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最新章节。
他武艺超群,不仅精心钻研农家的炎帝神农掌,还学会了林家的临风拂柳剑法。
冉操以非凡的谋略管理农家,依照四季与二十四节气的方法,将农家巧妙地划分成四堂、二十四路。
冬堂的人被派往前燕,他们肩负着渗透发展、积蓄力量的重要使命。
秋堂的弟子们则奔赴前秦,暗中打探机密情报,时刻关注局势的变化。
夏堂的众人前往东晋,试图联合东晋朝廷进行北伐,以图恢复汉人的江山。
春堂则扎根在草原诸部,联络羯族的同宗,全力争取草原势力的支持,为复兴赵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冉操自己则坐镇在后赵的故地中枢,这里的百姓心系旧国,民心可用。
他按照二十四节气精心编排了二十四路兵马,实际上就是二十四营民间的精锐部队。
平日里勤奋操练,严守纪律,只等待合适的时机一到,就能够像猛虎出山一般。
林婉清在代国观察了多日,始终觉得拓跋什翼健与拓跋寔都不是天命之人。
然而,在夜观天象的时候,却发现代国这片土地上隐隐有着天命的迹象。
这让她满心疑惑,苦思冥想却始终找不到答案。
无奈之下,她只好写信告知父亲林浩,期望能够从父亲那里得到解答。
草原之上,独孤未明接到姚苌的催促之后,加快了整合联军的步伐。
此时,他的铁骑已经准备就绪,物资也筹备齐全。
只等待合适的时机一到,就要对代国发起猛烈的进攻。
边境之上,阴云密布,仿佛一场可怕的暴风雨即将来临。
林婉清得知独孤未明即将来犯的消息后,急忙劝谏拓跋什翼健加强联盟与防御。
可拓跋什翼健虽然明白其中的道理,无奈内部的保守势力反对的声音极其强烈。
这让他在做决策的时候犹豫不决,艰难万分。
代国的命运,也如同在狂风巨浪中的一叶扁舟,摇摆不定,前途未卜。
慕容轩的百燕会得知冉操暗中操控了几十万农家弟子,不禁大为震惊。
他们深知,这几十万农家子弟大多都是普通百姓,如果被冉操利用,必然会造成极大的伤亡,中原之地也将永无安宁之日。
慕容轩心急如焚,快马加鞭地返回长安与慕容垂商议对策,二人一心想要阻止农家子弟踏入沙场。
慕容垂对《道德经》深有研究,此时有所感悟,忽然想起东汉末年的五斗米教,也就是天师道。
他觉得若要从冉操手中夺回这几十万百姓的民心,必须找到更高层次的思想武器来控制百姓。
于是,慕容垂与慕容轩依据老子的天地自然思想,精心制定出一套五斗米教的最新思想逻辑与行为准则。
慕容垂强调“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人们遵循自然之道、顺应阴阳变化的规律。
宣扬通过修炼、内省等方式追求精神上的超越和解脱,以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提倡积德行善、忠孝仁义等道德观念,认为这样有助于个人的修行和家族、社会的和谐稳定。
慕容垂还给教众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成仙路径,强调今生的痛苦就是成仙的磨练。
在加入规则方面,通常要求信徒缴纳五斗米作为入教的信物,以此表示对教团组织的支持和忠诚。
慕容垂把要求的五斗米改为北方地区更普遍种植的五斗小米。
慕容垂自称五斗米教北方教主,把慕容轩封为教主特使,让他开始吸纳教众。
随后,慕容轩立刻返回,在后赵的国土范围内积极发展教众,与冉操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人心争夺战。
在前燕的朝堂之上,因为荥阳的战败,整个朝廷陷入了混乱与深刻的反思当中。
太宰慕容恪之子慕容楷挺身而出,极力劝谏慕容暐整顿军队、改革朝政。
然而,慕容评等守旧势力却百般阻挠,朝堂内部矛盾重重,政令难以有效地施行。
燕国的国力也因此逐渐衰弱,人心惶惶。
有识之士们预感到大祸即将来临,有的选择逃到其他国家,有的则隐藏在山林之中,前燕的局势愈发风雨飘摇,就像一座即将倒塌的大厦。
东晋朝堂这边,权臣桓冲与谢安虽然都有报效国家的志向,可桓冲掌握着重兵,谢安威望颇高,二人相互猜忌,难以形成合力共同抵御外敌。
其他的臣子们不是结党营私,就是碌碌无为。
东晋的北伐大业依旧停留在无休止的争论和筹划之中,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面对前秦日益增长的威胁,也只能暂且加强长江的防守,以求自保。
林婉清在代国苦苦等待父亲林浩的回信。
在这期间,她深入民间,仔细了解代国的风俗文化和民生疾苦,试图从民间探寻到天命之人的蛛丝马迹。
她发现代国虽然军事力量还算可以,但文化教育方面极度匮乏,民众多以游牧为生,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
于是,她向拓跋什翼健提议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拓跋什翼健虽然觉得这个提议很好,可是由于部落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只能小规模地尝试,效果自然不明显。
冉操在后方得知慕容轩想要用五斗米教与自己争夺民心,却并没有放在心上。
他坚信自己以赵国复兴的名义,再加上对农家子弟的有效组织与训练,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他加紧对二十四路兵的操练,同时派出使者,试图与前秦境内的羌族人取得联系,想要借助羌人的力量对抗前燕与东晋,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中原大地的局势愈发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相互交织,恰似一张巨大而复杂的棋局。
而每一方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和目标苦苦挣扎,却不知道最终谁能成为这盘棋局的胜利者,让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重新恢复和平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