的方案,是保留传统科目的同时,增设实用学科的专项考试,两条路径并行。这样既尊重传统,又能适应时代需求,不知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安静了许多。不少原本反对的大臣,也开始认真思考朱雄英提出的折中方案。

朱元璋听完,目光在群臣脸上扫过,最后落在朱雄英身上,缓缓道:"雄英所言有理。科举取士,目的是为国选才。若能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朕准许在南京、杭州等地先行试点,观其成效再作定夺。"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乱世饥荒:我打猎娇养妻女
乱世饥荒:我打猎娇养妻女
我打猎娇养妻女:大梁朝末年,朝局动荡,天灾不断,百姓人人食不果腹,大梁上下饿殍遍野。作为特种兵的林寒穿意外越到了山村中一个小混混的身上。对方因为贪恋逃难的沈家小姐的美貌,所以靠着下三滥的手段将其强娶回了家。却没想到新婚夜被沈小姐当场用敲死。面对哭唧唧的沈清漪,穿越而来的林寒决定送她回家,毕竟对方也不喜欢自己,可没想到沈清漪反倒意外了起来。沈清漪:“亲都成了,你想甩开我没那么容易!”.......
从头再来
开局捡媳妇:从布衣杀到九五之尊
开局捡媳妇:从布衣杀到九五之尊
从布衣杀到九五之尊:特种兵李开魂穿大天王朝,开局村长发了一个貌美如花的老婆。为了守护漂亮的老婆,李开靠打猎武装自己。靠着科学饮食和一米八八的身高,一个月练成了猛将身材。身穿甲胄,手持88公斤的铁棍,将所有觊觎我老婆的人脑袋全都打烂!手持复合弓,靠着一双可以夜视的眼睛,李开将山中珍宝尽数收入囊中。卖虎皮卖熊皮,卖人参卖灵芝,我靠着打猎把老婆养得丰腴润泽,成了全天下最幸福的女人。小有名气的李开广积粮
李大本事
完颜阿骨打传
完颜阿骨打传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有一位英雄人物宛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时代的天空,他就是完颜阿骨打。彼时,辽国统治风雨飘摇,百姓苦不堪言。完颜阿骨打挺身而出,振臂一呼,联合北宋,踏上了抗击辽国的征程。1115年,他建立大金国,自此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他深知文化的力量,命人创造女真文字,让文明的火种在女真大地熊熊燃烧。在经济上,他推行诸多有力举措,为中东北地区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女真社会也在他的引领下大步
善良大叔
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
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
关于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特种兵王唐安穿越古代,原本该是永安侯世子,有父母疼爱,有三个姐姐追着宠,还和京都第一美女婚约在身。然而半年前永安侯带回来了一个少年,宣告那才是他的儿子,而唐安只是十八年前抱错的孩子。从此,他地位一落千丈,世子之位被夺,婚约被抢,还被白莲花世子陷害逐出了永安侯府。堂堂京都第一美男子,沦为乞丐,最终受尽屈辱,活活饿死。唐安穿越而来,第一件事就是和永安侯府断亲,侯府想
飞鱼传说
投诚大清失败,转身工业化
投诚大清失败,转身工业化
大明已经烂透,皇帝穷的叮当响。周世显隐藏在闯王李自成起义老家苟着发展十年,就等着清兵入关投诚小皇帝爱新觉罗福临。没想到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一道圣旨自己成亡国驸马了,才记起明末大厦将倾公主还有个婚约。为了不被记载在历史悲催柱子上,周世显连夜爆兵一百万,本以为能救回公主,结果带回个崇祯。计划被打乱,权衡后决定帮崇祯复国反清复明。
李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