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天天摆烂,却被老朱拉去加班

第44章 朕要亲自去看看(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我天天摆烂,却被老朱拉去加班》最新章节。

屋里马三宝耳朵一动,立马警觉起来,像只被惊醒的猎犬,低喝道:“暗号!”

门外那人懵了:“啊?啥暗号?我没带剧本啊!”

这陌生嗓音一出,马三宝二话不说抄起刀,推门就冲出去,三步并作两步跟那人扭打起来。

刀锋凌厉,寒光闪闪,像拍武侠片似的,动作快得跟开了倍速。

茹瑺这死胖子看得傻眼,嘴里还叼着半串肉,油汁滴在衣服上都没察觉:“这……这三宝啥时候成高手了?这身手也太牛了吧!”

他瞪圆了眼,心想军中那些五大三粗的战将都没这架势。

三宝这小子平时老实巴交,像个扫地的小厮,咋一动手跟开了挂似的,越战越勇,帅得像个武林大侠,简直能去拍《少林寺》!

那偷听的家伙明显慌了神,被三宝打得节节败退,像个挨揍的小混混。

左顾右盼想找条路开溜,慌得跟丢了魂儿,生怕动静大了引来更多人,落个被围殴的下场。

他咬牙挺刀猛刺,像个困兽反扑,三宝眼中寒光一闪,侧身一躲,刀背“铛”地挡住。

随后双手倒转用力一劈,“咔嚓”一声,竟硬生生把对方刀劈成两截,像砍瓜切菜,干脆利落!

那人傻眼了,手里的断刀跟废铁似的,扔向三宝当暗器,然后撒腿就跑,眨眼消失在巷子里,像只被撵跑的野狗,跑得鞋都掉了。

三宝没追,拍拍手走回来,皱眉道:“殿下,我怕中了调虎离山计,就没追,免得中招。”

茹瑺急忙问:“让他跑了?那家伙是谁?朱允炆的探子?”

他脑子里已经脑补出一出宫斗大戏,恨不得当场写个剧本。

朱允熥却捡起地上的断刀,眯着眼摇摇头:“肯定不是!”

他把刀往桌上一放,像个侦探分析案情,慢条斯理,“第一,这刀是军队里的,大将军蓝玉跟朱允炆那小子不对付,恨不得踹他两脚,哪会借刀给他?

第二,那群腐儒脑子一根筋,想不出这么高明的招儿,顶多会写篇酸文骂我。”

他指着刀柄和刀刃上的痕迹,分析得头头是道,“你们看,这有绣春刀的痕迹,可又古朴得很。洪武十五年,皇爷爷把亲军都督府和銮仪司合并成锦衣卫,不少老兵被裁了,进了检校。这家伙,十有八九是皇爷爷的检校,专门干脏活儿的!”

茹瑺听完,下巴差点砸桌上,肉串都掉地上了,油乎乎的手还悬在半空:“检校?”

他脑子嗡嗡响,心想:“啥?除了锦衣卫,皇爷爷还有第二拨特务?这老家伙藏得也太深了吧,跟个老狐狸似的!”

他盯着朱允熥,惊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你连这都知道?你咋不上天啊?这脑子是借了谁的?”

朱允熥翻了个白眼,淡定地说:“在皇爷爷手下混,不查清楚点咋行?稳如老狗才是生存之道,不然早被玩死了,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他拍拍手,像个老江湖,嘴角还挂着点坏笑,眼神里透着“老子啥都门儿清”的得意。

茹瑺彻底服了,心悦诚服,五体投地,心想:“这殿下脑子跟开了挂似的,我这胖子算是白活了,脑容量不够用啊!”

他一边感慨,一边偷偷捡起地上的肉串,吹了吹灰,又塞嘴里嚼起来,吃得满嘴油光,幸福得忘了刚才的震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
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
方岐穿越古代,却惊愕发现,前身真不是人啊!田地宅子被输得一干二净,父亲留下的医馆也被抵押了出去。就连妹妹方毓都要嫁给恶少当小妾,偿还他欠下的赌债!好在他触碰药箱之际,竟意外获得神医传承。开局救下危在旦夕的太守千金,从此声名远扬。愿身领医道,救治天下疾苦!
爱吃水果酱
明日方舟:从零开始,走遍泰拉
明日方舟:从零开始,走遍泰拉
关于明日方舟:从零开始,走遍泰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魂穿成了乌萨斯乡村里的小人物,难道就干不出大事业了吗?不露圭角,乘势而起!我陈一鸣上辈子一事无成,这辈子要一鸣惊人!没有系统给的金手指、没有海嗣邪魔给的飞升,我就算只靠自己,也要把旧世界砸个稀巴烂!乌萨斯的意志与我为敌、诸国的旧势力联合起来——让我一次又一次一无所有……但是,我能战胜你们一次,就能战胜你们第二次、第三次!去告诉诸国——他们应知
训练师安迪
紫塞秋风杨霆风
紫塞秋风杨霆风
刀剑出鞘,厮杀伴着风声呼啸,战马鸣叫铁蹄如潮。梦里河山已破碎风雨飘摇,豪气震长天不负家国荣耀。狂风吹煞遍地枯草,荒冢飞沙连营吹角。我自感叹古来征人旋返多少......
刺客的野望
大唐钓鱼人
大唐钓鱼人
关于大唐钓鱼人:穿越大唐,身为县令之子,居然吃不上肉。本以为可以平躺,奈何吃穿住行都要靠自己。愿以为不过寒门,原来最大的世家是死敌。
超龄奶爸
宋歌声声慢
宋歌声声慢
这是一本小说,字数是150万字,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朝廷为了稳定局势特招苏轼入朝与旧党抗衡,致使司马光等旧党不得过分打压新党,而苏轼也借机想施行自己的新法,从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不乏一些真实历史改变的故事。,小说涉及到新党,旧党,苏党,苏轼,黄庭坚,司马光,文彦博,范纯仁,李格非(李清照的爹),蔡京,童贯,高俅,高滔滔(高太后),向宗英(向太后),梁萧音(西夏梁太后),李清照,赵煦,赵佶(宋徽宗),
武当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