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逼我做神仙

第271章 小冰河(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请不要逼我做神仙》最新章节。

天金灭亡后。

西夏国和吐蕃本来应该伏低做小,不敢惹安朝才对。

但最近敢频繁地调兵遣将,必然是背后有大国支撑。

目前安朝周围能够称得上大国,有能力联合各国的,必是大蒙无疑。

若是没有张天,恐怕天金国都未必是大蒙的对手。

安朝有自己的情报系统,如此大事,打探出五国联盟之事不难。

张天则是通过天上卫星,看到大蒙、西夏、吐蕃、西辽、天金残部的军队调动。

但是,举国大战,必有缘由。

要么是趋利。

要么是避害。

要么是复仇。

天金残部自然不必多说,见张天上天,一年不见回归,就想着重夺旧土河山,这是复仇。

第二是西夏国,它国力最弱,离燕云十六州又近。

一旦郭将军腾出手来,第一个灭亡的必然是它。

因为,不得不加入对抗安朝的联盟中,这是“避害”。

至于吐蕃、西辽,则是“趋利”。

他们两个,见大蒙联合另外两国,试图在这场天下混战中分一杯羹。

吐蕃地处高原,一直想下高原,离开苦寒之地。

西辽的目的差不多,西域毕竟不是长久立国之地,也想有重返中原的机会。

甚至,就算不能入驻中原,能够拿下西夏黄河流域的土地,也比现在的强。

唯独大蒙,动力是最不足的。

与安朝唯一的矛盾,也仅是派了五万铁骑帮助天金国。

但双方没有产生实质性的伤害,反而是铁骑被张天杀了不少。

稍稍一低头,基本上就可以将矛盾化解。

偏偏大蒙死活不认错。

在张天还没上天之前,就敢死皮赖脸地争夺西京路的归属权。

要知道,以张天展现出来的恐怖战力,大蒙铁骑近距离亲眼所见。

按理说,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如此失智。

偏偏大蒙就是这么做了。

冒着极大的危机来触犯张天和安朝,这些举动,显然不能说是“趋利”。

两国也没太大的仇怨,谈不上“复仇”。

剩下的唯一理由,就是“避害”了。

那么,大蒙到底在避什么害呢?

张天的第一反应,就是明朝末年,崇祯年间的——小冰河时期。

这是古代历史中,最为着名的、记录最为完善的小冰河气候。

据一些史料记载,当时的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罕见的极端低温天气。

甚至出现过,长江除了干流外所有的江河湖泊,全部冰封!

岳阳楼下的冰层厚度达到三尺!

南方尚且如此,北方的天气可想而知,会何等的恶劣!

而且,小冰河气候并不仅仅寒冷,还直接或间接导致多种灾害。

最倒霉的就数崇祯了。

在崇祯年间,集齐了传说中九渊中的八个, 分别为严寒、干旱、饥荒、蝗灾、地震、大疫、沙尘暴、龙见。

九渊是中国古代对九种灾害的统称,很多人会用来衡量一位帝王是不是“有道”。

这样的异常气候,可不是持续三两年,而是持续了整整30年!

三十年时间,足够一代人成长,一代人出生。

没有足够的食物滋养百姓,再强盛的王朝都会衰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横行诸天的孤胆枪手
横行诸天的孤胆枪手
关于横行诸天的孤胆枪手:他姓伊,所谓伊人的伊,名诺,一诺千金的诺。有人说他至诚至善,至情至性,你对他真心相待,他必以真心换真心,成为你可以性命相托的好朋友。也有人说他无德无品,无法无天,天下无他不敢做之事,也无他不敢杀之人。伊诺是个怪人,他总能从身后掏出各种稀奇古怪,却又威力奇大的兵器。没有人知道他那些奇奇怪怪的兵器,究竟藏在什么地方,又是怎么拿出来的,这是江湖中最大的不解之谜。……重阳之日,华
墨染残剑
四合院:禽兽排队进局子
四合院:禽兽排队进局子
关于四合院:禽兽排队进局子:张建设穿越到四合院,成为一名警察。贾家占我的房子?正好牢房还空着,贾张氏你先进去吧!棒梗偷鸡?那你也进去陪你奶奶吧!聋老太太倚老卖老?你以为我不敢抓你?易忠海,大傻柱,秦淮茹,你们也想吃免费的窝窝头吗?
问风33
带着三国精英卡闯水浒
带着三国精英卡闯水浒
特种兵朱贵是个资深三国迷,各类三国书籍和游戏都有涉猎。可老天偏偏作弄他,让他穿越到了水浒世界。旱地忽律朱贵,这个水浒中最为低调的人成了他的身份。林冲火并王伦的时候,他觉醒了三国精英卡……这乌烟瘴气的梁山不待也罢!看我朱贵如何凭借精英卡,创出一番惊天伟业……
庆瑾
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
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
苏木,获得修仙系统,来到了大唐,,,,,,,,,,,,,,,,,,,,,,,,,,,,,,,,,,,
今天不会更新
奥特曼中的巴罗萨星人
奥特曼中的巴罗萨星人
关于奥特曼中的巴罗萨星人:张伟开局成为巴罗萨星人。没错,就是那个一胎可以生下1万个卵,有着9999个兄弟姐妹的巴罗萨星人。巴罗萨星人拥有很强的掠夺习性,在多处地方劫掠大量的物资和武备,从而被称之为“海贼宇宙人。叮叮叮…………张伟拿出通讯器,接通自己那9999位兄弟姐妹打过来的通讯。什么,找到了一条大鱼,去,当然去。什么,去打劫百特星人,你确定你没在开玩笑,他们手中的杰顿可不是吃素的。哦~,原来对
童年的千纸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