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

第65章 慕容垂再访楼观台(一)(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最新章节。

在与林浩一番深入交谈之后,慕容垂的内心深处涌起了一阵深沉且难以言喻的困惑与迷茫。

按说自己拥有《太公秘书》,在战场上战无不胜;而林家拥有《仁义经》,可以增加人道气运。但是眼下,自己寄人篱下,生死完全掌握在别人手里;而林家经过多年的努力,也没有取得任何的成绩。

慕容垂开始怀疑,复兴燕国、复兴赵国这些目标到底有没有意义?有没有可能成功?如果没有意义,没有可能成功,那自己一辈子的努力就没有意义,那自己的这一辈子到底在干什么?

想到这些,慕容垂觉得只有找到《道德经》,感知天道,才能找到燕国和自己的正确方向。

而目前,自己对于《道德经》中的部分片段,依旧如坠浓重迷雾之中,难以参悟其中那高深玄奥、仿若天书般的真谛。而且慕容垂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跟《道德经》之间隐隐约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于是,慕容垂怀着坚定而决然的决心,决定再访楼观台,期望能够在那里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揭开自己心里的疑团。

上一次在楼观台,慕容垂在静坐过程中,心神完全融入了周围的自然山水之中。在楼观台感觉更能感知天地运转之道。

而慕容轩对此也是深有感触,第一次来这里,仍然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熟悉感。

所以,此次二人满怀虔诚与炽热的期待,快马加鞭地再度前往那片充满神秘与智慧的地方。

他们一路疾驰,沿途的山川秀丽如画。

那连绵起伏的山峦,犹如蜿蜒盘旋的巨龙,恰如老子所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其雄伟之姿无需言语自显威严。

那清澈见底的溪流,恰似飘逸舞动的银带,流淌之间蕴含着自然的韵律,正如道家所追求的“道法自然”。

那五彩斑斓的繁花,仿若璀璨耀眼的繁星,绽放之中彰显着生命的蓬勃,此乃顺应天道的自然之美。

然而,他们的心思全然被那道家的无上智慧所深深牵引,对于这大自然所慷慨馈赠的绝美之景,全然无暇欣赏,满心满念皆是对那能够驱散困惑、指明方向的道家智慧的炽热渴求。

不多时,他们便再次来到了楼观台的脚下。

此地依旧云雾缭绕,那轻柔的云雾仿佛薄如蝉翼的纱幔帐,悠悠地漫掩着周围的一切,正应了老子所说“惚兮恍兮,其中有象”,这朦胧之中似藏着无尽玄机。

仙风拂面的感觉依然如初,丝丝凉意透着清幽之意,让人心旷神怡,恰是“致虚极,守静笃”的宁静之态。

慕容垂下马之后,与慕容轩沿着那蜿蜒曲折、宛如蛇行的小径拾级而上。

周围古木参天,繁茂的枝叶相互交错,宛如一把把巨大的绿伞,遮天蔽日,仿若在诠释着“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的道理。

它们似乎在低语着岁月的沧桑变迁,讲述着那些被时间掩埋的古老故事,恰似道家所倡导的“善言无瑕谪”,默默传递着历史的智慧。

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声啼叫,划破山林的寂静,那婉转的歌声似在诉说着自然的灵动与神秘,犹如“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的质朴韵味。

而他们的脚步愈发坚定有力,每一步都仿佛承载着对智慧的执着追寻与不懈探索,带着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再次来到楼观台,看着熟悉的景色,熟悉的环境,慕容垂似乎隐约记起来了前世之事。

由于见到熟悉的环境,他隐约曾记得前世部分片段,于楼观台痛哭流涕,痛心疾首,为燕国的灭亡而悲伤。

不知道为何,此时居然又来到这里,竟然觉得曾经无数次曾到过此地。

来到主殿之前,慕容垂轻轻叩响了那扇古朴厚重、充满岁月痕迹的门扉。

随着一阵低沉而悠扬的声响,门缓缓打开,那位长须飘飘、神情矍铄的卢姓老者再次出现在眼前。

见到他们,老者微微一笑,那笑容仿若洞悉一切的智者,又似蕴含着无尽玄机,仿佛他早已预知他们的到来,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老者看着风尘仆仆的慕容垂和慕容轩说道:“两位居士知道为什么当年老子选择此地作为自己晚年的讲经之地?那是因为此地的山川河流,一草一木,皆和道家的意境相同,此地山谷之中虎踞龙盘,天空之上紫气环绕,在这里宣讲道家思想,可以让弟子更容易参悟。同时,当年老子早就感知到,长安将成为中华大地的文化思想中心,因此只有在这里宣讲道法,才能将道家思想传播到中华大地和周边邦国。”

慕容垂听后露出惭愧之意,说到“由于我如今心乱如麻,确实忽略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需要从一草一木的大自然中感悟,是我太着急了,还望道长见谅。”

说完这些,慕容垂恭敬地向老者行礼,身姿笔挺,神色庄重,犹如一位虔诚的信徒在向神圣的神明表达自己的敬意。

老者听后,并不言语,脸上稍显满意的表情。

慕容垂接着说道:“道长,上次回去后,晚辈日夜苦思,犹如置身于茫茫黑夜中的孤舟,在困惑的海洋中漂泊,仍有诸多疑问,实在无法寻得答案,只好再来向您这智慧的灯塔请教。”

老者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几分嘉许,说道:“慕容居士,既来之,则安之。道家思想讲究顺其自然,福祸相依,你所遇到的,就是天道想要你遇到的,在你看来很糟糕的事情,或许你看到事情的全貌之后,就会知道,这个或许已经是最好的安排。不过既然二位今日前来急切的想了解《道德经》之奥妙,又对燕国和自己的前程想进一步了解,既然如此,但说无妨。”

慕容垂率先问道:“道长,您上次提及的老子思想中,关于‘大国者下流’,晚辈实在难以领会其中深意,仿若在黑暗中摸索,始终找不到那指引方向的明灯,还望道长能为晚辈详细阐释。既然是大国,为什么下流!”

老者轻抚那如霜雪般的长须,微微眯起眼睛,目光深邃而悠远,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看到了千年之前的景象。

他说道:“慕容居士,下流不是下作,而是指的河流的下游,称为下流。所谓‘大国者下流’,其含义乃是,真正具有大国风范的国家,恰似那宽广无垠、能纳百川的河流的下游。

这种宽广的胸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要知自秦始皇统一天下至今,这五百年来战乱不断,其中缘由复杂难辨。

当年你们先祖太子丹密谋行刺,林家先祖盖聂偷走《仁义经》并导致《道德经》被焚毁,这一系列事件让天道运行发生改变。

原本已经统一天下的秦国,本可以给百姓创造一个太平盛世,结果因种种变故,秦国迅速灭亡,天下再次陷入战乱。

当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便是天意,便是天道,而燕国太子丹却看不到这一点,以为单纯的刺杀嬴政,就可以阻止燕国被消灭?

而你们慕容家的祖先更是逆天而行,当年燕国都灭亡500年了,还妄图复国?

你可知道为了你这个复国的执念,让这天下遭受了多少战火?

大国者下流,当年的燕国为什么灭亡?那是因为燕国的统治者不思进取,欺压百姓,燕国是自己把自己毁灭掉的,而不是秦国。而当年的六国都是一样,自己把自己推向了亡国边沿,就算秦国不去攻打他们,他们也会自己灭亡。

而真正的大国,应顺应天道运行的规律。

它需具备宽广豁达的胸怀,能够毫无保留地接纳来自各方的溪流,自身拥有深厚雄浑的底蕴却不显露丝毫锋芒,表面平和稳定,仿若那波澜不惊的宁静湖面。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若欲强大兴盛,必须广泛吸纳天下的贤才异能之士,不排斥任何能够使自身变得更强大的因素,并且在拥有强大实力的同时,还能做到待人谦逊温和、公正平等,仿若那温润而泽、光华内敛的美玉。

唯有如此,天下的人才和财富才会如同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汇聚而来,国家的强大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这就如同我们常说的,高山不拒绝微小的尘土,故而才能成就其巍峨高大之姿;大海不嫌弃每一滴水的注入,所以才有了其浩瀚广阔之态,此乃自然之道,亦是治国之理啊。

就像上次居士前来拜访楼观台,之后不久楼观台就遭受到了阴阳家的猛烈攻击,导致楼观台的道门弟子死伤惨重,大部分传承几百年的建筑亦毁于大火,贫道也险些惨遭毒手。但是贫道并不怪罪二位,因为既然楼观台摆下天道八卦大阵,种下了那个因,那顺着这个因,导致那个果,则是顺其自然的天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关于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洛尘穿越古代平行世界,成为科举考场上抓耳挠腮的穷书生。离金榜题名只差最后一篇治国策论,可他连毛笔都不会用。好在穿越时绑定历史推演器,在虚拟推演中可以练习文章,锻炼技能,只要辅助皇女登基,就能将练习的才能带回现实。本想着随便选个最有优势的皇女速通游戏,却误打误撞选中政治头脑为零的秦王李瑾瑜。与此同时。得到天道推演能力的秦王李瑾瑜好奇之下开始未来推演,却发现自己的父皇将
灰色的灰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关于大明:我朱雄英来了:先救妈,后救爹,救完奶奶救爷爷!我本科院研究员,转世投胎好圣孙,洪武爱我胜珍宝,家人改命把我靠。我爱发明和创造,爷爷爱我让我搞!成立各种研究院,科技医疗类目全。酒精玻璃抗生素,医疗条件大跨前。红薯玉米种下田,百姓消饥展开颜。土地改革进行中,生产力大幅提升!大明有了炮和枪,藩王海外守边疆。世世代代镇他乡,十年百年成故乡!皇明有了蒸汽机,远洋战舰把敌欺!万国物产献神州,天下万
春风卷碧云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我与朱棣争天下:大明永乐盛世,我是朱高煦。后代史书称我父皇:“再造宇宙,功同开创、故勋业甚盛---是汉唐宋以来英君明主轶,而过之远矣!”但我就想问问父皇:“当年奉天靖难,我拼死力战,你对我说:“勉之,世子多疾。”到底还算不算数?”
明镜要高悬
朱门风流
朱门风流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穿越千疮百孔的封建王朝,陆清河却只是个七岁小娃娃。父母双全,外加个呆萌小妹,可家徒四壁,穷困潦倒。读书,必须读书!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看我读他个太平盛世!
幸运的七号
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
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
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抗战+系统+争霸+反殖民+钢铁洪流)穿越抗战前线,身份溃败部队小兵,武器老套筒没子弹,面对天崩开局,张云峰本想拼掉一条小命,干掉一个鬼已不亏。什么?有系统?那不好意思,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几十人几十条枪,请叫我张排长!几百号人几百条枪,那我得是张营长!占据一地,拥兵数万,我就是张军长!雄踞数省,部将数十万,坦克大炮喀秋莎,那得叫我司令!驱逐外敌,反向殖民,大家谁
古城老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