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仙杏

第七十七章 地府立,多宝立威(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洪荒之仙杏》最新章节。

张掖没有管他,生死道身融合,跨入了幽冥界中,此时,幽冥界中七件灵宝悬浮在空中。

分别是:奈何桥,孽镜台,三生石,生死簿,判官笔,勾魂链,忘情鼎。

他伸手召来了生死簿和判官笔,左手拿簿,右手执笔,开口道:

“自今日起,吾为幽冥主宰,号酆都大帝,凡生生之类,死后均入幽冥,其魂无不隶属与吾管辖,以其生前所犯之罪孽,生杀鬼魂,处治鬼魂”

话音刚落,一身帝袍出现在他的身上,帝王冠冕头上带,将他整个人衬托的威严。

一方印玺从幽冥深处而来,停留在张掖身前。赫然是酆都大帝的帝印—幽冥印。分属极品先天灵宝。

“幽冥界当有地府,司掌万灵死生之事,统辖鬼魂。当有五方鬼帝助吾。”

“地府当有十殿阎罗,专司万灵夭寿生死、统管幽冥吉凶。”

随着张掖的话传出,整个幽冥界改天换地,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此刻的张掖就是幽冥界的主宰,可言出法随。

幽冥界中有四大种族,牛头人身的牛头一族,马面人身的马面一族,掌管阴阳二气的无常一族,还有似蛇非蛇的孟婆一族。

“自今日起,尔孟婆一族入地府官籍,族长可为轮回司司主,当熬制忘情水,送往灵魂。”

孟婆一族喜不自胜,急忙拜下谢恩:“谢大帝恩典!”

“善。”

“地府当有拘魂使者,牛头马面,黑白无常,汝等可愿任勾魂使一职?”

“牛头马面、黑白无常,愿听大帝差遣。”

张掖点点头,这事儿他们不可能拒绝,随后又道:

“地府当立十八层地狱,司掌万灵刑罚,若生前作恶多端者,死后当入十八层地狱受刑。以赎己罪。”

十八层地狱在幽冥地下开辟。其中景象令人见之生畏。

生灵入地府,当先过鬼门关,入八百里黄泉,受赏罚功过,三生石上望三生,而后过奈何,入轮回。

随着张掖的话语,一道雄关拔地而起,屹立与幽冥界口,黄泉自两边分开,让出一条通天大路,

三生石立于路的尽头,孽镜台坐落于三生石后,一道白玉桥横跨忘川,连接彼岸。

至此,幽冥界得以补全,又一道大道功德降下,张掖的九层功德金轮又凝实了许多。

他一步跨出幽冥界,迎上了后土赞赏的目光和冥河羡慕的目光,六道道主虽然也是天地间的至高果位之一,但是和酆都大帝比起来就什么也不是了。

天地间有三尊帝位至高,分别是天帝之位,灵皇之位,还有冥帝之位。

如今巫妖二族争霸,帝俊有天帝果位加持,若是再得了洪荒主角的位置,那么身负两大果位的帝俊,将成为洪荒有史以来第一位证道混元的本土生灵。

张掖与生死道身分离道:“道友日后便镇守幽冥界,汝为酆都大帝。”

“善!”

“师叔,五方鬼帝和十殿阎罗由巫族中人担任如何?”

后土思考片刻拒绝了:“巫族中人善杀伐征战,不善管理,师侄还是另寻贤能吧!”

张掖听后也没说什么,这是默认了。

“地府新立,洪荒众生若有意者,可来地府担任各司职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诗国剑踪侠影
诗国剑踪侠影
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但人们的精神世界逐渐空虚。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仙李白的灵魂穿越重生,带着古代的诗意和豪迈的侠义精神,闯入我们这个他感到陌生的现代世界来……
汉字靓仔
暮霞与青岚
暮霞与青岚
一人一妖,两个女孩,一出生就被交换。她们要如何在邪恶侵扰中找到真正的自己?构想起源于《子不语·陈圣涛遇狐》。一个无德才财貌的中年男子遇到一个为他倾尽所有的狐妖的故事。最后他儿子杀了她儿子,狐妖就这么消失了。为了让这个故事合乎逻辑,我重新构建...
狐阿紫
修真与机甲的命运交织
修真与机甲的命运交织
在特定的设定情境下,云瓷指尖轻触机甲冷硬的铁壁,恰似触发神秘的连锁反应,致使苍溟界的雷劫即刻转化为械心界的量子潮涌。云瓷以灵根之力为依托,将其化作代码以重构世界规则。但此行为必然伴随着代价,每次施法都会对她的身体造成损伤,甚至会被剜去一片血肉。在修真界符咒于机械都市凝结成蓝图的奇妙转变进程里,恋人瞳孔中的液态记忆悄然消逝。重伤的指挥官受某种情绪的支配,紧紧扣住云瓷渗血的机械臂,口中吐出“别碰我的
鹤归云岫
盛唐王爷:我的谋略冠绝古今
盛唐王爷:我的谋略冠绝古今
在大唐盛世,一个被誉为“神豪的无敌王爷李天辰,表面上是个风流倜傥、富可敌国的富二代,实则是个隐藏身份的天才探险家。他拥有超凡的智慧和武艺,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卷入了一场关于大唐秘宝的夺宝探险之中。这个秘宝据说拥有改变历史的力量,能够赋予持有者无上权力。与此同时,一个神秘的美女剑客——赵灵儿,以她的美貌和剑术闻名江湖,她的真实身份是大唐公主的贴身护卫,也是一位身负使命的夺宝者。她的目标与李天辰不
潮流先锋
刀侠砍柴人
刀侠砍柴人
武侠就是江湖,江湖就是世事无常,身不由己。纵使心怀侠义也难免遭人利用成为恶人,举刀问天,天作何答?黄鸣从乱葬岗尸堆中爬出……十年后……本以为自己很菜,可是那些号称江湖一流高手的仇人为什么比他还菜?
洼路沟村的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