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第386章 凌迟处死,千古冤魂(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最新章节。

“袁崇焕下狱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动了整个辽东。

一向沉稳的祖大寿,如今也惊恐万分,

他知道袁崇焕在辽军中的威望,更明白一旦袁崇焕倒台,辽军的士气将受到何等沉重的打击。

于是,祖大寿率领辽军匆匆撤回了山海关。

孙承宗在得知祖大寿的行动后,立即传令让他返回。

可祖大寿此时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对袁崇焕命运的担忧,以及对自身前途的迷茫,使他并未听从孙承宗的命令。

兵部有人献计让袁崇焕亲自写信召回祖大寿。

袁崇焕推辞不写,

但兵部并未因此放弃,那封书信最终还是被送往了祖大寿处。

此时,祖大寿已过山海关,但收到信后,祖大寿还是决定返回山海关,听候孙承宗的调遣。

崇祯此刻还未决定如何处置袁崇焕,更谈不上非杀不可。

官方的辞令是‘功罪难掩,暂解任听勘’。

当崇祯得知祖大寿回军并立下大功时,他对袁崇焕的怀疑大减,甚至放言‘守辽非袁崇焕不可’。

一时间,袁崇焕甚至还有复出的迹象。”

“而此时,袁崇焕身上背着三桩罪名:一是密约通敌,二是擅杀毛文龙,三是纵敌入京。

密约通敌形同谋反,

如果是真的谋反,

这不可能让崇祯说出让袁崇焕复出之类的言论。

但八月初,一封充满阴谋论的弹劾让袁崇焕终于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这道弹劾的‘高明’之处在于,

它将袁崇焕的诸多罪状与‘五年平辽’整合在一起,

构成了一个看似严密的罪证链。

袁崇焕离京赴任前,曾对大学士钱龙锡透露过‘文龙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去之’的想法。

这本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但在这道弹劾营造的逻辑中,却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

弹劾者声称,袁崇焕自知在军事上实现五年平辽的诺言绝无可能,唯一的可能性是与后金议和。

因此,袁崇焕就与钱龙锡共同构建了一个惊天大阴谋:毛文龙被杀是因为坚持抗金,纵敌入京是为吓阻朝廷再战,这些都是袁崇焕为逼朝廷媾和的早有预谋。

弹劾者还说:‘(钱龙锡)主张袁崇焕斩帅致兵,倡为款议,以信五年成功之说,卖国欺君,秦桧莫过。’

五年平辽、擅杀毛文龙、秘密和谈、纵敌入关……这些真真假假、未必有逻辑联系的孤立事件,但被这道弹劾勾连、整合、梳理,瞬时变成袁崇焕深思熟虑、步步为营的一盘谋逆大棋。

崇祯皇帝看到这道弹劾后,怒不可遏。

他恍然大悟:原来此前真假难辨的各种说法都是袁崇焕严丝合缝的预谋。

他随即下旨:‘崇焕擅杀逞私,谋款致敌,欺藐君父,失误封疆,限刑部五日内具奏。’

其实自以为得知真相的崇祯,却不知自己已沦为了阴谋论的受害者。”

观众们不由得叹息道:

“崇祯这孩子,还是太好骗了啊!”

“其实能看得出来,崇祯是想当个好皇帝的,也足够努力、上进了。”

“只是他好像总是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骗的团团转,最后做出错误的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
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
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穿越大唐,开局错认李渊为爷爷?一次巧合,李君撞上了李渊和长孙皇后,竟错把二人当作自己记不到面容的爷爷和母亲。李君满脸热忱,请二人进屋休息。“爷,娘!咱们合伙干点买卖,准能赚个富可敌国的家业!”“我想着卖盐,这买卖利润大得惊人,更何况我手里的盐比朝廷和那些世家大族的好上不知多少倍!”长孙皇后听了,嘴角微微抽动。李渊原本只觉得这是个有趣的乌龙,可盯着李君那张脸瞧了半天,心里
萧天刚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我与朱棣争天下:大明永乐盛世,我是朱高煦。后代史书称我父皇:“再造宇宙,功同开创、故勋业甚盛---是汉唐宋以来英君明主轶,而过之远矣!”但我就想问问父皇:“当年奉天靖难,我拼死力战,你对我说:“勉之,世子多疾。”到底还算不算数?”
明镜要高悬
朱门风流
朱门风流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穿越千疮百孔的封建王朝,陆清河却只是个七岁小娃娃。父母双全,外加个呆萌小妹,可家徒四壁,穷困潦倒。读书,必须读书!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看我读他个太平盛世!
幸运的七号
穿越太子:冤枉我调戏贵妃?但我喜欢她妹妹
穿越太子:冤枉我调戏贵妃?但我喜欢她妹妹
关于穿越太子:冤枉我调戏贵妃?但我喜欢她妹妹:叶晨穿越到了大魏王朝,成为被废的太子。他本想埋头搞钱,做一个纸醉金迷、妻妾成群的皇子,岂料在时局的推动下,他只得除奸臣、荡敌寇、南征北战!蓦然回首,他已然建功立业!
三白金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苏治只是一个普通的短视频制作者,直到有一天他点进了一个小网站。只要在该网站发布的视频,就能被平行世界里各个朝代的人物所看到。他不仅可以获得点赞奖励,还能得到大哥们的打赏。半信半疑的苏治,发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于是,皇帝们轰动了。秦始皇:朕灭六国,一统华夏!第一名,不为过吧?汉武帝:朕扫平匈奴,建汉家脊梁,前三名,应该有吧?李世民:朕文治武功,打得周围番邦磕头求饶,不是第一,也肯定是第二!朱元璋:咱
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