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成为末代皇帝》最新章节。
伴读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宫道转角,我收回目光,转身对候在一旁的小李子吩咐道:“小李子,把朕的书箱收拾好,随朕去养心殿。”
小李子手脚麻利,迅速将宫殿中课桌上散落一旁的书册规整进雕花书箱,而后恭恭敬敬地候在我身侧。
毓庆宫檐角的铜铃在微风中发出清脆声响,我踩着汉白玉台阶徐徐而下,阳光透过宫墙的缝隙,在地面上投下斑驳光影。
一路上,路过的宫女太监纷纷垂首避让,偌大的宫道上,唯有我乘坐仪驾的缓慢响声和小李子等太监的脚步声,以及书箱偶尔发出的轻微晃动声。
未几,养心殿朱红的宫门映入眼帘。殿前的鎏金铜狮在日光下闪烁着威严的光泽,守在门口的侍卫见我到来,立刻挺直腰杆行礼。
我微微颔首示意落轿,抬手整理了下略显褶皱的衣襟,抬脚迈进养心殿。殿内弥漫着淡淡龙涎香的气息,暖阁纱帘轻动,隐约可见隆裕太后斜倚在东暖阁内御座上的身影。
小李子轻声将书箱放置在一旁雕花案几上,退到殿外候着。我上前几步,规规矩矩行了大礼:“儿臣给皇额娘请安,不知皇额娘今日凤体可安?”
暖阁纱帘轻晃,隆裕太后放下手中折子,眉眼瞬间染上笑意,脸上的皱纹似乎也舒展开来,声音里透着掩饰不住的欣喜:“快起来,我的儿,哀家正念叨着你呢。”
皇额娘抬手轻轻招了招,示意我坐到身旁雕花矮凳上。一旁鎏金香炉里,龙涎香正悠悠地冒着袅袅青烟。
隆裕太后目光慈爱,从头到脚打量着我:“瞧这几日,是不是又忙坏了?”还没等我回应,皇额娘便指了指案几上摆满的账册与清单,兴致勃勃道:“皇帝来得正好,哀家正查验清理皇室古董珍玩的账目。这次清理,发现不少尘封多年的物件。”
隆裕太后拿起一份账册,逐行点着上面的条目,言语中满是欣慰:“经过此番梳理,家底能更清楚些。往后宫里用度,也能安排得更妥当。”
说着,皇额娘又翻开一本泛黄的册子,脸上笑意更浓:“这里面记录的几件乾隆朝珍品,本以为早已遗失,没想到这次竟寻了回来。”
皇额娘轻轻拍了拍我的手,目光柔和:“哀家这查验物件、核对账目的时候,就想着等你来了,好好讲讲。皇帝向来心思缜密,帮哀家参谋参谋,看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留意。”
我微微欠身,神色恭敬且恳切,眼中透着十足的热忱:“皇额娘,能为您分忧,是儿臣的荣幸。这查账及处理政务之事,儿臣义不容辞。”
从摄政王载沣南下上海开始,皇宫内务府便聘请西洋银行会计,共同清理皇室资产。现如今已有半月有余。清理出来不少的东西。
说罢,我主动将案几上的账册挪至眼前,目光快速扫过密密麻麻的条目,手指轻敲纸页,认真说道:“皇额娘,依儿臣看,如今的这些账目将这些古董珍玩按年代和价值分类,如此一来,不仅盘点时更便捷,往后调用或保管,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接着,我又拿起一旁堆积的奏折,略作思索后提议:“这些奏折,儿臣打算按紧急程度与事务类别分拣。重要且紧急的,优先处理;一般性事务,可按部就班批复。这样既能提高办事效率,又不会遗漏关键事务。”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时而低头处理宫廷事务奏折,时而与皇额娘轻声探讨,碰到存疑之处,便虚心向太后请教。遇到棘手的政务难题,我和皇额娘二人反复斟酌、权衡利弊。
养心殿内,唯有翻阅账册的簌簌声、毛笔在宣纸摩挲的沙沙声,以及你和太后偶尔交流的轻言细语。随着日影渐渐西斜,案几上处理完的账册与奏折越堆越高 。
夕阳的余晖透过雕花窗棂,洒落在养心殿的金砖地面上,将暖阁染成一片暖黄。隆裕太后搁下手中毛笔,目光温柔又欣慰,静静地凝视着全神贯注处理奏折的我。
皇额娘抬手理了理鬓边的银发,悠悠叹道:“我的儿,今日本该是休沐的日子,别的孩子都在寻欢作乐,你却陪着哀家处理这些繁琐事务,毫无怨言。”太后声音轻柔,带着几分感慨,“自你懂事起,就这般稳重懂事,从不贪玩。如今更是一心扑在这皇室事务上,哀家看着,既心疼,又欣慰。”
我闻声抬起头,迎上皇额娘的目光,脸上挂着谦逊的笑:“皇额娘,儿臣觉得,能为皇室效力,为您分担,远比玩乐更有意义。”
隆裕皇太后听了,眼眶微微泛红,伸手轻轻摸了摸你的头,恰似儿时那般亲昵:“有你这份心,哀家多年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往后的日子,这江山社稷,哀家便能放心托付给你了。”
日影悄然西斜,养心殿内静谧依旧,唯有翻阅账册与书写批复的细微声响。隆裕皇太后搁下手中毛笔,抬手揉了揉微微发涩的眉心,转头看向我,眼中满是赞许与疼惜:“哀家与皇帝商讨这些事务,不知不觉竟过了这许久。皇帝也是第一次正式接触。也辛苦了,千万别累坏了身子。”
说罢,隆裕太后轻抬手腕,唤来候在殿外的太监总管李公公。李公公躬着身子,一路小跑进殿,垂首听令。
隆裕太后缓声吩咐道:“小李子,你速去御膳房,传哀家的口谕,让膳房将备好的桃花酥、牛乳糕,还有那盏安神养颜的玉竹百合羹送来,给皇帝解解乏。”
李公公领命,弓着腰,倒退着出了养心殿,不一会儿,便有小太监们鱼贯而入,将精致的糕点和羹汤摆放于一旁的矮几之上 。
谢皇额娘体恤,皇额娘也应该疲乏了。咱们母子俩一同食用吧。
我看着小茶几上的这些吃食。心中感叹皇室的规矩就是不一样,这个时间在现代。我才吃晚饭呢。
自从我当了皇帝都是早上9点过吃早膳。下午3点左右吃晚膳。根本就没有现代的一日三餐。傍晚饿了只有点心牛乳奶酪。
此时,养心殿外的宫灯已悄然点亮,暖黄的灯光与殿内摇曳的烛火相互映衬,为我们这对母子披上一层温馨的光晕。皇额娘满怀期望的看着我。
我和皇额娘吃完相当于晚餐的点心后继续处理奏折和查看账本。
在暖阁明亮的烛火映照下,我将案几上已批复完毕的奏折规整叠放,动作干练而有序。随后,从中抽出一份有关开办实业的奏折,奏折在我指尖摩挲,发出细微的簌簌声。
看来对于开办实业,宗室旧臣中还是有人上折子反对。
烛火在鎏金烛台上跳跃,我的手掌划过一份份亟待处理的奏折,眉心微蹙。
当目光落在这份反对皇室投资资本的折子上时,我心中一动,转头对候在殿内的总管太监吩咐道:“李总管,你速去内务府档案库,让奴才找出老佛爷在世时,张之洞、李鸿章呈递的有关工业的折子。此事要紧,务必尽快寻来。”
太监总管听闻,立刻躬身领命,动作麻利地退出养心殿。脚步声渐渐远去,殿内又恢复寂静,唯有烛火燃烧的噼啪声,以及我翻阅奏折的簌簌声。
隆裕太后抬眸,眼中满是关切:“皇帝,可是碰上难题了?”我放下手中奏折,神色凝重:“皇额娘,如今有折子提及反对皇室兴办工业,但这新办工业入局资本是朕与摄政王和皇额娘共同商议决定之事。”
朕想着张之洞、李鸿章当年兴办洋务,积累了诸多经验,儿臣想参考他们的折子,寻找应对之借鉴策。”
隆裕太后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追忆:“当年,老佛爷对洋务之事颇为看重,张、李二位大人也确实为朝廷做了不少实事。若能参考他们的旧策,想必能少走些弯路。”
约莫半个时辰后,李公公领着小太监匆匆返回,几位小太监怀里抱着一叠陈旧的折子,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回禀皇上、太后,折子寻来了!”李公公气喘吁吁地说道。
李公公快把这些折子送上来,小太监在案几上逐一展开,泛黄的纸页散发着岁月的气息。灯光下,我和隆裕太后的身影挨得很近,一同沉浸在对往昔洋务政策的探寻之中,试图从这些旧折中,为当下的工业发展,找到破局之道 。
“皇额娘,事关开办实业。如今西洋诸国靠着工业崛起,发展商业资本,咱们皇室若想图强开展财源,这实业一事刻不容缓。”
我将卷宗轻轻展开,逐行指着上面的条目,声音沉稳且条理清晰,“总督提议,在天津等地兴办纺织厂、机械厂,既能增加国库收入,还能让百姓有活可干。只是这前期需投入大量银钱,且要应对各方阻碍。”
隆裕太后微微皱眉,目光紧紧盯着折子,神色间满是思索。“皇帝,这确实是件大事。可如今皇室开支也紧张,贸然投入大笔银子,若是难以周转……”太后的话语中带着隐忧。
我认真倾听,待太后说完,才不紧不慢地回应:“皇额娘所虑极是。儿臣以为,这都不算难事儿。有上海荣氏兄弟的模式,待工厂盈利后,再逐步扩大规模。”
且看这些从前的奏折。从前张之洞,李鸿章分别支持的盛宣怀和张謇创办实业,现如今家私恐怕是富可敌国。
据历史文献查找,张謇凭借张之洞创办实业。如今(1913年)其私人家产规模已有数百万两白银左右。其产业在张謇去世时高达2400万两白银。
盛宣怀在李鸿章支持下创办轮船招商局。鼎盛时家产可能高达4000万两白银。历史记载1916年,其去世时有1300万两白银遗产。还不算其他产业,房屋,田宅,珠宝古玩。
这两位都是创办实业,如今家财丰厚。
隆裕太后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手指轻敲案几:“皇帝这番谋划投资创办实业,周全又细致。哀家瞧着,可行。”隆裕皇太后抬起头,目光柔和地看着我,“往后碰上这类大事,皇帝尽管来与哀家商议。有你在,哀家心里踏实。”
暖阁里,烛火摇曳,两人的身影在墙壁上微微晃动,交织出一幅关于皇室未来的蓝图 。
暖阁内,烛火依旧跳跃,将案几上未燃尽的檀香熏得愈发馥郁。
我将身畔另一叠文书规整好,抬眸看向隆裕太后,语气中带着几分郑重:“皇额娘,摄政王已从上海返回京城。此次南下,他与洋商、实业家多有接触,带回不少关于兴办实业的新消息。如今万事俱备,咱们也该着手筹备兴办纺织厂和机械厂所需的资金了。”
隆裕太后闻言,双手不自觉地交叠在身前,沉吟片刻,面上浮现出一丝忧虑:“虽说此前责令内务府总管,核实还能挪用的资金款项,将这部分银子预留下来。但如今各处开销都大,万一资金调配不足,误了兴办实业的大事……”
我微微欠身,耐心解释:“皇额娘,儿臣这几日反复核算过,当下内务府账面上尚有盈余,可先拿出一部分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