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合鸣》最新章节。
韦睿喘着粗气,擦去额头的汗水,转身对身旁的士兵喊道:“兄弟们,援军来了,我们一定要守住,不能让敌人再进一步!”士兵们齐声呐喊,重新组织防线,弓箭手拉开弓弦,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城下的敌军,投石车投掷出巨大的石块。城墙上的火光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硝烟和血腥味。
城外,金象军团的战象重骑兵已经冲入了敌军的阵营。这些战象是弼麟国的精锐武器,身高近三米,体型庞大,皮肤厚实如铠甲,能抵挡普通的箭矢和刀剑。它们的鼻子上绑着粗重的铁链,挥舞起来如同巨型鞭子,一扫之下就能将数名敌兵击飞。背上的骑兵则手持长达两米的长枪,枪尖寒光闪烁,精准地刺向敌军,与战象配合得天衣无缝。
敌军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重骑兵,阵脚大乱。战象冲入人群,如同巨石砸入水面,掀起一片血肉横飞的波澜。一头战象怒吼着,长鼻一甩,将一名试图用长矛反击的敌兵扫飞,那士兵在空中翻滚数圈,重重摔在地上,气息全无。另一头战象则用巨大的脚掌踩踏而过,敌军的盾牌在它脚下如同纸片般粉碎,惨叫声此起彼伏。
韦睿站在城墙上,看着战象重骑兵的威力,心中既震撼又振奋。 金象军团的到来彻底扭转了战局。守城的将军挥剑指向城下,大喊:“弓箭手,掩护战象,瞄准敌军后排!”弓箭手们迅速调整方向,密集的箭雨落在敌军的后方,阻止他们重新集结。
蔡大人也在指挥士兵支援,他指着敌军的一架攻城锤,对投石车操作员喊道:“集中火力,砸毁那架器械!”投石车轰鸣,一块巨石呼啸而出,正中攻城锤的木架,火焰迅速蔓延开来,敌军的攻势被进一步打乱。
在战象重骑兵的冲击下,敌军的战斗队列被撕裂得七零八落,原本紧密的阵型变成了散乱的碎片。敌军指挥官站在后方,脸色铁青,他试图挥动令旗重组队伍,但战象的咆哮和士兵的惨叫让他意识到局势已不可挽回。他咬紧牙关,举起令旗,示意吹响撤退的号角。
敌军的撤退号角声凄厉地响起,刺破了战场上的喧嚣,正在与守军激战的敌兵听到这声音,动作明显一滞,随即开始后撤。然而,宁远镇的守军和金象军团并未给他们喘息的机会。韦睿见敌军转身逃跑,眼中闪过一丝狠色,他大喊道:“敌人要逃了,追上去,杀他们个片甲不留!”说完,他一马当先,施展轻功冲下城墙,带领一队士兵追击。
城墙上的弓箭手继续射击,箭矢如蝗虫般落在撤退的敌军身上,许多士兵被射中后背,倒在血泊中,发不出半点声音。金象军团的战象重骑兵则在战场上纵横驱驰,追击逃跑的敌军。每当一头战象冲过,地面都微微震颤,敌兵被踩踏成肉泥,惨叫声连绵不绝。一名骑兵挥动长枪,将一名逃跑的敌兵刺穿,那士兵的身体挂在枪尖上,被甩飞到一旁。
敌军的撤退场面异常混乱,士兵们争先恐后地逃命,相互推搡,甚至有人为了抢先一步而踩踏同伴。指挥官试图组织有序撤退,但喊声被风声和战象的咆哮掩盖,毫无作用。他自己也被战象追上,一名骑兵的长枪从背后刺入他的胸膛,鲜血喷涌而出,他倒在地上,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部队溃散。
韦睿带队追击,他的剑法在战斗中越发熟练,每一剑都精准地击中敌军的要害。他一剑砍倒一名敌兵,鲜血溅到他的脸上,但他毫不在意,只是继续向前冲杀。他感到自己的内力在战斗中不断提升,对招式的运用也更加得心应手,仿佛身体在极限中突破了某种界限。
城外的平原上,金象军团的战象如同死神般收割着敌军的生命。一头战象用长鼻卷起一名敌兵,高高举起后狠狠摔下,那士兵的骨头断裂声清晰可闻。另一头战象则冲撞进敌军的残余阵型,将盾牌和长矛撞得粉碎,敌兵四散奔逃,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蔡大人站在城墙上,俯瞰着战场,他看到敌军溃败的景象,松了一口气,但眼中仍带着警惕。
战象部队应该是有调整进攻方向,朝着敌军撤退方向,衔尾追击,稍稍放缓了追击速度,但依然保持压迫态势。
韦睿追出一段距离后,停下脚步,回头望向城墙。他看到硝烟逐渐散去,战场上满是敌军的尸体和破碎的兵器。他擦去脸上的血迹,心中既感到胜利的喜悦,又有一丝疲惫。
敌军在里外夹击下彻底崩溃,他们的撤退变成了一场溃败,丢下无数尸体和装备,仓皇逃向北方的丘陵。金象军团的号角声再次响起,低沉而威严,仿佛在宣告胜利。
随着敌军的撤退,战场上逐渐安静下来,喊杀声被风声取代,硝烟散去,露出满地的尸体和残破的兵器。韦睿站在战场中央,喘着粗气,他的剑上沾满了鲜血,战袍被汗水和血迹浸湿。他环顾四周,只见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他心中既感到胜利的喜悦,又为死去的同胞感到悲伤。
金象军团的指挥官骑着一头战象,缓缓走来。他身穿金色铠甲,头盔上装饰着象牙,显得威风凛凛。他停下战象,对宁远镇守将李将军点了点头,沉声道:“李将军,你们的英勇守城,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感谢你们的付出。”李将军拱手回礼:“多谢将军及时赶到,否则宁远镇恐怕难以守住。”
指挥官摆手道:“这是我军的职责。现在敌军已退,我们需要清扫战场,消灭残余敌军,以防他们卷土重来。”李将军点头,立即召集士兵开始清理。他们将敌军的尸体堆积在一起,准备焚烧,以防瘟疫传播。同时,搜寻战场上的伤员,无论是友军还是敌军,都尽量救治。
士兵们在战场上忙碌,有的用长矛挑起敌军的残肢,有的将散落的兵器收集起来。韦睿亲自带队检查战场,他发现了一些敌军的旗帜和盔甲,上面刻着北乌国的标志。他皱起眉头,将这些证据交给蔡大人。蔡大人接过旗帜,仔细查看后,脸色一沉:“北乌国竟然敢公然侵犯我弼麟国边境,这是有预谋的侵略。我们必须上报朝廷!”
韦睿点头道:“这些证据足以证明敌军的身份。北乌国这次必须付出代价。”蔡大人嗯了一声,转身对传令兵说:“立刻整理战报,送往京都,同时将这些旗帜带上。”传令兵领命而去。
战场清理持续了数个时辰,士兵们点燃了一堆堆尸体,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战象重骑兵也在一旁协助,它们用长鼻卷起沉重的残骸,扔进火堆中。韦睿看着火焰吞噬着敌军的尸体,心中却没有太多快感,反而感到一丝沉重。 这场胜利是用无数人的生命换来的。
清理结束后,士兵们疲惫地回到城内,韦睿和蔡大人站在城墙上,眺望着远方。夜色降临,战场上的火焰渐渐熄灭,只剩下一片焦黑的土地。
几天后,其他援军陆续赶到宁远镇,包括步兵、骑兵和修行者,他们的到来让弼麟国的战力大增。
敌军仍未走远,因此,在军团集结之后,召开了联席作战会议,会议决定,继续追杀逃离的敌军残部,尽量歼灭,亦或是驱逐出弼麟国疆土。
次日清晨,弼麟国军队集结完毕,浩浩荡荡地开往北境。韦睿骑马跟在蔡大人身旁,金象军团的战象走在最前,步伐沉重,震得地面微微颤抖。敌军残部在国防线附近扎营,试图重整旗鼓,但面对弼麟国的联合攻势,他们毫无还手之力。
战象重骑兵率先冲入敌营,长鼻挥舞,铁蹄践踏,敌军的帐篷和防御工事瞬间崩塌。韦睿带队从侧翼进攻,他的剑法越发凌厉,一剑劈开一名敌兵的盾牌,将其斩杀。修行者之间的战斗也异常激烈,法术光芒闪烁,爆炸声此起彼伏。一名敌方修行者召唤火球袭来,被弼麟国修行者用风墙挡下,随即一道雷光劈出,将其击倒。
经过数日的激战,弼麟国军队势如破竹,敌军节节败退。战象重骑兵冲破最后一道防线,敌军残部仓皇逃窜,越过国境,退回北乌国境内。韦睿站在战场上,看着敌军消失在远方,心中松了一口气。他回头对蔡大人说:“大人,北境安全了。”
蔡大人点头,目光却带着一丝忧虑:“从撤退路线看,这些确实是北乌国的军队。这次侵略绝非偶然。”韦睿皱眉道:“北乌国野心不小,我们得做好应对准备。”
追击的铁蹄在边境线上戛然而止,战马喷出的白雾与呼啸的北风纠缠成诡异的寂静。弼麟国指挥官的佩剑在鞘中嗡鸣,剑刃上凝结的血珠滴落在冻土上,瞬间凝成暗红的冰晶。他勒住缰绳的动作让整个阵列如同被无形丝线牵引,数万士兵的马蹄同时停顿,发出闷雷般的震响。
指挥官的声音在冰冷的北风中被传递到军队的每个角落,"原地扎营,任何人不得越过边境线半步。"
韦睿策马靠近时,正看见金象军团的战象们缓缓收拢铁蹄。那些巨兽鼻尖凝着霜花,铁链在象牙上勒出的血痕还未结痂,沉重的象蹄踏碎积雪时,露出焦黑的冻土下斑驳的血迹。士兵们已经开始搭建帐篷,冻僵的手指插进冰水般的牛皮绳时发出脆响,火堆里煮沸的雪水咕嘟冒泡,腾起的白雾里飘着血腥味。
"大人。"韦睿下马时,剑穗扫过染血的战袍,在布料上留下湿润的痕迹,"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
蔡大人正用染血的指尖摩挲一封密封的兵部急信,案牍上摊开的地图被茶水洇出褐色的晕斑。他抬头时,头盔羽翎扫过油灯,火苗骤然一颤:"我们的任务完成了,接下来等兵部的命令。"
夜风卷起焦黑的草屑,在帐篷间穿梭如鬼魅。韦睿裹紧披风时,听见伤兵帐篷里传来压抑的闷哼,军医的银针在火上烤得通红。他驻足望去,火光中晃动着士兵们搬运伤员的身影,有人用长矛挑起敌军的断矛,铁器相击的脆响惊飞了夜枭。
传令兵到来时,整个营地的气氛骤然凝固。马蹄踏碎冻土的声音由远及近,惊起的寒鸦在月光下掠过战象的背脊。士兵们齐刷刷转头望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兵部急令。"传令兵滚鞍下马,马镫铁环碰撞的叮当声惊醒了打盹的卫兵
蔡大人拆信的手指微微发颤,韦睿看见他指节叩击案牍的节奏突然加快。月光在他展开信纸的瞬间倾泻而下,将上面的朱砂印信照得血般鲜红。
"终于来了。"蔡大人合上信纸时,羽翎扫过信封上的水渍,"命尔等原地驻守,不得擅自越境。朝廷已遣使臣赴北乌国交涉。朝廷的意思是先礼后兵。我们只需守好边境,静待后续命令。"
韦睿望着北方连绵的丘陵,夜风送来淡淡的血腥气。那里有他们追击至边境的敌军残部,此刻正缩在山谷里用冻僵的手指裹伤口。
数日后,兵部再次来信,通知蔡大人和队伍返回京都。韦睿听到消息,心中既喜悦又不舍。他去城主府探望黄文龙,看到他身体好转,微笑道:“黄先生,我们要回京了。不知您这边是不是跟着一起回京。”黄文龙点头:“恭喜你们凯旋, 我在此停留,待后续圣上的指令再进一步行动。”韦睿只好告辞,因为每个人的使命是不一样的。黄文龙大人应该有他们的计划。
韦睿回到军营,收拾装备,他的佩剑虽有些磨损,但他舍不得换掉。蔡大人也在忙着安排回京事宜,确保一切就绪。出发前一晚,宁远镇百姓为他们举办送行宴会,载歌载舞,表达感激。韦睿与百姓交谈,感受到他们的真诚,心中暖意融融。
出发日,蔡大人骑马在前,韦睿等人跟随,队伍离开宁远镇,百姓夹道相送。回京路上,蔡大人眉头紧锁,对韦睿说:“风雨静,而云不止,这天,怕是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