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天天摆烂,却被老朱拉去加班

第68章 殿下搞啥名堂(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我天天摆烂,却被老朱拉去加班》最新章节。

随后,他掏出朱允熥给的那本“平平无奇”的手册,翻开一页,眼睛就黏上去了,越看越觉得心惊肉跳。

这哪是平平无奇啊,简直是能把大明官场这潭死水炸出个大窟窿的宝贝!

他废寝忘食地钻研,像是中了魔,连天黑了都没察觉,屋里那盏破油灯忽明忽暗,照得他脸上一片狂热,影子在墙上晃来晃去,像个鬼魂在跳舞。

中午,户部开饭,可没人给杨士奇送一口。

他饿得肚子咕咕叫,像在敲小鼓,干脆自己晃到食堂。

那厨子斜了他一眼,满脸鄙夷,随手舀了点白水面扔给他,跟打发叫花子似的,碗里那几根面条稀稀拉拉,像被风吹散的头发,汤水清得能当镜子用。

杨士奇接过来,依旧面不改色,心里却暗骂:这帮孙子,真拿我当空气啊!

他低头吃了一口,顿时愣住了——这面咋回事?明明是白水煮的,可那味道却像炸了味蕾似的,劲道十足,汤里还带着股沁人心脾的鲜香,像是有人偷偷撒了仙丹进去!

“好家伙,这面有毒吧?”他心里嘀咕,面上却古井无波,硬是装出一副淡定模样,吃完一碗,拍拍屁股回了班房。

那股鲜味还在舌尖打转,他满脑子都是“这面咋这么好吃”,差点忘了自己还在受气,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没多久,那小吏李明又来了,端着个大箱子,咚地一声放地上,差点把破桌子压塌,灰尘扑扑地飞了一脸。

他说:“杨士奇,这是你三天的活,把这些账本全整理完,主事大人交代的。”

他眼神里带着点怜悯,这箱子账本堆得跟小山似的,够户部一群人干一个月,三天弄完?摆明了要整死人啊!

杨士奇随手翻了翻:“今年的上计?”

“对!”李明点头。每年冬天的上计,各地布政司的账本都得送户部核对,差一分一毫都得打回去重填,当年那场空印案就是这么闹出来的,血淋淋的教训谁都忘不了。

李明看他可怜,低声道:“杨士奇,我不知道你咋得罪了主事大人,听我的,去认个错吧。那些官儿一顶帽子扣下来,咱们铁定吃不了兜着走。”

他这话说得苦口婆心,像个老大哥劝傻弟弟。

杨士奇无奈地耸耸肩:“我连他面都没见过,咋得罪他?”

“你也够牛的,听说这命令是从更高层传来的……莫非你得罪了侍郎大人?就你这小身板?”李明瞪大了眼,像看怪物似的,上下打量着他那瘦得跟竹竿似的身板。

杨士奇心想:我不够格,可朱允熥够啊!他没吭声,低头翻账本。

李明见他不说话,还真一本本看上了,嘴角一抽:“你是真傻还是假傻啊?三天时间,神仙也看不完!”

杨士奇抬头,笑眯眯地问:“你叫啥名?”

“李明!”

“记住了。”杨士奇点点头,继续埋头干活,像个倔驴似的。

李明看他那股固执劲儿,摇摇头走了,嘴里还嘀咕着“这家伙怕不是个愣头青”。

与此同时,户部另一间气派的官邸里,吕武眯着眼看向对面的王进,笑得跟个老狐狸似的,眼神阴恻恻的像是藏了把刀:“王大人,这事儿可就拜托你了。”

屋里烧着炭火,暖烘烘的,墙上还挂着幅山水画,透着股富贵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
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
方岐穿越古代,却惊愕发现,前身真不是人啊!田地宅子被输得一干二净,父亲留下的医馆也被抵押了出去。就连妹妹方毓都要嫁给恶少当小妾,偿还他欠下的赌债!好在他触碰药箱之际,竟意外获得神医传承。开局救下危在旦夕的太守千金,从此声名远扬。愿身领医道,救治天下疾苦!
爱吃水果酱
明日方舟:从零开始,走遍泰拉
明日方舟:从零开始,走遍泰拉
关于明日方舟:从零开始,走遍泰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魂穿成了乌萨斯乡村里的小人物,难道就干不出大事业了吗?不露圭角,乘势而起!我陈一鸣上辈子一事无成,这辈子要一鸣惊人!没有系统给的金手指、没有海嗣邪魔给的飞升,我就算只靠自己,也要把旧世界砸个稀巴烂!乌萨斯的意志与我为敌、诸国的旧势力联合起来——让我一次又一次一无所有……但是,我能战胜你们一次,就能战胜你们第二次、第三次!去告诉诸国——他们应知
训练师安迪
紫塞秋风杨霆风
紫塞秋风杨霆风
刀剑出鞘,厮杀伴着风声呼啸,战马鸣叫铁蹄如潮。梦里河山已破碎风雨飘摇,豪气震长天不负家国荣耀。狂风吹煞遍地枯草,荒冢飞沙连营吹角。我自感叹古来征人旋返多少......
刺客的野望
大唐钓鱼人
大唐钓鱼人
关于大唐钓鱼人:穿越大唐,身为县令之子,居然吃不上肉。本以为可以平躺,奈何吃穿住行都要靠自己。愿以为不过寒门,原来最大的世家是死敌。
超龄奶爸
宋歌声声慢
宋歌声声慢
这是一本小说,字数是150万字,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朝廷为了稳定局势特招苏轼入朝与旧党抗衡,致使司马光等旧党不得过分打压新党,而苏轼也借机想施行自己的新法,从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不乏一些真实历史改变的故事。,小说涉及到新党,旧党,苏党,苏轼,黄庭坚,司马光,文彦博,范纯仁,李格非(李清照的爹),蔡京,童贯,高俅,高滔滔(高太后),向宗英(向太后),梁萧音(西夏梁太后),李清照,赵煦,赵佶(宋徽宗),
武当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