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天启朝第一搅屎棍》最新章节。
江宁稳稳地端坐在点将台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一排排整齐列阵的士兵。
只见士兵们身姿挺拔,军容严整,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江宁见状,不禁满意地点了点头,心中暗自感叹:“这杨肇基确实有几分本事,之前或许是刚到任不久,又赶上军中派系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才致使局面一度有些棘手,显得狼狈不堪。
但如今经过这番整顿,总算是彻底稳定下来了。”
两日之前,江宁就收到了温体仁和赵率教派人加急送来的密信。
展开信件细细阅读后,得知张家口已被他们彻底掌控,江宁顿时喜笑颜开。
他心里清楚,张家口地理位置至关重要,掌控此处,不仅掐住了晋商与外敌勾结的一条重要通道,也为后续行动占据了有利地形,可谓是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这一消息,让他一直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些许。
只见郭允厚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来到江宁身旁,脸上满是兴奋之色,说道:“江大人啊,这次可真是发大财了!
经过老夫这几日不懈努力,查抄大同官员以及军中将领的家产,现已有八百万两之多,其他房屋田产、古玩字画、玉器等折合下来也将近三百万两。”
江宁听后,点头微笑道:“老郭,别急,这不过是开胃小菜,还有八道‘硬菜’,咱们都还没开始动筷子呢!”
郭允厚听闻,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急切问道:“江大人,何时动手?
老夫这算盘都已经准备好了。”
这时,江宁面带微笑,缓缓说道:“老郭,先别着急。
你要知道,放长线才能钓到大鱼。
这八个狗汉奸在山西通敌卖国这么多年,其中盘根错节,牵扯了多少人、多少事,根本没人清楚。
所以咱们当下要做的就是等,等他们自己先乱了阵脚,然后把所有相关人员都给牵扯出来,到那时,咱们再来个一锅烩。”
听到江宁如此计划,郭允厚着实被惊到了。
他心里暗自感慨,江大人这是打算把整个山西官场都一锅端啊,如此一来,不知道得牵连多少人。
不过,他这个郭老抠倒也觉得无所谓,在他看来,只要能捞到银子,其他的事都跟他没多大关系。
反正有江宁在前边骑着老魏拼刺刀,自己则跟在后边吃蛋糕。
接着,江宁神色凝重,语气坚定地下达命令:“整个军营之中,马匹务必喂饱草料,保持最佳状态,利刃不可入鞘,时刻保持警觉。
所有人随时等候出发指令,不得懈怠!”
此刻,在山西太原城中,袁可立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入城。
进城之后,大军径直朝着巡抚衙门行进。
山西巡抚张光前听闻此消息,顿时大惊失色,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
他慌慌张张地赶忙召集一众官员,匆忙整理衣冠,准备前去迎接。
然而,众人还未迈出几步,就听闻通报,袁可立已然来到巡抚衙门口。
一时间,众人面面相觑,神色中满是紧张与不安。
袁可立翻身下马,只是简单地和众人打了声招呼,便目光如炬,开始在人群中急切地搜索起来。
然而,他找了一圈,却始终没有看到自己要找的那个人,不禁顿时皱起眉头,一脸严肃。
随后,他一言不发,径直朝着巡抚衙门大堂走去。
张光前等人见状,一个个战战兢兢,大气都不敢出,只能小心翼翼地跟在袁克立身后。
这位袁阁老在民间素有“袁青天”的美誉,行事向来雷厉风行,手段果决。
如今又掌管刑部,权势滔天。
大同城那边发生的事情,他们早就收到消息,一想到大同城的那场惨案,众人心里就直发怵,生怕同样的事情在太原重演,自己成为刀下亡魂。
袁可立进入巡抚衙门大堂后,二话不说,径直掏出圣旨。
他神色冷峻,扫视众人一圈后,宣布将一众官员尽数扣押在巡抚衙门,严令他们不得随意与任何人接触。
与此同时,他又迅速命令军队全面接管太原城防。
这一连串干脆利落的动作,把张光前等人吓得面如土色,他们心中暗叫不好:这位袁阁老终究还是要动手了。
然而,出乎众人意料的是,袁可立接下来并未再有进一步针对他们的动作。
只见他整理了一下衣袍,转身径直前往晋王府拜会晋王。
此时,晋王朱求桂正在王府花园中悠然自得地钓鱼。
听闻袁可立前来拜访,他微微一怔,旋即赶忙吩咐下人将袁可立请进府中。
这位晋王殿下朱求桂刚刚承袭爵位不久,在太原晋藩尚立足未稳。
见到袁可立前来,他丝毫不敢摆王爷的架子。
毕竟此次来山西的阵容实在太过强大。
不仅有素有威望的袁可立,还有当今皇上的亲弟弟信王,以及京城中声名远播的“活菩萨”魏忠贤,更别提那个威名远扬、被称作“搅屎棍”的江宁了。
代王的遭遇他早有耳闻,一想到代王的下场,晋王就胆战心惊,生怕自己稍有不慎,也落得个同样被收拾的下场。
于是,晋王满脸堆笑,客客气气地开口询问袁可立:“袁阁老,此次不辞辛劳前来山西,所为何事呀?”
他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袁可立的神色,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与不安。
眼见晋王如此客气,袁可立顿时暗暗松了一口气。
说实话,他此前还真担心这位晋王殿下脑子一热,效仿代王朱鼎渭那般摆谱拿架子。
毕竟,虽说自己身为当朝大学士兼钦差大臣,可对上这位晋王殿下,若对方执意刁难,还真有些棘手,除非能让信王朱由检亲自出面。
既如此,袁可立决定打开天窗说亮话,只见他微微一笑,开口问道:“不知晋王殿下,可曾听闻大同那边发生的事情?”
朱求桂一听,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身子忍不住微微颤抖,强挤出一丝笑容,战战兢兢地回答道:“大同城那边的事情,本王倒是略有耳闻。”
说话间,他的眼神不自觉地飘忽起来,显然内心极为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