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瀚海驭风》最新章节。
在省去了原本计划分配给 cowi consult工程咨询公司的服务费用后,经过财务重新测算,这笔丹麦捐款最终可用于采购近13台风电机组、一台国外重型吊车,以及为中方人员提供系统性的技术培训。
然而,当项目方案呈报审阅时,马文斌提出了不同意见。他建议取消对进口吊车的采购计划,将预算腾挪出来,用于重建变电站、更新继电器等更为重要的基础设施。
“我们现有的吊车,已经基本具备吊装塔筒的能力。”马文斌在会议上坚定地说,“我实在不认为,再花大价钱从法国买一台吊车,会比用国产设备更顺手。再说了,就算真有装不了的,我们还有那个土方子呢。”
这番话一出,与会的大多数达坂城工程人员都点头赞同。大家一致认为,若再专门采购这样一台吊车,实在有些画蛇添足,反倒不如把钱花在刀刃上。
马文斌口中的“土方子”,是他们在搭建那台100千瓦试验风电机时,他们自作主张,使用绞盘配合绞架,再加三台小型吊车进行吊装的“土方案”。
麦麦提对当时的场面至今记忆犹新。虽称不上惊心动魄,却也让人不由得为那根根钢缆捏了一把汗。
“你总不能每回嘛,都使用这种吊装方法吧?受力分析,绞盘控制,吊装过程的风险把控,这些难道都要我们人脑来计算?”麦麦提皱眉反驳,“马总工诶,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嘛!你想省下这台吊车的钱,可省下的,又能买几台设备?但要是没有它诶!浪费嘛,却是更多的人力和风险。”
麦麦提说得铿锵有力,他自认自己没有王曦权那样的大心脏——万一要是某个环节出了差错。
报废一台机组倒是小事,真因为此而出现了伤亡事件,他和马文斌恐怕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这绝非危言耸听。
在他后世所经历的那个风电野蛮生长的年代。
甘肃、河北等地都曾爆发过数百起大规模“风车宕机”脱网事故;更有甚者,一些项目在吊装调试时发生触电起火、吊车倾覆等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伤亡。
最骇人听闻的一次,是某地风机在吊装过程中失控倾塌,当场造成八名工人死亡,连一位前来主持剪彩的区委副书记被风叶砸中,当场殒命!
这哪里是省钱的小算盘?分明就是在刀尖上跳舞!
麦麦提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总算让众人转变了思路,最终拍板:购置一台法国产75吨级吊车,确保每一台塔架与风机吊装时的安全和效率。
对于大家这种“能省就省”的观念,麦麦提并不苛责。毕竟在当今时代,“安全生产”的理念尚未真正建立。
尽管他曾尝试引入“工程监理”制度来填补这一空白,可成效微弱,更多时候还被误解为“浪费编制”。
最终确定的项目方案如下:采购8台来自维斯塔斯公司的150千瓦变桨距失速型风电机组,以及5台bonus公司的150千瓦定桨距失速型风电机组。
13台机组,总装机容量达2050千瓦——一旦全部并网发电,将成为中国乃至整个亚洲装机规模最大的风电场。
机型敲定是紧随项目预案而敲定,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正式的招标会上,面对莱娜带着她那支全新组建的销售团队,高调推介他们的这款风机型号时。她刻意隐去这其实是公司早期试产、后被滞销的库存拼装货,只强调其“成熟可靠”“适配广泛”。
早就知道对方底细的麦麦提们自然识破了这些话术,在他们看来,莱娜的话,顶多只能相信一半!
但就算如此,中方其实并没有太多挑选的自由。
若是选择小公司的新型机组,固然可能技术更先进,但这些机型是否能适应新疆复杂的风况、是否能顺利并网、是否经得住风沙与冻土的双重考验,都是未知数。
在先进与风险之间,他只能折中。
于是,在招标期间,某个私下场合,他苦着脸找到了莱娜,半调侃半恳求地说:
“莱娜女士,这次虽然是我们的首次合作,但大家都是老熟人,您就不能看在这层关系上,把你们公司最先进的机型拿出来卖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