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水浒收好汉

第242章 降柴不降宋下(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水浒收好汉》最新章节。

柴进朝他们点了点头,示意他们将食盒放在桌子上后。款款说道。

“你们还是在外面候着吧?”

庄客们自然是没有意见,放好东西后,就又退出了房门。

柴进见铁门重新关上,将食盒盖子打开。里面除了两碗小米粥外,还有几碟小菜。

米粥是现熬的,刚打开食盒。一股醇香扑面而来,惹的整个屋子都是。

“咕咕咕……”

董澄自然也是闻到了。一连饿了两三天,再加上心中的疑问,也算是找到了答案。

这会儿,实在是有些忍不住了。肚子也不自觉的咕咕直叫。

柴进没有说话,从里面取出一碗热腾腾冒着白起的米粥。轻手轻脚的走到了床面前,笑着说道。

“董壮士。若想走,还得填饱肚子才是。要不然,哪有力气逃。你饿了两日,也不便吃些大鱼大肉。先喝点米粥,养养胃。”

勺子碗里面有,董澄见柴进这一番操作。有些呆了,木呐的接过了米粥。

他是穷苦人家,从小哪享受过别人伺候。就是连他的亲生父母,同胞兄弟,也没有这么贴心过。

更别说,是在他心里觉得高不可攀的柴进。何况他又是个真性情,心中没点感慨,那是不可能的。

盯着这碗热气腾腾的米粥,愣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察觉到自己有些失态,他也不想把这一面展现给外人。

连忙对着碗口猛吸了两口。可这小米粥来是现熬的,手粘着碗都觉得烫。更别说用嘴吃了,刚灌进一口。

“噗呲”一声,就吐了出来。

“咳咳咳……”

喉咙里也是烫的厉害,咳嗽了好一半天,才缓过来。

柴进摇了摇头,没有多说什么。而是把话,又说到了董澄先前问他的那个问题上。

“董壮士若真想走,我肯定是不会拦着,官军那边我自有交代。出了这个府之后,董壮士就得小心了。最好是等到夜里,再出城。走南城门,那边还城墙还未修筑完全,守城的兵马也不多。到了后半夜,找出矮墙,就能溜出去。”

董澄是没想到,柴进连他逃跑的路线,时辰都计划好了。

刚刚还想要走的想法,这会儿不知道为何,突然不那么强烈了。

这还不算完,心中似乎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跑什么跑,跑出去也是一无所有。不是一辈子都在找似他这样的人,如今见着了。何不留下,错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普天之下,哪还有这样的好去处。

忽然转念一想,张迪身死的大仇还没查清楚。自己封龙山的兄弟,这会儿肯定是急得蹦跳。

不过对于山寨的安危,他并没有多余的担心。毕竟,他还是相信竺敬的。就和相信他自己一样,要是竺敬出事了,他就绝对不会不管黑龙山。

想了这么久,他忽然发现自己活了快三十年。除了认张迪为大哥外,也就只交了竺敬这一个好兄弟。

当然了,他的两个手下。耿恭和沈骥,对他那也是忠心耿耿,生死相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唐钓鱼人
大唐钓鱼人
关于大唐钓鱼人:穿越大唐,身为县令之子,居然吃不上肉。本以为可以平躺,奈何吃穿住行都要靠自己。愿以为不过寒门,原来最大的世家是死敌。
超龄奶爸
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
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
方岐穿越古代,却惊愕发现,前身真不是人啊!田地宅子被输得一干二净,父亲留下的医馆也被抵押了出去。就连妹妹方毓都要嫁给恶少当小妾,偿还他欠下的赌债!好在他触碰药箱之际,竟意外获得神医传承。开局救下危在旦夕的太守千金,从此声名远扬。愿身领医道,救治天下疾苦!
爱吃水果酱
开局变身者特性:精灵世界开马甲
开局变身者特性:精灵世界开马甲
“宝可梦大师,宝可梦训练家,宝可梦协调训练家,宝可梦培育家,宝可梦表演家,还是加入反派成为反派训练家……如果你来到宝可梦世界的话,你会选择活出怎样的人生呢?“唉?你问我的话,我就不能全都要吗?“可是有的职业,比如三冠卫星赛的宝可梦表演家,仅限于女生哦。“你凭什么假定我的性别?“宝可梦世界不兴这个啦。“很简单,我变身不就是了。说完,南云唯不再掩饰气息,一把抓住精灵球顷刻炼化。
依然果然翁
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
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
+++王阳本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在一次意外中穿越到了平行世界——大乾,而且稀里糊涂的与宁国公府的世子调换了时空。他刚来大乾的第一天就要与京城第一美人成亲,而她似乎与他还有一些前尘往事……在一次偶然中,王阳与女帝结识。“王阳,朕怀孕了……“真的吗?谁的?“你混蛋!……国家危难之时,人人有责,身为大乾的一份子,王阳自不例外。
只有明月如故
宋歌声声慢
宋歌声声慢
这是一本小说,字数是150万字,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朝廷为了稳定局势特招苏轼入朝与旧党抗衡,致使司马光等旧党不得过分打压新党,而苏轼也借机想施行自己的新法,从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不乏一些真实历史改变的故事。,小说涉及到新党,旧党,苏党,苏轼,黄庭坚,司马光,文彦博,范纯仁,李格非(李清照的爹),蔡京,童贯,高俅,高滔滔(高太后),向宗英(向太后),梁萧音(西夏梁太后),李清照,赵煦,赵佶(宋徽宗),
武当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