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生活如此多焦》最新章节。
楠妈妈编号23,同病房的还有25号,26号,27号,四人一间,没有24号。开始楠楠有点纳闷,后来一想,可能是认为24号不吉利,才有意避开的吧?
想想挺人性化的。毕竟病号来自五湖四海,信念不同,有人信。这种信念,在医院这个绝对科学的地方,也被尊重。
25号,内蒙古通辽人,54岁,女性,治疗眼睛斜视。她今天手术,手术时间三小时,陪护是一个32岁的男士,说和病号女儿是朋友,但又不是对象,很奇怪又有点神秘的病号与陪护。她的女儿今天来了,做了一些男士不方便做的事,然后就又走了。
这个男士陪护不错,很有耐心,人的性情也不错。
26号,辽宁人,44岁,丈夫是陪护。甲亢引起的眼球突出。第一天看到她,觉得很奇怪,眼神很是吓人。不过几天相处下来,很是热情豪爽,乐于助人,又知道是来看眼球突出的病,就觉得不再那么吓人了。
倒是她丈夫,放下手机就打呼噜,有点折磨人,而且还是个大烟鬼,躲卫生间抽烟,都无法阻挡烟味漫延,甚是让人发愁。不过人还可以,每次搬陪护床,总是会主动帮助楠楠,每次领饭,总是会帮忙把病友的饭都捎回来。
一次开玩笑说起抽烟之事,虚心接受,到处找不被发现的角落抽烟,没再在病房内抽烟。随之,对他的印象也好了很多。
27号,京城打工女,29岁,骑电动车摔倒,伤到眼睛鼻腔。全家都在京城打工,特别胖,很少说话,倒也随和,开始不爱说话,熟了就好了些。打工女有妈妈做陪护。那妈妈五十多岁的样子,看起来就是一个任劳任怨,辛苦劳作的治家女主。几乎不影响别人,谨小慎微,不卑不亢的做着自己的事,偶尔搭个腔,比较随和。病房里的呼噜声和偶有的烟味把她折磨的很辛苦。
楠楠的心境特别平和,和她繁杂的工作相比,伺候老妈实在算不上什么累活。看着一屋子的八个人,她想的是: 相聚即是缘分,来自五湖四海,奔着一个目的而来,都有一颗海纳百川的心,互相迁就互相包容,才能让自己,也让室友尽量舒心一点。”
估计,每个人的想法都差不多吧!所以,虽然有怨言,相处起来倒也融洽。
生活百味,细嚼起来,个中滋味无非就是——活的就是心态
这两天,楠妈妈状态不好,眼睛手术后,应该没有大问题。但是脸肿一直没有消除,还有加重的趋势。楠楠问大夫,院内院外各种检查,最终没有明确的答复,都是猜测中。最后大夫告诉楠楠说:“眼睛能好就行,肿会慢慢消。”
此话没有什么说服力,大夫所说的会慢慢消,只是针对手术导致的肿大,而楠妈妈在手术前就有脸肿的症状,不属于大夫说的那类。
楠妈妈着急的是查不出原因的病,弟弟勇军安慰道:“出院后去湖城医院,那里的内分泌科全国最权威,而且也离家近。”
楠楠安慰老妈的话说了一大筐,只是转移了老妈的注意力,楠妈妈的叹气声会不经意地传来,与人闲聊时总也会说:“查不出病因怎么办呢?”
勇军说:“回去稍作休息就去湖城医院,直接办个住院,再次彻底查一下。”
其实楠妈妈每年都检查,最近住院更是该检查的都查了,很多老人病楠妈妈都没有。
楠楠不禁担忧: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满脸肿大呢?但愿这次,老妈也是无碍,只是普通的水肿……”
老妈出院了。
可以说看眼睛还是满意的,至于脸肿,估计也是眼科医院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京城之行达到了目的,楠妈妈说:“眼睛不舒服。”主治大夫明确告诉楠楠:“术后肿大是正常现象,快的要两个月恢复,慢的,年纪大的,可能半年,甚至两年也不一定。”
一听说京城看病,可能很多人立马就会想到:“费用是不是天文数字?”其实楠楠也做好了无论花多少钱都要把老妈眼睛治好的准备。
结果出乎意料,第一次花了多元,报了多元。第二次勇军在当地做了备案再去京城,花了多元,报了近元,高达85%,这个结果是楠楠和勇军没想到的,楠妈妈一再问:“勇军,你没骗我吧?”
人老了,就怕长病,楠妈妈之前都是小病,都没去想报销多少的问题,也没太在意。这次住院时间有点长,病情也麻烦,虽然楠楠、勇军都一再叮嘱老妈不要心疼钱,但每天老妈的唠叨,还是心疼得很。如今看能报销这么多,释然很多。还一个劲问老弟:“你没骗我吧?”老弟也是有点纳闷:“怎么报这么多?”并且发现:“只要备案,本地与异地再无差别。”
国家政策好了!随年龄增长,花的越多,报销比率越大,老年人看病不再是难事。全国联网,异地和本地再无差别。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主导方针,大事面前,才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来。楠妈妈说:“政策越来越好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突然,勇军的手机急促地响起来,勇军接起电话:“啊,这样,明天我赶过去!”
勇军放下手机,说:“一个朋友的父亲去世,我明天要赶去湖城。”
“啊?这么紧迫?”楠楠一听,心想:“看来歇一晚回海城的计划要提前了。”
一切事情往前推动!
下午老弟去试试结账,能结更好,结不了话,只好委托给朋友了。想赶紧午休一下,晚上还有5个小时的车程,下午必须养足精神。
刚躺下,老弟的电话就来了:“准备一下,华嫂子带你去益园逛逛。” ”“啊?!来得及吗?这么短的时间。”“来得及。”老弟的语气不容楠楠否决了,不然就是不懂事了。
楠爸爸和楠妈妈没有午休的习惯,在沙发上坐着。“益园,爸爸妈妈去吗?”“去吧。”楠妈妈没有犹豫。楠楠虽然有点担心老妈的身体,但看着老妈老爸坚定的态度,赶紧给老弟发了个微信:“老爸老妈也想去。”心想:“老弟会告诉华嫂子,让华嫂子有思想准备。”
很快陈哥和华嫂子开车来了。
益园不远,开车也就十五分钟就到了。马路边的车队延续了很远,停车场挺空。华嫂子直接把车开进了停车场。
益园门票便宜,但得排队。下午快两点了,还是有很多进入的游客,有的还是写生的学生,估计是参加夏令营的。
据陈哥华嫂子讲,益园共有东南西北和新建五个宫门,陈哥和嫂子带着楠楠、楠爸爸和楠妈妈,从新建宫门进去。
……
益园里有个南湖,沿着南湖我们一路溜达,步步皆景,步步是人,人头颤动间,似乎忘记了炎热,有陈哥和华嫂子当向导,益园的景色尽收眼底,远的近的,回廊亭里歇歇脚……
楠妈妈是坚强的,但终究体力不支,陈哥陪着在一处歇凉,华嫂子陪着楠楠和楠爸爸继续沿回廊朝万寿山走……
楠楠她有点累了,发现老爸比还厉害,说不累,而且不断照相,本来不爱旅行的老爸,竟然也很热爱照相了。
楠楠发现自己忽视了一个不该忽视的现象——以前邀约老爸旅游,总是被老爸拒绝,如今,老爸都83了,会不会很想出去走走呢?老说不想出去,怕腿疼,会不会是老爸不想麻烦我们?
楠楠不禁自责起来: 真是不应该,如果没有京城之行,有些忽视可能会一直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