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史

第97章 伏尔泰(1/1)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世界名人史》最新章节。

097 伏尔泰

18世纪,法国深陷封建专制与宗教禁锢的泥沼,暗无天日。就在这时,伏尔泰诞生了,他宛如一道曙光,划破了时代的夜空。

伏尔泰原名弗朗索瓦 - 马利·阿鲁埃,出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他就好奇心旺盛,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疑问。上学时,他总爱与老师辩论宗教教义。

一次课堂上,他满脸疑惑,大声问道:“老师,既然上帝是全知全能又仁慈的,那世间为何还有这么多苦难?穷人食不果腹,富人却为富不仁,这难道是上帝的安排?”

老师皱着眉头,神色不悦,斥责道:“阿鲁埃,休得胡言!这些都是上帝的旨意,岂是你能质疑的?小孩子就该乖乖接受教诲,不要胡思乱想。”

伏尔泰却挺直了腰杆,认真地回应:“可是老师,信仰不应该让人盲目服从,而是要用思考去理解。如果连质疑都不被允许,又怎能真正领悟信仰的真谛呢?”

课间休息时,他还拉着小伙伴们围坐一团讨论:“你们想想,要是上帝真像教义里讲的那般完美,就不该让好人受苦、坏人得意。这其中肯定有问题。”小伙伴们有的频频点头,有的满脸困惑,但都被他新奇大胆的想法深深吸引。

成年后的伏尔泰凭借卓越才华,在巴黎文学圈声名鹊起。他创作的戏剧一经上演便座无虚席,作品里饱含的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如同一股清风,吹进了人们被禁锢已久的内心。然而,这也招来了教会和贵族的嫉恨,他们将伏尔泰视作眼中钉。

一日,伏尔泰在咖啡馆与朋友热烈探讨新剧本的构思。突然,一个贵族子弟带着一群随从大摇大摆地走进来。

贵族子弟一看到伏尔泰,便故意提高音量,满脸嘲讽地说道:“哟,这不是那个爱出风头的伏尔泰吗?写些离经叛道的东西,还真以为自己了不起,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容得了你在这儿大放厥词?”

伏尔泰不慌不忙,放下手中的咖啡杯,平静地回应:“阁下,我不过是在追求真理、表达心声,倒是有些人,整日无所事事,靠着祖上的余荫作威作福,才是真正的可笑。”

贵族子弟顿时暴跳如雷,恶狠狠地说:“你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今天非得教训教训你不可!”说着就挥拳要冲上去,好在朋友们眼疾手快,迅速拦住。

事后,朋友忧心忡忡地劝道:“伏尔泰,你这次可把他彻底得罪了,他们不会善罢甘休的,你还是避避风头吧。”

伏尔泰却爽朗地大笑起来:“为了真理,我何惧之有?如果连表达的勇气都没有,那才是真正的可悲。”

果不其然,不久后伏尔泰就遭到了报复,被关进了巴士底狱。黑暗潮湿的牢房里,老鼠四处乱窜,散发着阵阵恶臭。

但伏尔泰毫无惧色,在狱中他日夜构思史诗《亨利亚德》,用激昂的诗句歌颂宗教宽容与自由精神。

狱卒常常对他冷嘲热讽,有一次,狱卒一边给他送饭,一边轻蔑地说:“你不是能写吗?在这牢房里,看你还能折腾出什么花样。”

伏尔泰镇定自若,微笑着回答:“我的笔是思想的武器,这小小的牢房根本关不住它。等我出去,还要让更多人听到自由的声音。”

狱卒听后,不屑地哼了一声,转身离开。伏尔泰则趁着狱卒离开,悄悄用捡来的木炭在牢房墙壁上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出狱后,伏尔泰流亡英国。在英国,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和科学成就。他频繁参加各种学术沙龙,与各界精英热烈交流。

在一次关于社会契约的讨论会上,一位学者站起身,满脸质疑地说:“伏尔泰先生,您对法国现状的批判是不是过于激进了?法国有自己的历史和传统,变革哪有那么容易?”

伏尔泰从容不迫地站起身,目光坚定地回应:“法国的封建制度早已腐朽不堪,民众生活苦不堪言。看看英国,合理的制度让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我们必须做出改变,否则法国将永远停滞不前。”他的观点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大家各抒己见,伏尔泰则耐心地一一回应,阐明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英国民众能享有更多自由和权利?”伏尔泰常常思考这个问题。他深入钻研洛克的哲学,与牛顿的追随者虚心请教。这些宝贵的经历让他的思想愈发成熟,也更加坚定了他为法国变革而努力的决心。

回到法国后,伏尔泰写下《哲学通信》,将英国的先进理念介绍给法国民众,同时尖锐批判法国的封建制度和教会的腐朽。这本书一经出版,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教会和贵族惊恐万分,迅速将其列为禁书,伏尔泰也被迫再次流亡。

流亡期间,伏尔泰定居在法国和瑞士边境的费尔奈庄园。在这里,他一边笔耕不辍,一边与欧洲各国的思想家、文学家频繁通信,搭建起了庞大的思想交流网络。“思想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冲破一切禁锢。”他在给卢梭的信中这样写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庄园里常常宾客满堂,大家围坐在一起,热烈探讨社会变革、人性解放等话题。

一天,一位年轻学者慕名而来,满脸虔诚地向伏尔泰请教:“先生,如今社会黑暗,民众麻木,我们到底该如何打破这可怕的现状呢?”

伏尔泰目光炯炯,语重心长地说:“教育和启蒙是关键。我们要让民众觉醒,让他们清楚自己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敢于去追求自由和平等。”

年轻学者又面露难色,继续问道:“可是先生,民众长期遭受压迫,早已失去希望,我们该从何处入手呢?”

伏尔泰思索片刻,认真地回答:“就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生动有趣的故事,把自由平等的理念传递给他们。就像我写的戏剧,通过舞台表演,能让更多人感同身受,引发他们内心的思考。”年轻学者听后,恍然大悟,不住点头。

伏尔泰还积极为受迫害的人士辩护。一位新教徒因信仰问题被教会判处死刑,伏尔泰得知后,义愤填膺,四处奔走。他不仅撰写文章猛烈揭露教会的暴行,还亲自拜访法官。

在法官办公室里,法官不耐烦地摆摆手,说:“这是教会的判决,你不要插手,免得惹祸上身。”

伏尔泰却毫不退缩,义正言辞地说:“法律的职责是维护公平正义,而不是沦为教会迫害的工具。信仰自由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你们不能草菅人命!”

之后,他还发动各界人士联名上书,在社会上掀起了广泛关注。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当局最终重新审视案件,为这位新教徒争取到了公正的审判。

新教徒获释后,亲自来到费尔奈庄园,眼含热泪,紧紧握住伏尔泰的手说:“伏尔泰先生,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份恩情我永生难忘。”

伏尔泰微笑着安慰道:“这是正义的胜利,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信仰和权利而抗争。”

随着伏尔泰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的思想如星星之火,点燃了法国民众对自由、平等的渴望。

1778年,84岁高龄的伏尔泰回到巴黎,受到了民众英雄般的欢迎。街道两旁人山人海,人们激动地高呼:“伏尔泰万岁!自由万岁!”孩子们兴奋地举着自制的标语,妇女们挥舞着手中的手帕,男人们用力鼓掌,眼中满是敬仰。

伏尔泰坐在马车里,看着热情的民众,不禁热泪盈眶,他激动地向大家挥手致意,感慨万千。

他深知,自己一生的不懈奋斗没有白费,尽管封建的堡垒依然顽固,但思想的曙光已经照进了法国,照进了每一个追求自由的人的心中。

不久之后,伏尔泰与世长辞,但他的思想却永远地改变了法国,乃至整个世界,成为人类思想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六年婚姻捂不热,放手时渣总又爱了
六年婚姻捂不热,放手时渣总又爱了
离婚前的三个月,她提交了工作调动的申请。离婚前的一个月,她向霍津臣寄出了离婚协议书。离婚前的最后三天,她清理了所有属于她的物品,搬出婚房。…六年的感情,在霍津臣带着他的白月光母子出现在她面前,让孩子喊他“爸爸”时,她幡然醒悟。既然他为了白月光母子一次次让她委屈求全,仿佛她才是那个见不得光的“小三”。那她就结束这段婚姻,成全他与白月光。可当她真的从他的世界里消失时,他却疯了。她以为霍津臣会如愿以偿
姜子芽
魔道:少年无憾
魔道:少年无憾
少年无憾:如果江厌离有个姐姐,江枫眠和虞紫鸢承认爱意,孟瑶和薛洋的曾经是在云梦,江澄和魏无羡没有隔阂,金凌有一个把他捧上天的姨母,这个少年时代的故事应该会很好,再也没有那么多无法挽回的遗憾。评分低是因为评论的人比较少,看看吧!有问题可以@我,我会回复的!有修改建议的可以说哦!
徽谱
惊!白月光男神竟然暗恋我
惊!白月光男神竟然暗恋我
林苑有个男朋友,那人在高中时期爱惨了她,却又在大学时期快速疏离。林苑很困惑,却也没多在意,爱则和不爱则分,她看的很淡。直到有一天,她因救朋友而死,回到高中时期,才知道,原来一切都错的离谱......南城一中有个人尽皆知的小王子。顾名思义,小王子的意思就是,漂亮又矜贵的男孩。他在高二第一学期转学过来,惊艳了整个南城一中。林苑自然也是其中一员。可那时的他对林苑而言,就像那云中之月,可望而不可及。她仰
爱吃藕的莲蓬
丑颜谋世:医女风华倾天下
丑颜谋世:医女风华倾天下
医女风华倾天下:家人们,谁懂我这“大冤种”的痛啊我一个番茄小透明,带着对写作的满腔热爱开始创作。起初想写傻白甜小甜文,给大伙带来点甜蜜,可脑子一热,挑战高难度,改成女强权谋。结果数据像坐跳楼机,“嗖”地直线下降,心都凉透了。但我这人轴,像被上了发条,打死也不走傻白甜老路,非要把女强权谋写得精彩。这本已经写了50万字,每个字都是我熬夜掉发换来的“命根子”,哪能轻易放弃?现在这剧情,完全是“车祸现场
莲池幽月
量子蜜痕:七重轮回
量子蜜痕:七重轮回
七重轮回:非爽文,相对烧脑,科幻末世场景乱穿系列,需要带着脑子看,不然看不懂,给予忠告:脑回路紊乱者请绕路!不喜勿入谢谢!
寒锋华

本站基于搜索引擎技术提供转码服务

Copyright © 2025 虾皮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