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驭风

第77章 南下!难下!(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瀚海驭风》最新章节。

风场并网那天,其实没人放鞭炮,也没人拉横幅。

麦麦提站在塔基下,抽完最后一口烟,把烟头踩灭时,天已经快黑了。

“就这么成了。”他说。

没有剪彩,没有主持,甚至连一张像样的合影都没留下。

但从那天起,地图上的达坂城,多了个新名字——亚洲最大风电场。

谁都知道,这不只是在一块地上建了风机。

那是真正意义上,中国风电的第一块“金字招牌”。

当年冬天,照片像雪片一样飞进各大报社:风场、塔筒、戈壁、夕阳……风机像是一排排静默的士兵,在荒漠里站出了史诗感。

而更大的肯定,是两年后飘来的那张红头文件——

1991年9月4日,北京传来消息:达坂城风电场技术指标优异,运行水平先进,年利用小时数达到2749小时,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15位中外专家,一致签字背书。

麦麦提把那张复印件小心翼翼地塞进了他那本发黄的工程笔记本里,没有告诉任何人。

他合上封皮,只是轻声说了句:“像颗种子。”

的确是种子。

之后几年,全国搞风电的人,不论姓什么、穿什么、隶属哪个单位,几乎都来这儿走一圈。

有的踩过塔基,有的在主控室门口合影,还有的,干脆留下当了技术员。

而其他省份的风电工地上,也开始出现越来越多新疆人的身影。

风场,悄无声息地成了一所“隐形大学”。

不用学籍,也没课表,毕业证是你能不能站在八级大风里,把一台风机修好。

那才叫“合格”!

但最令人震撼的,并非在这塔筒上,而在风场主控室里。

那年的那天,一群电力专家走进那间小屋时,第一反应就是:“这也太寒碜了。”

一台灰白色的286At微机,孤零零地摆在角落,除此之外,就再无别的器具。

可当谢世齐敲下回车键,屏幕上跳出的数据瞬间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风速、气压、温度、机组状态、运行小时、发电功率……一串串密密麻麻的数字,像是提前穿越了过来。

“主控系统能远程启停、偏航、复位,”

谢世齐一边演示,一边平静地解释,“还能生成风能资源分析、打印利用率报表,就靠这三条数据链路,分别管理风机、风塔和状态检测。”

“这比我们很多水电站都先进。”

其中一位老水利工程语气虽平静,可技术上的压迫感,仍像一拳打在心头。

这不是炫技,是完全的震撼。

来视察的电站专家愣了几秒,回过神只说了两个字:“吃惊!”

相比于谢世齐、张妍他们沉醉于那套让人“吃惊”的数据系统,马文斌最得意的,却从来不是那些屏幕上跳动的数字。

“真正的宝贝,是人。”

他总是这么说,语气一如既往地笃定。

他指的是那个他念叨了无数次的“学校效应”。

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不单单只是风电机组和控制系统的引进,更像是一整套“知识工程”的落地。

合同里被“顺带”捆绑进来的技术服务、翻译教材、培训名额,看上去不起眼,却是真正的伏笔。

丹麦专家一批批来了,本地的学徒一茬茬跟上;

从系统拆解,到现场操作,从理论推演,到实地演练,就像滚雪球一样,一条完整的风电知识链被活生生教会、传授、继承了下来。

“这个项目最大的附加值,”马文斌后来总结说,“不是技术有多先进,也不是数据多漂亮,而是它真正发挥了‘学校’的作用——它不仅培养了新疆本地的风能技术人才,也让全国的风能人受益匪浅。”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出一个风车旋转的姿势,像是打算把这句话钉进所有人的记忆里。

——

麦麦提并没有因风电场的顺利建立而选择“躺平”,他始终觉得这只是个开始——13台机组的容量,放在后世,实在是微不足道。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风电的顺利并网,确实让他紧绷太久的神经,终于得以松一口气。

哪怕只是短暂的——

至少,他终于能抽出时间去做那件一直搁在心头、却始终没空着手去办的事。

前往南国,去见隆江专利公司设在深圳的办事处代表,为他打算卖出去的那些风电技术——谈出一个好价钱。

“三天一层楼,二十天一座医院!”

——这是人们口口相传的深圳速度,此刻这个改革的窗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撬动全国的想象力。

但事实上——它早就连这节奏都嫌慢了!

麦麦提抵达深圳的那天,已是春初,虽有寒意,却早已褪去北国的寒风腊月。

鸟语花香。

他在街角站了片刻,看着眼前飞驰的汽车与川流不息的行人,耳边是粤语、普通话、英语交织出的市井交响曲。

相较于他后世踏足时,在城建风貌上有所不同外,但空气里充斥的那种独属于深圳的味道却始终未变——一种混合着机油的金钱味。

他从帆布包里掏出那张折得四四方方的纸,上面写着他要去的地方:罗湖区晒布路,万彩大厦四栋。

关内。

麦麦提忽然眉头一皱,这才想起,在这个时代的深圳,实际上还有“关内”“关外”之分。

不是地理意义上的划界,而是行政管控下的真实屏障——为了控制人口涌入、保障特区管理效率,政府在中港之间设有“一线关”,而在特区内外之间,也设了一个“二线关”。

想进罗湖?先去派出所办张暂住证。

否则一旦被查到,轻则罚款,重则带回去“喝茶”,更严重的——抓去樟木头挖三个月石头,再给一张回家的车票。

想想就头皮发麻。

他有些头疼地看着手里的地址,又看了眼街头那间派出所外排成长龙的暂住证办理窗口。

“这地方,居然比鸟市还讲手续。”

他嘟囔了一句,口音在这个城市显得突兀,但也没人留意他。

他提了提帆布包,往队尾走去。

倒也不是没想过“钻空子”,比如跟着一队包工头混进关内,或是托人找个临时证件。但这些法子太慢、太冒险,也不像他现在的作风。

等了不知多久,他终于拿到表格,填上基本信息后,面对“来深事由”一栏,他犹豫片刻,写下“商务合作”。

可等他递上去,那位戴眼镜的老警察却只狐疑地看了他几眼,冷冷地盖了个——“外来务工”。

“我可不是务工撒……”麦麦提忍不住多舌,辩解了一句。

老警察头也不抬:“来这儿的谁不是说商务合作,想发大财?结果不都给人打工?我看你这样子差不离!要不要?不要就下一位。”

“要,要!”他赶紧接过。心里却嘀咕:这里的定性,还从来没变啊。

等办完出来,天色已暗,兜里也只剩几十块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见习护花神仙
见习护花神仙
关于见习护花神仙:这本书在新书榜的成绩一直徘徊在前二十名,曾经几次冲到第十六名,眼看就能上首页新书榜了,结果被后面大神惨无人道地给爆掉了,就这么一直不上也不下。。。。。。。看来看字数,再发一章就3O万了,所以就等晚上发了,再试一下,给自己一个上新书榜首页的机会,过这村就没这店了。其实我还是很骄傲地!毕竟写了27天就快要破30万了,在新书榜的字数中,我特么绝对是第一!我就是特么的这么勤劳,一天一万
步留香
比力王还猛,你当什么警察啊
比力王还猛,你当什么警察啊
庄海穿越到平行世界,获得了“最强战警系统”。只要破案缉逃,就可以获得系统积分,兑换身体属性点,还可以购买各种物品。罪犯逃跑?50公里的时速,博尔特望尘莫及。无头命案?,线索自动浮现,凶手无所遁形。面对着身高两米,力量800公斤的人形暴龙,罪犯们人麻了。
贤者千张
无渡
无渡
老婆修佛,最忌纵欲。夫妻之事只有每月十六号才被允许。同房时间,姿势,节奏,甚至我的表情,她都要严格把控。一旦我得意忘形,她会毫不犹豫的中止夫妻之事,冷漠的离开。结婚五年,我虽有不满,却因为爱她而一再迁就。我本以为神女虽无情,可至少她也是爱我的。直到我跟队去一栋失火的酒店执行救援任务,我才发现我错得离谱。发现她时,我的老婆正衣衫不整的依偎在另一个男人的怀里,两人间还有一个年幼的孩子……
采花无双
时空食堂:开局喂饱朱元璋
时空食堂:开局喂饱朱元璋
关于时空食堂:开局喂饱朱元璋:民以食为天,人以史为镜。重病缠身的程宇意外获得一所可以连接华夏古今时空的美食庄园。通过用美食征服不同朝代的华夏名人,便可以获得超凡奖励。走在长生无敌的路上,程宇顺手征服了一大群历史名人的胃。朱元璋一碗饮尽,痛快道:这才是真正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嘭!饭碗桌上一扣,曹操眼睛放光:竟能如此美味!赵使:“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程先生,再来三碗,哦不十碗米饭!孔子:“唯酒
最初的少年
高武:你管这叫功德成圣?
高武:你管这叫功德成圣?
你管这叫功德成圣?:宋云穿越到高武世界,获得做善事就变强系统。于是,这方世界便多了一个正得发邪的“大善人”!......许多年后,众人看着宋云手上直冒黑气的人皇幡,又看看天道降下的功德圣光,心中只有一句话想说:“你管这叫功德成圣?”
玖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