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仙杏

第四十九章 妖临东海(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洪荒之仙杏》最新章节。

张掖的旅途没有结束,他如今也到了该思考如何突破准圣的事了,他心下思忖:

以力证道太难,需法则、肉身、法力都达到混元境界,三者合一,以绝对的力量破开天道的束缚,证就混元。

斩三尸证道太坑,君不见整个洪荒之中除了鸿钧没一个人斩三尸证道,天道六圣都是功德证道。

功德证道更难,三清有遗产,女娲有造化,西方二圣有贷款,

张掖能怎么办?要是出生的早也就罢了,还可以抢先一步讲道得功德,但是现在都不知道有多少生灵讲过道了。

法则成混元,别逗了,整个洪荒只有杨眉做到了,那是因为杨眉本来就是混元无极大罗金仙,天生掌握空间大道,这个没法比。

“如此看来,想要成就准圣就得自己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张掖自语道。

于是,他一边游历开阔眼界,企图触类旁通,让自己更近一步。一边用时间轮盘推演可能成圣的法门。

三十三重天上,妖族高层齐聚凌霄宝殿。

帝俊一如既往坐在天地宝座上,好像恒古永存,永恒不朽,他身上的威势越发厚重了。

有气运相助,巫妖两族中人修行的很快,尤其是其中的领袖,这就是为什么张掖当年和一些大妖大巫修为相同,现在却比不过的原因。

此时妖族高层相聚是准备清场了,巫妖已经有过两战,无论是妖族高层还是十二祖巫,他们都清楚下一次就是巫妖决战了。

在决战之前,洪荒中除了圣人之外的所有势力必须要有个选择。

计蒙于不久前斩一尸,如今妖族已经有六位准圣了,帝俊看着底下越来越强大的妖族势力,露出了欣慰的神色。

他威严的声音在凌霄宝殿中回荡:“吾等于巫族下一次就是决战了,龙族也该做出选择了。”

白泽站出来道:“陛下所言甚是,龙族当入妖族。”

“孟章神君不足为虑,他坐镇天之东极,不可轻动,棘手的是烛龙和龙母”伏羲道。

“没错,烛龙太古时期便已成就准圣后期,如今也不知道是何等修为了,就算有业力缠身也不容小觑。”鲲鹏附和道。

至于东皇,呵!你只要告诉他要干啥就行了。

帝俊沉思一会,口含天宪,金口玉言,妖庭的气运加持在帝俊身上。

“上启天道,下安万灵,龙族无道,于上古犯下滔天杀孽,令龙族上天报万灵以赎罪。”

“敕令,东皇太一,妖师鲲鹏,择日点兵,旌旗十万擒龙王。”

一张黄色的法旨被妖庭的气运凝聚而出,上有强大的威压,可轻松震杀大罗。

太一和鲲鹏站出来,神色肃穆,拱手严肃道:“吾等领法旨。”

后日,东皇太一和鲲鹏点十万金仙精锐,威压东海。

天地间的圣人和大神通者都将目光投向东海,这是旧与新的较量,龙族摆在众生眼前的就有两位准圣后期,一位亚圣,

妖族更加可怕,东皇准圣圆满,妖师准圣后期,都无比强大。

已经走到洪荒南部的张掖也将目光投向了东海,看着这片战场,说起来他和东海龙族打过交道,当初能找到瀛洲龙族可是帮了大忙,只是这样的战斗他插不上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诗国剑踪侠影
诗国剑踪侠影
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但人们的精神世界逐渐空虚。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仙李白的灵魂穿越重生,带着古代的诗意和豪迈的侠义精神,闯入我们这个他感到陌生的现代世界来……
汉字靓仔
暮霞与青岚
暮霞与青岚
一人一妖,两个女孩,一出生就被交换。她们要如何在邪恶侵扰中找到真正的自己?构想起源于《子不语·陈圣涛遇狐》。一个无德才财貌的中年男子遇到一个为他倾尽所有的狐妖的故事。最后他儿子杀了她儿子,狐妖就这么消失了。为了让这个故事合乎逻辑,我重新构建...
狐阿紫
修真与机甲的命运交织
修真与机甲的命运交织
在特定的设定情境下,云瓷指尖轻触机甲冷硬的铁壁,恰似触发神秘的连锁反应,致使苍溟界的雷劫即刻转化为械心界的量子潮涌。云瓷以灵根之力为依托,将其化作代码以重构世界规则。但此行为必然伴随着代价,每次施法都会对她的身体造成损伤,甚至会被剜去一片血肉。在修真界符咒于机械都市凝结成蓝图的奇妙转变进程里,恋人瞳孔中的液态记忆悄然消逝。重伤的指挥官受某种情绪的支配,紧紧扣住云瓷渗血的机械臂,口中吐出“别碰我的
鹤归云岫
盛唐王爷:我的谋略冠绝古今
盛唐王爷:我的谋略冠绝古今
在大唐盛世,一个被誉为“神豪的无敌王爷李天辰,表面上是个风流倜傥、富可敌国的富二代,实则是个隐藏身份的天才探险家。他拥有超凡的智慧和武艺,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卷入了一场关于大唐秘宝的夺宝探险之中。这个秘宝据说拥有改变历史的力量,能够赋予持有者无上权力。与此同时,一个神秘的美女剑客——赵灵儿,以她的美貌和剑术闻名江湖,她的真实身份是大唐公主的贴身护卫,也是一位身负使命的夺宝者。她的目标与李天辰不
潮流先锋
刀侠砍柴人
刀侠砍柴人
武侠就是江湖,江湖就是世事无常,身不由己。纵使心怀侠义也难免遭人利用成为恶人,举刀问天,天作何答?黄鸣从乱葬岗尸堆中爬出……十年后……本以为自己很菜,可是那些号称江湖一流高手的仇人为什么比他还菜?
洼路沟村的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