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千门36天局》最新章节。
“再也没见过这个乞丐吗?”李渊问。
“再也没见过,或许已经死了。”刘世龙说。李渊想,连这种世上不可能有人知道的事情都告诉我,这个人是值得信任的。后来,刘世龙说留守府太冷清了,便出钱为李渊雇了十几个佣人,李渊也没有反对。
两人喝了一会儿酒,李渊说:
“依世龙兄之见,王威、高君雅对我如何?\"”王威城府较深,不易露出真的想法。高君雅则不然,他毫不隐瞒对唐公的不信任,而且隐约透露了点这样的意思:仿佛圣上对他们有过什么面谕。“
”难道他不接受我的邀请?\"
“倒也不至于如此大胆,唐公毕竟是他的上司。”
刘世龙想了想,又说:
“听说,高君雅对练兵倒是盯得很紧的。”第二天晚上,李渊在府内宴请王威、高君雅。这是个私人宴会,只请刘世龙作陪。王、高都来得很准时。高君雅军驻城外,进城后先到王威府上,意思是征求一下他的意见,去,还是不去。\"当然要去,而且不能空着手去。“王威说。于是他们都备上一份很贵重的礼物来赴宴。留守府的后院他们是第一次进来,免不了要东张西望。他们都觉得留守府太冷清了,冷清得有点反常。王威问在前面带路的刘世龙:
”留守府平时也是这么冷清吗?\"
“我也来得少,好像也没见过什么热闹的场面。听说李渊的家眷都在河东,身边只留一个侍妾。”刘世龙说。
“我听说,那是个天仙般的人物。”高君雅在一边小声说。
刘世龙笑而不答。王威则不满地白了他一眼,高君雅自嘲地嘿嘿一笑。
花厅里早已摆好了宴席,李渊降阶相迎。
宴席一开始气氛就很好。刘世龙不断地说王、高二人的好话,李渊不住地点头,还示意沓玉为二位将军频频斟酒。
高君雅偷偷地看了沓玉一眼,果然名不虚传。李渊看酒喝得差不多了,说:
“今天请二位将军,一来表示李渊的谢意,自到任以来,二位将军尽职尽力,李渊一定面奏皇上,为二位请功。二来也想与二位将军商讨讨贼之策。”王、高二人对看了一下,他们没想到李渊会突然提出这样的问题,他们以为这是一次纯粹的私人宴会,无非是饮酒作乐,联络感情,一时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太原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李渊又说:“李渊深感责任重大,寝食不安,无时不以圣托为念,无时不想为圣上分忧。奈何时世道维艰,外有突厥,内有乱贼,贼师甄翟儿更是猖獗无比,攻城掠地,杀人放火,甄翟儿一日不除,我太原一日不得安宁。然,甄贼自号”历山飞“,生性狡猾,来去无踪,如何剿而灭之,二位将军有何高见?\"
王威看李渊说得认真,心里也有些感动,说:”甄贼确非一般草寇可比,依末将之见,只可智取,不可强攻。“
”愿闻其详。“李渊说。
”甄贼流窜成性,飘忽不定,进剿,必使我大军东追西击,疲于奔命,不若引其来攻,然后聚而歼之。“
”王将军所言极是。但如何才能引其攻我呢?“李渊说。
大家一时想不出好办法。
”二位将军可回去细细思量,甄贼去年攻我太原,潘长文将军战败身亡,对此贼不可掉以轻心。我等改日再议。“李渊说。
出了留守府,高君雅说:
”王将军为何帮他出起主意来了,难道你忘了圣上的吩咐?\"
“剿贼事关社稷安危,岂能无动于衷?\"
”他李渊未必想剿贼。“
王威一时无话。对于李渊,他了解得不多。但不管李渊是真是假,他都想尽力剿贼,为皇上效力。王威与高君雅有不同的经历,他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升上来的,他还想靠自己的努力再升上去。而高君雅则是靠世袭,他的家族给他带来的爵位利禄,一辈子也享用不完。
”不过,李渊的侍妾倒真是举世无双的。“高君雅说。
王威不禁紧皱眉头。黑暗中,高君雅什么也没看见。就是看见,他也无所谓。他想,将来要是真的能把李渊参倒,他一定要把那个小妖精弄到手。
王、高两人刚走,刘世龙就对李渊说:
”唐公怎么突然提起剿贼之事?\"
“甄霍儿是钦令捉拿的要犯。”李渊说。
“也是唐公的心腹之患吧?圣上的心病就是我李渊的心病啊!\"
刘世龙不再说下去。他似乎已经触摸到了李渊的一点思想脉络。许多事情是不能说破的,破了反而不好。
“我明天上悬瓮山,你想不想和我一起去玩玩?”李渊说。
刘世龙吃了一惊,这个唐公,真是叫人捉摸不透,怎么又想到晋祠了呢?现在可不是到城外游山玩水的时候,出了晋阳城,几乎没有一块安全的地方。他想说什么,却听到沓玉说:
“老爷,明日奴婢也去。”
“那是自然。”
刘世龙不说了,起身告辞。李渊却不让他走,说:“还没喝够哩,我们接下去喝,一醉方休!\"
听说李渊要上悬瓮山,王威大失所望。高君雅却冷笑一声,出城回到他的驻地去了。
李渊真的上了悬瓮山,而且在晋祠一住就是五天。只是他在出城的前一天,给二儿子李世民写了一封密信,让胡标火速送到云定兴军中,面交李世民。
晋祠实在是一个好去处。
这里几乎就是晋水的源头了。数十座殿堂楼阁,散落在高高低低的山头,出没在万绿丛中,那些出露在林末树梢的飞檐殿角,给人雄奇的感叹,却又没有盛气凌人的压迫感,更令人叫绝的是那些楼榭亭台,沿着潺潺的流水,时隐时现,仿佛许多美丽的仙女嬉戏泉边,或凌水而立,如梦如飞,或依泉而卧,如歌如诉,当然,最令人留连忘返的还是唐叔虞祠,际山枕水,阶明台丽,四周松柏青青,有如三十出头的丽人,妩媚,成熟,端庄。
李渊出城,带了一大帮人马,轰轰烈烈,早已有人报知晋祠主持慧贞师太,慧贞带着几个道姑在山门迎候。李渊下了轿,说,“一切礼仪全都免了,尔等自便。”说着,便迳直上了台阶。
慧贞刚刚松了一口气,却见一位天仙似的小姐下轿朝她走来。她的第一个感觉是,这人太艳,红颜薄命,这里或许是她最好的归宿。沓玉笑吟吟地走过来,对师太说:
“山上可有空余的房间,老爷想在这里住些时日。”师太感到有点意外,历来官员都是走走看看,很少有人住下来的,因为这里住的是女道士,诸多不便。但是既然老爷要住下来,她也没什么好说的,便吩咐人去打扫房间。沓玉又说:“老爷吩咐,只需三间房屋。”师太更是不解,这么多人三间房怎么够住?她看着沓玉,意思是说,你没说错吧。沓玉笑着,肯定地点了点头。
师太吩咐打扫房间之后,便拉着沓玉的手说:“你是老爷的千金小姐么?\"
沓玉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师太说:
”失礼失礼,我太冒昧了。“
”没什么。“沓玉小声说。
”你看这里如何?\"
“很好,我以后就到这里来住。”沓玉脱口而出。
师太心里一惊,她果然与晋祠有缘。
“夫人富贵中人,何出此言?\"
沓玉凄然一笑,便匆匆地上了台阶。师太连忙跟上来,老爷虽说自便,却也没有真正自便的道理。
李渊在大殿里绕了一圈,然后燃了一柱香,非常虔诚地对着殿里供奉的唐叔虞,三跪九叩头越来。
站在一边的刘世龙开头有点吃惊,唐公何以对一个古人如此顶礼膜拜,行天子之礼?可是脑筋一转,便悟出了其中的奥妙。
刘世龙是个满腹经纶的人,自然知道尧时便在太原筑唐城,殷商为唐国;他自然也会想起太史公记下来的这段故事:
“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日:”以此封君。“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日:”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于是遂封叔虞于唐。”
叔虞死后,其子燮父困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
唐公留守唐地,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上天的启示?唐公如此虔诚膜拜,不会是一点想法也没有的吧?这么想着,刘世龙似乎窥视到李渊心中的一个什么秘密,自己反倒吃了一惊。这位唐公,真正是不可小看的啊!
李渊一行人拜罢唐叔虞,走出大殿。在阶上,刘世龙试探地说:
“唐公对晋祠可谓情有独钟啊!\"
”叔虞之封唐地乃成王的一句戏言,实不足道也。“李渊笑着说。
这话在别人听来,或许没有什么意思,但在刘世龙听来,却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了。
下了台阶,便是一棵大柏树,郁郁苍苍,据说这是当年叔虞手植。李渊在树下站了一会儿,意味深长地向刘世龙微微一笑,又掩饰地说:“四处走走吧!\"
刘世龙是当地人,自然就成了导游。
”晋阳之胜在晋祠,晋祠之美在晋水,晋水之泉,以难老泉为最。唐公先看“难老泉”如何?“刘世龙说。
李渊点头,他们便在刘世龙的带领下,穿过回廊,跨过曲桥,拾阶而上。刘世龙边走边说:
”这难老之名,取于《诗经》《鲁颂》'永锡难老'之句,涓涓之流,生生不息,青春常在。“
说着,也就到了难老泉。果然是好泉。只见那泉水从石间涌出,汇成清潭,水中萍莎星星,彩石斑烂,鱼儿悠游,雾霁蒙蒙,波光粼粼。
李渊站在潭边,很有兴趣地看着水中的游鱼,突然又听到叮叮咚咚的水声,原这潭水溢出之后,顺着长满青苔的一片巨石,直落到下面一个更小的潭里,溅出许多水花,还有一两条小鱼被水冲到下面的石上,蹦了几下,又落入小潭中,瞬间便不见了。
那泉水溢出小潭,分成四股在祠中环绕,蜿蜒而去,像绿色的玉带,把那些个楼台亭阁像珠子一样地串连起来,再从从容容地向那幽深的林中流去。
头上日影迷离,脚下流水淙淙。李渊走进潭边的一块草坪,说:
“何不在此小酌几杯。”
“难得唐公有此雅兴。”刘世龙说:“来个一醉方休!\"
”醉卧山林亦不失为人生一大乐趣,摆酒侍候。“
李渊就在难老泉边和刘世龙喝酒,一直喝到日沉西山,古柏生烟。
李世民接到李渊的密信,立即向云定兴告假,带着几十个心腹兵丁,马不停蹄地赶回晋阳。到晋阳已是正午,吃过饭,亲点三千精骑,每人带足三天的食物,原地待命。李世民做完了这些事情,也不在府内逗留,悄悄地溜进晋阳令刘文静的家中,一直待到夜幕降临,斗牛升天。
这是一个深秋的夜晚,冷风阵阵,黑夜沉沉。李世民带着三千轻骑,离开大道,悄悄地沿着小路向晋祠移动。三更时分,这三千轻骑便都隐没在悬瓮山黛色的树林之中。
李世民在阶上碰到刘世龙,两人都吃了一惊,他们没有见过面。但刘世龙早就听说过李渊的二公子英俊魁伟,胆识过人,虽在夜光之中,却有一股英气袭人,便认定是李世民了,他说:
“小将军莫非就是唐公的二公子?\"
”在下正是。请问大人。.....“李世民连忙答礼。”在下乃晋阳乡长刘世龙。唐公在后厢房等候公子。在下急于返城,恕不奉陪了。“
”刘大人好走。“李世民揖手道。
他站在台阶上看着刘世龙消逝在树丛中。心想,父亲急命我上山,却又要他连夜下山,一定有什么大的行动。这么想着,心中暗喜。圣上任命父亲留守太原,乃天赐良机,他最担心的就是父亲错过了这样的机会。
李世民走进房间时,沓玉正要侍候李渊睡下。她看到李世民,觉得意外,叫了声二少爷。
李渊抬起朦胧醉眼,说:
”唐固我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予。予而不取,祸将斯及!然“历山飞”不破,突厥不和,无以经邦济时也。“
或许是太突然,或许是他语调有些含糊不清,李世民一时没有听清楚,再叫了一声”大人“,他想父亲是喝醉了酒,但说的仿佛是一些很重要的话,他希望父亲能再说一遍。
李渊自己也吃了一惊,这是他心里想的,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过的话,怎么一下子就溜了出来呢?是的,二郎是最适合于听他内心独白的人,但现在为时太早,二郎毕竟年轻。
李渊装出一副刚刚清醒过来的样子,说:
“你来了,人呢?\"
”按大人吩咐,都隐藏在树林子里。“李世民说。
”大人,您刚才说。.....“李世民顿了顿,又说。”我说什么了?“他抬头问沓玉,沓玉摇了摇头:”我是喝多了点。你去睡吧!有事明日再说不迟。“
”是,孩儿告退。“
”你就睡刘世龙的房间吧,他下山去了。“李渊又说。
沓玉等李渊睡熟了,又偷偷地爬了起来。老爷刚才的话,少爷没有听清楚,她倒听清楚了,看来,老爷是真的想夺杨家的天下!难怪,他怎么就对这唐叔虞这么感兴趣,想想他与刘世龙大人上午的对话,也不是不着边际的啊!”唐固我国“,老爷是想把这太原作为他起事的根据地了。那好吧,我就叫你死在这块你最喜欢的土地上。
她在院前院后转了一圈,不见胡标的踪影。想,二少爷回来了,胡标也应跟着回来才对,会不会也到林子里去了呢?或许,他在什么地方等着我出来找他哩。她又转了一下,看到师太的房里有灯光,便走了过去。
她掀帘进屋,师太听到声响,抬起头,认出她来,笑着说:
“这么晚了,老爷又有什么吩咐吗?\"
”老爷睡了。我出来透透气。师太可曾看到老爷的马夫胡标?\"
“老爷不是坐轿子来的吗?\"
沓玉知道自己失言了,改口道:
”我是说,一个年轻人,高高壮壮的,有点像胡标。“
慧贞摇了摇头,她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过她的脸。不知怎么的,沓玉的脸一下子又红了起来。她指着案上的经卷,把话题扯开:
”师太也真用功啊。“
”这是《老君道德经想尔训》。“慧贞说。沓玉走过去,随手翻了翻经卷,有一股幽香从经卷中扑面而来。她环视了一下师太的房间,清帐素帏,玄机四溢。一个念头在心中闪过,报了伤,能在这里度过余生,多好啊!
“如果你喜欢,就拿去吧。”慧贞说。
“那我就拿回去抄下来,我正练字哩!\"
”这就更好了。“
沓玉拿了经卷,又在院子前前后后转了几转,没找到胡标,便回到房间,一时睡不下,就在灯下抄写《老君道德经想尔训》。
刘世龙进城时天已经亮了,也顾不得吃饭梳洗,迳直就朝副留守王威的府上奔去。
王威正在庭院中舞剑,看到刘世龙风尘仆仆,以为城外发现了贼情,说:
”大人如此匆忙,定是贼情紧急!\"
“下官刚从晋祠赶来。唐公命下官转告将军及高将军,速速做好迎敌准备。唐公吩咐,务请二位将军做到内紧外松,表面上造成这样的印象:唐公带着一班人游山玩水去了,城内的守军也毫无戒备。风声既出,贼师甄翟儿必来犯太原。到时,请二位将军紧闭城门,等唐公从晋祠回击贼营。贼营一乱,二位将军再率军出击,内外夹攻,必能置贼于死地。“刘世龙说。
王威听罢,连声称善。
王威坦白的告诉自己:看不懂!
他身为李渊的副手、虎贵郎将,兼隋炀帝的耳目,是要与李渊斗法的,没想到李渊却让人一眼看透。
这太假了!王威提醒自己:李渊非常人也,岂会如此浅薄。太简单的表象往往蕴藏着危机,只是这玄机他真看不懂。
因此,他对李渊一会儿怀疑,一会儿放心,一会儿内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