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天启朝第一搅屎棍》最新章节。
一旁的老魏笑道:“这多亏陛下鼎力支持,加上侯爷手段超群,从贪官污吏、不法士绅手中夺了大量钱粮土地,解了朝廷燃眉之急。
不然没这些钱粮,朝廷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江宁和温体仁皆是一愣,没想到老魏看得如此透彻。
江宁随即道:“魏公公说得不错。
历朝历代都面临这类困境,应对之法无非两种。
要么变革,可变革会伤筋动骨,搞不好加速亡国。
要么将手伸向百姓,毕竟百姓身份低微,无人撑腰,能为国家强行续命。
但老话说得好,君视民为草芥,民视君为仇寇,不少朝代改革失败后压榨百姓,最终被百姓推翻。
说到底,这就像一碗水端不平,多数人会牺牲最老实的人化解矛盾。
在帝王权贵眼中,百姓便是那个老实人,牺牲他们只为保全自身权势富贵,根本不顾其死活。
可这道理根本讲不通,百姓凭什么任人宰割?
如今大明推行新政的做法,却是收拾掉一群最不老实的人,从而解救最老实的一群人。”
温体仁点头:“侯爷说得在理。”
朱由检也跟着点头,江宁一路走来,从未欺压百姓,手中的刀可是全砍在贪官污吏、地主士绅身上,收获也是远超预期,朝廷才得以喘息,在北方推行新政。
若刀砍向百姓,最多维持烂摊子,根本无法支撑改革。
江宁站起身,叹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纵观二十四史,记载的都是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英雄传奇、王朝兴衰、战争胜负,以及文字缝隙里的权谋游戏,而这些全建立在百姓的苦难之上。
太祖爷曾言,大明与百姓共天下,不与士大夫共天下,可如今士大夫与官绅早已趴在百姓身上敲骨吸髓,若不大力整顿,大明恐怕撑不了多久。”
众人皆是沉默,江宁说的是事实,他们都心知肚明。
江宁继续道:“官员、士绅是王朝的既得利益者,利益皆从百姓身上获取,却视百姓如蝼蚁。
当他们无法从百姓身上获得足够利益,或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下死手,毫不在意百姓死活。
要是底层百姓反抗,他们便斥为刁民闹事,派兵镇压、杀人立威。
官员士绅有权有势,便会吃喝嫖赌。
底层百姓生活更困苦,便衍生出坑蒙拐骗偷。
双方矛盾加剧,倒是道德沦丧,人性扭曲,进一步加速王朝覆灭。
此时此刻,咱们喝着清茶,谈论国家大事。
江南的权贵士绅或许正在青楼一掷千金、花天酒地。
所以这些人一个也不能留,哪怕是市井无赖、街头混混。”
老魏开口道:“可侯爷,咱们整治力度是不是太大了?
这段时间,义惠侯已往山西新建煤厂送了好几万人,除了贪官污吏、地主士绅的家眷,还有不少市井无赖、街头混混,是不是执法太严了?”
江宁反问:“魏公公,你没发现大明北方这两年灾情越来越多吗?”
老魏一愣,随即点头。
江宁淡淡道:“天灾从不可怕,中华地大物博,物资足以养活百姓。
比天灾更可怕的是人祸,人祸除了贪官污吏、地主士绅,便是市井无赖和街头混混。
所以这些人不能留,没杀了他们,留一命已是仁慈。
接下来收拾完江南士绅,朝廷便会着手对付辽东的建奴和塞外的蒙古。
但各地天灾只怕会更频繁,朝廷必须要有足够钱粮赈灾救济,否则钱粮跟不上,一旦有心之人趁机作乱,只怕战火四起。”
温体仁略作沉思,点头道:“侯爷说的是。
若不收拾这群祸害,辽东建奴、塞外蒙古作乱,内忧外患之下,大明各地天灾四起,一旦国库撑不住,有心之人煽风点火,大明境内怕是会出现‘析骸而爨、以子为食’的惨剧。”
江宁点了点头道:“不止这些,甚至会出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人间惨剧。”
老魏和朱由检听得吞了口口水,毕竟江南说的这些可都是天下大乱,亡国之时才会出现的场景。
江宁再次提壶为众人倒茶,笑道:“大家一起努力吧,绝不能让这样的惨剧出现在大明,否则对不起陛下,对不起身上的官袍,更对不起百姓的信任。”
温体仁站起身,正色点头,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朱由检和老魏也端起茶杯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