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史

第27章 仁义治国荀子(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世界名人史》最新章节。

战国乱世,风云变幻,赵国一书香世家,荀子降世。自幼,荀子便聪慧过人,对知识如饥似渴,家中藏书被其反复研读,街头巷尾流传的孔子事迹,在他心中种下儒家的火种,遂立志成为儒家子弓的私淑弟子,踏上求知问道的漫漫长路。

听闻齐国稷下学宫乃学术圣地,荀子毅然前往。初入稷下学宫,他便如置身思想的浩瀚星河,每日穿梭于各讲学之所,沉浸在学术辩论的热潮中。

一日,在“仁政与霸业”的激烈讨论会上,荀子目光如炬,率先发言:“诸位,当今乱世,诸侯纷争,生灵涂炭。唯有仁政,以仁德之心对待百姓,方能使民心归附,此乃长治久安之根本,千秋霸业之基石。”

一位身着黑袍,主张霸业的学者冷笑一声,站起身来反驳道:“哼,乱世之中,唯有武力征伐,开疆拓土,方能成就大业。仁政不过是软弱者的托词,在这弱肉强食的时代,谈何仁义?”

荀子神色从容,不慌不忙地回应:“仁政绝非软弱,而是大智慧。若无仁政,百姓如无根之萍,即便靠武力一时扩张,民心不定,又怎能长久守住疆土?且看秦国商鞅变法,虽国富兵强,但百姓只因畏惧刑罚而守法,并非内心敬德,此隐患深远,不可不察。”

又有一位学者质疑道:“话虽如此,可实施仁政,谈何容易?诸侯皆忙于争霸,谁有耐心行此慢工细活?”

荀子环顾众人,坚定地说:“正因为难,才更需有志之士推行。仁政虽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一旦施行,必能固本培元,使国家根基稳固。诸侯若能高瞻远瞩,以仁义治国,民心自会归附,国力也将日益强盛。”

公元前283年,年轻气盛的荀子首次登上稷下学宫的讲学高台,以“儒家之道与乱世匡扶”为题,慷慨陈词。尽管他的见解新颖深刻,却因资历尚浅,未得到资深学者们的认可。

散场后,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学究聚在一起,低声议论。一位摇着头说:“这年轻人,想法倒是大胆新奇,可终究还是太过稚嫩,不明白这乱世的残酷现实。”

另一位附和道:“是啊,儒家之道虽好,可在这纷争之世,恐怕难以施行。”

荀子偶然听到这些议论,心中虽有些失落,但并未气馁。此后数年,他离开学宫,深入齐地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

在田间,他与一位正在劳作的老农交谈:“老伯,您在这土地上辛勤耕耘,如今世道,您觉得怎样才能过上安稳日子呢?”

老农直起腰,用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叹了口气说:“唉,这连年战乱,官府的赋税又重,只盼能少些折腾,让咱老百姓能安安稳稳种地,吃饱饭就行。”

在集市上,荀子与一位愁眉苦脸的商贩交流:“您做生意,平日里最怕什么呢?”

商贩苦着脸说:“最怕官府乱收费,三天两头来查,还有那些地痞流氓,时不时就来欺负我们,生意实在难做啊。”

这些亲身经历让荀子对民生疾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促使他不断思考,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学说。

公元前268年,荀子带着更为成熟的思想和丰富的阅历,再次回到稷下学宫讲学。此次,他结合多年游历的所见所闻,深入阐述了民生、政治与道德之间的紧密关系,其学说不仅深刻,而且极具实用性。

讲学时,一位年轻学子举手提问:“先生,如今诸侯纷争不断,各国都将功利视为首要追求,儒家所倡导的仁义道德,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能够真正得以推行呢?”

荀子微笑着回答:“正因当今乱世,功利之风盛行,仁义道德才显得尤为重要。若无道德的约束,人人追逐私利,社会必将陷入混乱,如同洪水泛滥,无法收拾。诸侯若能以仁义治国,让百姓感受到关爱与公正,民心自然会归附,国力也会在这种凝聚中日益强大。这就好比修筑堤坝,仁义道德就是那坚固的堤坝,能够阻挡功利的洪流,使国家稳定发展。”

荀子的精彩回答,赢得了学子们的阵阵掌声。这次讲学大获成功,荀子凭借卓越的学识和深刻的见解,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之职。

在担任祭酒期间,荀子积极推动学术改革,鼓励不同学派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他召集各学派的代表,诚恳地说道:“诸子百家的学说,皆有其独到之处。儒家重仁德,道家讲顺应自然,法家主严明法度,墨家尚兼爱非攻。我们不应固步自封,而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如此才能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为这乱世探寻出一条真正的出路。”

不久,一场关于人性善恶的大型辩论会在稷下学宫举行,吸引了众多学者和学子前来围观。道家的庄子也来到了现场,他洒脱不羁,与主张严谨治学的荀子形成鲜明对比。

庄子率先开口,语气略带调侃:“荀卿,你主张人性有恶,需后天教化。可我觉得,人性应顺应自然,无所谓善恶。就像那水中之鱼,悠游自在,遵循自然之性,何来善恶之分?”

荀子微微一笑,回应道:“庄兄所言虽有道理,但人非鱼。人生活在社会之中,若顺应自然之性,无教化引导,必因私欲而相互争斗。你看世间纷争,为权、为利,不择手段,此非恶乎?若不加以规范,社会将陷入混乱,何来自在之说?”

庄子轻轻摇头,不以为然:“荀卿,你太执着于人为的规范。在我看来,人为的教化反而是对人性的束缚。人应像那大鹏,乘风而起,逍遥于天地之间,不受世俗礼教的羁绊。”

荀子神色严肃起来:“庄兄,逍遥固然令人向往,但身处乱世,百姓受苦,若人人追求逍遥,谁来拯救苍生?礼教并非羁绊,而是引导人们走向善的指引。只有通过礼义法度,才能让社会有序,百姓安居乐业。”

此时,墨家的墨子也加入了辩论:“荀卿,你说人性有恶,需礼义教化。可我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认为人皆有爱人之心,只要人人做到兼爱,天下便能太平,何须如此复杂的礼义?”

荀子看着墨子,认真地说:“墨兄,兼爱之说固然美好,但人性中自私自利的一面不可忽视。若无礼义引导,仅凭兼爱,难以实现。礼义能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行为准则,让兼爱有具体的实施路径,而非空谈。”

这场辩论持续了许久,各方观点激烈碰撞,荀子凭借扎实的学识和严密的逻辑,阐述自己的观点,也从与庄子、墨子的交流中,对人性、社会治理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然而,荀子的志向远不止于学术领域的成就。他胸怀天下,渴望将自己的学说应用于治国理政,拯救乱世中的苍生。中年时,他毅然冲破“儒者不入秦”的传统观念束缚,踏上西行之路,前往秦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也不想啊,可是到哪都是尸体!
我也不想啊,可是到哪都是尸体!
因为熬通宵看小说,结果烂尾了,半夜怒怼作者,第二天直接猝死,穿到了小说世界里。开局暴击,怕自己饿死去钓鱼,鱼没钓到,上来一具尸体。认祖归宗,又被自己外公毒进医院。跟二舅舅去参加种田+旅游1+1综艺又发现尸体。被带去寺庙祈福,目睹案发现场。旅游酒店又发现尸体。跟大舅舅去自家公司,尸体从天而降。去四舅舅实验室玩,自己偷溜出去又来一具尸体。五舅舅看着她拖着的尸体:“你杀人了?”三舅舅:你是说你一个人把
顾野rb
我修蛇道三千年
我修蛇道三千年
我诞生那日,吞下了天道降下的诛杀令」**作为混沌雷池里最后觉醒的九幽玄冥蟒,烛明开局就啃了上古神魔的残肢当零嘴。当他发现所谓天罚烙印不过是神族操控众生的枷锁,索性把诛仙剑阵当磨牙棒,瑶池圣水作洗澡汤。**「他们说我是女娲斩落的恶念,却不知补天石里封着三界最大的谎言」**从锁妖塔里的嗜血狂蟒,到玄天剑宗最惊才绝艳的首席弟子,再到统御万妖的烛龙圣君。他在圣女琴声中饮过孟婆汤,于弑神枪下吻过仇敌血,直
平行公子
快穿之炮灰群演逆袭
快穿之炮灰群演逆袭
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念卿鱼在拿影后金奖的时候被舞台上方的东西砸到了,随后被一个小光球拉入了一个神秘空间里,至此开启了前往不同世界的旅程
目光短浅的千重浪
穿成极品老妈,奋斗带飞全家
穿成极品老妈,奋斗带飞全家
二十二岁单身女大竟离奇穿成四十岁已婚妇女,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王沫一觉醒来,无痛拥有不上进的老公,恋爱脑婆婆,被家暴上瘾的大女儿,叛逆倔脾气的二女儿,和娇纵任性张扬跋扈的小儿子,让她眼前一黑又一黑。老公(失业两年):不知道你回来没准备饭,你自己对付一口吧。不是我不想找工作,只是没人要我。婆婆(网恋中):志刚呀,我是你的老宝贝呀……哎,小茉回来啦,再给我点钱,我要给我的志刚宝贝买礼物
泽伊
六十个悬疑烧脑故事
六十个悬疑烧脑故事
{悬疑烧脑+短篇故事+无主线+犯罪+刑侦+神反转+小人物故事}相信我,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既白!这里藏着人性、亲情,爱情!还有阴谋、复仇和救赎,还有被现实社会鞭打的你、我、他……
酒窝小阿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