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关东崛起,从保安团起义开始!

第三十九章 被数倍于己的日军攻击(1/1)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抗战:关东崛起,从保安团起义开始!》最新章节。

一望无际的旷野之中,车轱辘转动的声音、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结合在一起,不绝于耳。

一辆又一辆卡车载运着三百名华夏军人,朝青山县城的方向行军。

一辆吉普车位于卡车队的侧翼,伴随着三百名华夏军人一同行军。

王安坐在吉普车的副驾驶座上,感觉到潜意识中一阵不安。

随着时间渐渐流逝,这种潜意识中的不安感越来越明显。

就在军队继续朝着青山县城行进的时候,王安突然下令道:“传令下去!所有官兵立刻暂停行军,就地挖掘战壕、部署阵地!”

尽管,突然下达命令给人一种很突兀的感觉,吉普车上的其他军人们却没有觉得奇怪。

能与王安坐在同一辆吉普车上的军人,都有过长期跟随王安的经历,他们知道,王安的第六感很强,往往在危机即将来临时,王安的潜意识里就有所预感了。

很快,队伍里的所有人都收到了王安下达的命令。

所有运兵车都暂停了前进。

每辆车上的华夏军人们,都跳下了卡车,就地部署阵地。

过了没一会儿后,错综复杂的战壕,便挖掘好了。

战壕的前方,有密密麻麻的地雷阵、层层叠叠的铁丝网。

包括王安、张华、吕忠在内的三百多名华夏军人,据守在战壕内,等待着王安预感到的危机来临。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几乎所有人都越来越紧张,一部分人渐渐能听见心脏在怦怦直跳,脸上也出现了冷汗。

又过了好一会儿后,三百多名华夏军人的视野中,出现了一大群扶桑陆军军人。

王安在心中估算了一下日军的人数,大约有两千多人。

估算对面人数的同时,王安也在仔细观察敌军的武器配备。

虽然,日军的人数明显更多,然而,幸运的是,这支日军的武器配备不像是日军精锐,两千多名鬼子兵,竟然连一门火炮都没有,也没有装甲车和坦克,只有步兵武器。

鬼子步兵的38式拉栓步枪和华夏军的STG—44式自动步枪相比,就像烧火棍。

两千多名鬼子步兵,除了装备着38式拉栓步枪之外,还装备着数十挺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十多挺92式重机枪。

日军所装备的诸多武器当中,也就这些轻重机枪,能对华夏军队造成威胁。

此时此刻,王安的眼神发生了变化,眼神中充满了刚毅和杀气,不由自主地闪烁着寒光。

光是这双眼神,就足以吓住绝大部分普通人了。

王安转过目光,看向张华,用十分谨慎的语气说道:“看见鬼子军队的轻重机枪了吗?这一次出行,没有带上炮兵,无法用火炮消灭鬼子军的机枪手们,只能指望你这个神枪手,将所有日军机枪手全部干掉。”

张华看上去沉着冷静,满脸都是淡定和无畏,这份淡定和无畏可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淡定和无畏。

张华用十分平静的语气说道:“放心好了,我一定会用我的枪法,将鬼子军队的机枪手们,一个接一个地消灭,绝不能让日军机枪手对我军造成太大的威胁!”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在铠甲世界修阳神!
我在铠甲世界修阳神!
一朝梦醒,陈梵发现自己竟然来到了铠甲勇士的世界里,重拾前世家传丹功,竟发现自身有土行村后人的血脉,以此为资粮,尽踏上了另类的道途。“什么?!地虎侠怎么会这么强?”“他是我见过意能最为强大的人!”“他怎么做到连肉身,都可以对抗异能兽的?!”简介无力,请移步正文。
缘神气动
大明:我哥朱重八,侄永乐帝标子
大明:我哥朱重八,侄永乐帝标子
我哥朱重八,侄永乐帝标子:中医世家少爷,意外胎穿到了元末,朱元璋起兵反元,随李贞投奔他。少年立功,被老朱酒后代父收子,赐名朱重十成为大明唯一怪异二字郡王。徐妙云非他不嫁。立志当大明最有钱的逍遥王爷。老朱打仗都找他要钱……全款赞助老朱灭了小日子。
肆尘月
非人哉的悠闲生活
非人哉的悠闲生活
我叫六二,大家也叫我六耳。不要误会,我并不是西游记里的六耳,大概?再一次夜晚的公厕里,被“巨神峰”轻吻了屁股,当场恶心死之后。意外获得了系统,从而穿越到了非人哉的世界。
回笼觉教教主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世事百态:南北朝时代风云激荡,世事纷纭。政权如走马灯般更迭,民族融合日益加深,经济文化蓬勃发展,孕育出众多历史英杰与璀璨文化。然而,伴随辉煌的是社会的剧烈动荡与民众的艰苦生活,动荡不安与民生维艰成为该时代不可抹去的印记。尽管如此,南北朝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安可儿妙桃
火影:我宇智波用木遁很正常吧
火影:我宇智波用木遁很正常吧
宇智波砾穿越到火影世界,成为宇智波与千手一族的后人。他惊奇的发现,自己成为了千手柱间人柱力。“柱间大人,该交房租了。”千手柱间处在黑暗空间之中,看着眼前这个酷似宇智波斑的清秀少年,不禁陷入了沉思。死的好好的,给我整成尾兽了?难道这一切,都是弟弟扉间的杰作?山岳之墓场,本该死去的宇智波斑暗中观察着一切。“柱间,难道你也在计划着复活吗!那好,我们的战斗才刚刚开始!”多年之后,宇智波砾坐在火影岩上。“
一杯敬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