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夜读全唐诗》最新章节。
五郊乐章之二十五
《五郊乐章·雍和》逐联及整体赏析
原诗
阳月斯纪,应钟在候。
载洁牲牷,爰登俎豆。
既高既远,无声无臭。
静言格思,惟神保佑。
逐联赏析
首联:“阳月斯纪,应钟在候。”
? 内容: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与乐律文化中,“阳月”通常指农历十月。此时,万物收敛,阳气潜藏,故而得名。“斯纪”表明十月这一特殊的时节已至,开启了新的时间纪元。“应钟”是古代十二律中的第十律,对应农历十月,属阴律。“在候”意味着应钟所代表的节气,与此时的时令相契合。此联精准地点明了祭祀活动发生的时间为冬季的十月,巧妙地将历法与乐律相结合,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节律的深刻认知。
? 赏析:诗人开篇便以“阳月斯纪,应钟在候”,将时间的推移与乐律的变化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阳月”点明季节,给人以沉稳、内敛之感,预示着冬季的深入。“应钟在候”则进一步强化了时间与节气的对应关系,仿佛自然的节律在这一刻奏响了独特的乐章。这种开篇方式不仅为后续的祭祀活动设定了特定的时空背景,还让读者感受到古人对自然规律的尊崇,为全诗奠定了庄严肃穆的基调。
次联:“载洁牲牷,爰登俎豆。”
? 内容:“载”在这里有“乃、于是”之意,“洁”表示清洗、使……洁净,“牲牷”指纯色而完整的牲畜,在古代祭祀中,牲畜的选择极为讲究,纯色且完整的牲畜被视为对神灵的敬重。此句描绘了祭祀前,人们精心挑选并仔细清洗祭祀用的牲畜,确保其洁净无疵。“爰”意为“于是”,“登”即放置、摆放,“俎豆”是古代祭祀时盛放祭品的器具,“爰登俎豆”表明清洗干净的牲畜被郑重地放置在俎豆之上,准备用于祭祀。
? 赏析:这一联通过对祭祀准备过程的细致描写,充分展现了祭祀活动的庄重与严谨。“载洁牲牷”体现了古人对祭祀的虔诚态度,对祭品的严格要求,反映出他们对神灵的高度敬重。“爰登俎豆”则将这一庄重的仪式感具象化,读者仿佛能看到祭祀者小心翼翼地将精心准备的牲畜摆放在俎豆上的场景,感受到祭祀前的肃穆氛围。这些描写生动地传达出古人在祭祀活动中对仪式规范的遵循,以及对神灵的敬畏之情。
三联:“既高既远,无声无臭。”
? 内容:此联描绘了神灵的特质与祭祀氛围。“既高既远”形容神灵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其存在超越了人们的直接感知范围,象征着神灵的高远和神秘,体现出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之情。“无声无臭”中的“臭”在古代指气味,此句意为祭祀的氛围庄重肃穆,没有喧嚣之声,也无杂陈之气,一切都沉浸在一种静谧、庄严的氛围之中,进一步烘托出神灵的神圣不可侵犯。
? 赏析:诗人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既高既远,无声无臭”,从对神灵的想象和祭祀氛围的渲染两个方面,强化了祭祀的庄重感与神秘感。“既高既远”让读者感受到神灵的威严与神秘,引发对神灵的敬畏之心;“无声无臭”则从感官角度,营造出一种寂静、肃穆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沉浸在祭祀的庄重场景之中。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神灵的崇敬,也展现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更能体会到祭祀活动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四联:“静言格思,惟神保佑。”
? 内容:“静言”表示安静地、虔诚地,“格思”指感通神灵、思考神灵的旨意。在这庄重肃穆的祭祀氛围中,人们静下心来,默默思考,试图与神灵进行心灵的沟通,感悟神灵的意志。“惟神保佑”则直白地表达出人们内心深处的祈愿,希望神灵能够庇佑自己、家人以及整个社会,赐予福祉,保佑平安。
? 赏析:作为全诗的结尾,此联直接点明了祭祀活动的核心目的,将人们对神灵的虔诚之情推向高潮。“静言格思”体现了祭祀者在庄重氛围中的内心活动,他们以虔诚的态度,试图与神灵建立联系,展现了对神灵的敬畏和尊崇。“惟神保佑”则简洁而有力地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这种祈愿真挚而质朴,反映了古人在面对自然和生活的不确定性时,对神灵庇佑的深深依赖。这两句诗使整首诗的主题得以升华,让读者深刻感受到祭祀活动在古人精神世界中的重要地位。
整体赏析
主题
这首诗围绕唐代祭祀活动展开,通过对祭祀时间、准备过程、祭祀氛围以及人们祈愿的描写,全面展现了祭祀的庄重与神圣。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神灵的崇敬之情,以及祈求神灵庇佑的美好愿望,深刻反映了唐代祭祀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力量和神灵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境
诗人运用简洁庄重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宁静、庄重且充满敬畏之情的意境。从首联点明祭祀时间的沉稳与神秘,到次联展现祭祀准备的严谨与庄重,再到三联渲染祭祀氛围的高远与肃穆,最后到四联表达对神灵庇佑的虔诚祈愿,诗歌层层递进,将自然时令与祭祀人文完美融合。读者仿佛置身于唐代的祭祀现场,能感受到冬季十月的宁静与深沉,以及祭祀时人们内心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体会到自然与人文相互交融所带来的和谐之美。
艺术特色
1. 意象运用精妙:诗中巧妙运用了“阳月”“应钟”“牲牷”“俎豆”“无声无臭”等富有文化内涵的意象。这些意象不仅准确描绘了祭祀活动的各个方面,还承载了古代历法、乐律、礼仪等多方面的文化信息。“阳月”与“应钟”体现了时间与节气的对应,“牲牷”和“俎豆”展现了祭祀的礼仪规范,“无声无臭”则营造出神秘庄重的氛围。它们相互交织,构建起一个充满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的诗歌世界,使读者能够深入领略唐代祭祀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