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驭风

第77章 南下!难下!(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瀚海驭风》最新章节。

风场并网那天,其实没人放鞭炮,也没人拉横幅。

麦麦提站在塔基下,抽完最后一口烟,把烟头踩灭时,天已经快黑了。

“就这么成了。”他说。

没有剪彩,没有主持,甚至连一张像样的合影都没留下。

但从那天起,地图上的达坂城,多了个新名字——亚洲最大风电场。

谁都知道,这不只是在一块地上建了风机。

那是真正意义上,中国风电的第一块“金字招牌”。

当年冬天,照片像雪片一样飞进各大报社:风场、塔筒、戈壁、夕阳……风机像是一排排静默的士兵,在荒漠里站出了史诗感。

而更大的肯定,是两年后飘来的那张红头文件——

1991年9月4日,北京传来消息:达坂城风电场技术指标优异,运行水平先进,年利用小时数达到2749小时,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15位中外专家,一致签字背书。

麦麦提把那张复印件小心翼翼地塞进了他那本发黄的工程笔记本里,没有告诉任何人。

他合上封皮,只是轻声说了句:“像颗种子。”

的确是种子。

之后几年,全国搞风电的人,不论姓什么、穿什么、隶属哪个单位,几乎都来这儿走一圈。

有的踩过塔基,有的在主控室门口合影,还有的,干脆留下当了技术员。

而其他省份的风电工地上,也开始出现越来越多新疆人的身影。

风场,悄无声息地成了一所“隐形大学”。

不用学籍,也没课表,毕业证是你能不能站在八级大风里,把一台风机修好。

那才叫“合格”!

但最令人震撼的,并非在这塔筒上,而在风场主控室里。

那年的那天,一群电力专家走进那间小屋时,第一反应就是:“这也太寒碜了。”

一台灰白色的286At微机,孤零零地摆在角落,除此之外,就再无别的器具。

可当谢世齐敲下回车键,屏幕上跳出的数据瞬间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风速、气压、温度、机组状态、运行小时、发电功率……一串串密密麻麻的数字,像是提前穿越了过来。

“主控系统能远程启停、偏航、复位,”

谢世齐一边演示,一边平静地解释,“还能生成风能资源分析、打印利用率报表,就靠这三条数据链路,分别管理风机、风塔和状态检测。”

“这比我们很多水电站都先进。”

其中一位老水利工程语气虽平静,可技术上的压迫感,仍像一拳打在心头。

这不是炫技,是完全的震撼。

来视察的电站专家愣了几秒,回过神只说了两个字:“吃惊!”

相比于谢世齐、张妍他们沉醉于那套让人“吃惊”的数据系统,马文斌最得意的,却从来不是那些屏幕上跳动的数字。

“真正的宝贝,是人。”

他总是这么说,语气一如既往地笃定。

他指的是那个他念叨了无数次的“学校效应”。

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不单单只是风电机组和控制系统的引进,更像是一整套“知识工程”的落地。

合同里被“顺带”捆绑进来的技术服务、翻译教材、培训名额,看上去不起眼,却是真正的伏笔。

丹麦专家一批批来了,本地的学徒一茬茬跟上;

从系统拆解,到现场操作,从理论推演,到实地演练,就像滚雪球一样,一条完整的风电知识链被活生生教会、传授、继承了下来。

“这个项目最大的附加值,”马文斌后来总结说,“不是技术有多先进,也不是数据多漂亮,而是它真正发挥了‘学校’的作用——它不仅培养了新疆本地的风能技术人才,也让全国的风能人受益匪浅。”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出一个风车旋转的姿势,像是打算把这句话钉进所有人的记忆里。

——

麦麦提并没有因风电场的顺利建立而选择“躺平”,他始终觉得这只是个开始——13台机组的容量,放在后世,实在是微不足道。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风电的顺利并网,确实让他紧绷太久的神经,终于得以松一口气。

哪怕只是短暂的——

至少,他终于能抽出时间去做那件一直搁在心头、却始终没空着手去办的事。

前往南国,去见隆江专利公司设在深圳的办事处代表,为他打算卖出去的那些风电技术——谈出一个好价钱。

“三天一层楼,二十天一座医院!”

——这是人们口口相传的深圳速度,此刻这个改革的窗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撬动全国的想象力。

但事实上——它早就连这节奏都嫌慢了!

麦麦提抵达深圳的那天,已是春初,虽有寒意,却早已褪去北国的寒风腊月。

鸟语花香。

他在街角站了片刻,看着眼前飞驰的汽车与川流不息的行人,耳边是粤语、普通话、英语交织出的市井交响曲。

相较于他后世踏足时,在城建风貌上有所不同外,但空气里充斥的那种独属于深圳的味道却始终未变——一种混合着机油的金钱味。

他从帆布包里掏出那张折得四四方方的纸,上面写着他要去的地方:罗湖区晒布路,万彩大厦四栋。

关内。

麦麦提忽然眉头一皱,这才想起,在这个时代的深圳,实际上还有“关内”“关外”之分。

不是地理意义上的划界,而是行政管控下的真实屏障——为了控制人口涌入、保障特区管理效率,政府在中港之间设有“一线关”,而在特区内外之间,也设了一个“二线关”。

想进罗湖?先去派出所办张暂住证。

否则一旦被查到,轻则罚款,重则带回去“喝茶”,更严重的——抓去樟木头挖三个月石头,再给一张回家的车票。

想想就头皮发麻。

他有些头疼地看着手里的地址,又看了眼街头那间派出所外排成长龙的暂住证办理窗口。

“这地方,居然比鸟市还讲手续。”

他嘟囔了一句,口音在这个城市显得突兀,但也没人留意他。

他提了提帆布包,往队尾走去。

倒也不是没想过“钻空子”,比如跟着一队包工头混进关内,或是托人找个临时证件。但这些法子太慢、太冒险,也不像他现在的作风。

等了不知多久,他终于拿到表格,填上基本信息后,面对“来深事由”一栏,他犹豫片刻,写下“商务合作”。

可等他递上去,那位戴眼镜的老警察却只狐疑地看了他几眼,冷冷地盖了个——“外来务工”。

“我可不是务工撒……”麦麦提忍不住多舌,辩解了一句。

老警察头也不抬:“来这儿的谁不是说商务合作,想发大财?结果不都给人打工?我看你这样子差不离!要不要?不要就下一位。”

“要,要!”他赶紧接过。心里却嘀咕:这里的定性,还从来没变啊。

等办完出来,天色已暗,兜里也只剩几十块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高武:老婆别哭,我真无敌了!
高武:老婆别哭,我真无敌了!
老婆别哭,我真无敌了!:重生回到十八岁,秦苏却觉醒了中年逆袭系统,本以为这系统是来搞笑的,直到系统开始发布任务。秦苏看着系统任务,神情古怪。他现在十八岁,又是武徒级武者,正是身体状态的巅峰时期,还没有像前世那般,过于颓废导致武道消退,变成普通人。此时的他,不要说十个引体向上了,他能一口气做一千个,还是单手的。这任务,确定不是白送?
求求你了让我火吧
年代1944:我有空间囤货种田
年代1944:我有空间囤货种田
我有空间囤货种田:买了房车回冀中老家,准备环游中国,结果来到了八十年前。那好,一步到位。刘德信决定离开“狮驼岭”,直奔“灵山”,这次我要当京爷。空间我有,悠闲生活在招手!物资匮乏?缺衣少食?那都不是事儿!四合院,另一半儿,统统都到碗里来!一路上遇到很多陌生又熟悉的人,看我在火红年代的悠闲生活!
甯青兕
都市仙缘之婚约风云
都市仙缘之婚约风云
屌丝青年林小跳意外获得
敏乐悦
闭关三年,下山即无敌
闭关三年,下山即无敌
三年前,林枫惨遭诬陷,被爷爷打断双腿,逐出家族。女友更是另选高枝,当面给他戴绿帽子。颠沛流离,生不如狗。幸遇恩师传承,习得太上之道。三年后归来,林枫已是半仙之体,誓要杀光那些狼心狗肺之徒!
带刺的毛球
提前登陆神话世界,举国助我修魔
提前登陆神话世界,举国助我修魔
千亿富豪突然变卖资产,圈内震动。只因苏北激活了提前登陆神话世界的资格,为了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并且应对即将到来现实世界的凶兽。苏北背靠国家,以举国之力让他在神话世界氪服困难。同时,苏北也带领着整个大夏修炼魔功,让他们一同对抗即将到来的凶兽。一年后大夏大街小巷,上至八十岁老太,下至刚刚满月的婴儿,全身上下都散发着阵阵黑气。当其他国家还在因为凶兽苟延残喘时,大夏已经将凶兽端上了餐桌。而在神话世界的诸
码字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