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皇榜:我竟是太子

第3章 十八天鸣针(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揭皇榜:我竟是太子》最新章节。

“正是。”

萧启言言简意赅地回应。

闻言,孙杏林神色诧异,全身颤抖,要知道这等超凡技艺就算是他这个被称为药王的当世神医也只是听过没有见过。

光是这一手便压下他半头。

萧启言并不理会孙杏林的震惊,将那丝线交由宫婢,系在苏皇后的手腕上。

丝线本就极细,又被分出九股,分别系在两手手腕寸、关、尺三处。

另一头则执在手中,静静感受其脉动情况。

若不是怕惊扰了他,孙杏林等人恨不得围上去看个清楚!

这可是只存在于传说中的技能,据传十国时期中神医普陀就曾用过。

但那都是野史记载,无法考究具体出处。

唯有孙杏林曾看过一部古籍残卷,提过只言片语,其中就提到了九悬丝。

他努力伸张脖子,死死盯着萧启言的动作。

那少年手指似乎微微轻颤,也不知是丝线传来的脉动,还是他手指带动的颤动。

“孙神医,您刚才何故惊呼,那少年……可有什么不对?”

萧枢天诧异地问。

“禀陛……陛下,那少年用的九悬丝,在为皇后娘娘悬丝诊脉,那可是上古秘技!”“便是臣,也仅只在半部残破古卷中,见过只言片语。没想到居然是真的!”

他便是回话,目光也死盯着萧启言的动作不放。

生怕会错过任何一个步骤。

萧枢天心中既惊且喜。

孙杏林的医术,已是堪称顶级。

连他都推崇不已的神技,居然被一个少年使出,还如行云流水般丝滑。

这岂不是说,那少年的医术远在孙杏林之上。

柔然,有救了!

他心中激动溢于言表,却也不敢发出任何响动,生怕会惊扰了萧启言。

时间缓缓而过。

萧启言终于收起九悬丝,对萧枢天拱手道:“陛下,皇后娘娘此病为气疾与哮病相和。”

“哮病为胎里带,由‘痰饮’引起。”

“气疾却是常年忧思郁结,不得其解。由表及里,深入肺腑,又勾动了哮病之因,”

“二者如投木于火,循相生之道。如今已入膏肓,药石难除其内里,只凭用药已无任何功效。”

一番话说得众人皆惊。

孙杏林等人都是医道大家,术业水平之高,已是处于顶部的存在。

萧启言的一番话,却让他们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在萧枢天心中,则是掀起惊涛骇浪。

别人只道苏皇后辅佐萧枢天,忧心天下百姓,才会忧思成疾。却不知她得病的原因,乃是过度思念其长子所致!

在萧潜之前,苏皇后曾还有一子。

取名萧启言。

意为微言大义。

希望萧启言能成为一个深明大义的人。

无奈那时战火频燃,苏皇后还未到预产期,就因突发战乱动了胎气,早产了。

当时贼兵攻进城中,到处杀人放火,一片混乱。

苏皇后只来得及给萧启言裹上襁褓,就被侍卫们护卫着,准备突出重围。

谁知就在过程中,遗失了萧启言。

苏皇后得知后昏厥过去,又大病一场,从此元气大伤。

每日思念萧启言,都以泪洗面,人前又要强颜欢笑。

天长日久,就做下病根。

那之后萧枢天不知暗中派出多少人马,想要把萧启言找回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
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
方岐穿越古代,却惊愕发现,前身真不是人啊!田地宅子被输得一干二净,父亲留下的医馆也被抵押了出去。就连妹妹方毓都要嫁给恶少当小妾,偿还他欠下的赌债!好在他触碰药箱之际,竟意外获得神医传承。开局救下危在旦夕的太守千金,从此声名远扬。愿身领医道,救治天下疾苦!
爱吃水果酱
明日方舟:从零开始,走遍泰拉
明日方舟:从零开始,走遍泰拉
关于明日方舟:从零开始,走遍泰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魂穿成了乌萨斯乡村里的小人物,难道就干不出大事业了吗?不露圭角,乘势而起!我陈一鸣上辈子一事无成,这辈子要一鸣惊人!没有系统给的金手指、没有海嗣邪魔给的飞升,我就算只靠自己,也要把旧世界砸个稀巴烂!乌萨斯的意志与我为敌、诸国的旧势力联合起来——让我一次又一次一无所有……但是,我能战胜你们一次,就能战胜你们第二次、第三次!去告诉诸国——他们应知
训练师安迪
紫塞秋风杨霆风
紫塞秋风杨霆风
刀剑出鞘,厮杀伴着风声呼啸,战马鸣叫铁蹄如潮。梦里河山已破碎风雨飘摇,豪气震长天不负家国荣耀。狂风吹煞遍地枯草,荒冢飞沙连营吹角。我自感叹古来征人旋返多少......
刺客的野望
大唐钓鱼人
大唐钓鱼人
关于大唐钓鱼人:穿越大唐,身为县令之子,居然吃不上肉。本以为可以平躺,奈何吃穿住行都要靠自己。愿以为不过寒门,原来最大的世家是死敌。
超龄奶爸
宋歌声声慢
宋歌声声慢
这是一本小说,字数是150万字,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朝廷为了稳定局势特招苏轼入朝与旧党抗衡,致使司马光等旧党不得过分打压新党,而苏轼也借机想施行自己的新法,从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不乏一些真实历史改变的故事。,小说涉及到新党,旧党,苏党,苏轼,黄庭坚,司马光,文彦博,范纯仁,李格非(李清照的爹),蔡京,童贯,高俅,高滔滔(高太后),向宗英(向太后),梁萧音(西夏梁太后),李清照,赵煦,赵佶(宋徽宗),
武当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