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天启朝第一搅屎棍》最新章节。
朱纯臣和薛濂二人战战兢兢,赶忙哆哆嗦嗦地开始书写自己的罪证。
此时,张五爷已经收拾好刑具,背着木箱,却站在一旁,久久不肯离去,眼睛还时不时地瞟向朱纯臣和薛濂,心里还盼望着能有奇迹发生——两人突然反悔,这样他就能一展身手。
朱纯臣和薛濂察觉到张五爷那如狼似虎的目光,更是吓得魂飞魄散,手中笔如疾风骤雨般“笔走龙蛇”,丝毫不敢停歇,生怕慢上一会儿,就要被拉去遭受恐怖刑罚的伺候。
约莫一炷香的时间,两人书写完毕,哆哆嗦嗦地签字画押后,将供状交了上去。
紧接着,袁可立、温体仁、江宁以及满脸好奇的魏忠贤,纷纷凑上前查看供状。这不看不知道,一看之下,众人皆是大惊失色。
只见袁可立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双手止不住地颤抖,神情中既有深深的无奈,又饱含着冲天的气愤。
随后,江宁大手一挥,下令道:“所有人全部退下!”
一众锦衣卫得令,匆匆离去。
眨眼间,大堂之上便只剩下江宁几人,以及瘫倒在地的朱纯臣和薛濂。
这时,袁可立声音沉重地开口道:“没想到晋王府和代王府也被牵扯了进来,大同、宣府、江南官绅、边关守将,山西官场这么多官员都参与其中,这可是一件惊天大案啊!
真不知道得有多少人要因此丧命。”
就连一旁的温体仁也顿时变了脸色,着实没想到通敌走私这案子竟牵连如此之多的人。
他赶忙开口询问袁可立:“袁阁老,此事牵连范围如此之广,甚至还有藩王涉案,这可如何是好呀?”
袁可立沉思了好一会儿,神情凝重地说道:“这无疑是大明身上的一颗毒瘤,哪怕需要剜肉剔骨,也一定要把这颗毒瘤连根拔除。
否则,大明将永无宁日。”
江宁倒是没有太过惊讶,事情发展基本与他之前的猜想出入不大。
他不禁心生感慨,这些人享受着大明给予的荣华富贵,却做出通敌卖国、砸自家锅的行径。
真要是把大明搅得灭亡了,对他们又有什么益处呢?
难道新的主子会给予他们比大明更多的好处?
古往今来,那些通敌卖国之人,又有几个能有好下场?
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这些人却执迷不悟,显然是被利益彻底蒙蔽了双眼,丧失了基本的判断。
这时,魏忠贤赶忙凑上前,急切地问道:“江大人呀,这供状上面到底写了些啥呀?
咱家不认字,你给咱家仔细解释解释呗!”
随后,江宁便将供状上涉及的官员以及藩王,一桩桩、一件件详细地讲了一遍。
听完之后,魏忠贤满脸兴奋,拍手说道:“这可真是太好了!”
其他三人听闻,皆是一愣,脸上写满了诧异。
这样的通敌叛国大案发生在大明朝,本是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哀之事,魏忠贤居然还为此叫好,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禁暗自思忖:他老魏到底是站在哪一头的?
只见魏忠贤依旧笑呵呵地解释道:“这么多吃里扒外、通敌叛国的败类,要是能全部抓起来,杀个干净,那得解救多少受苦的百姓呀!”
其实,老魏的心思其实很单纯,在他看来,贪官污吏越多,百姓遭受的欺压和剥削就越严重。
所以,对待这些贪官污吏,老魏一直秉持着简单而直接的想法:来一千,就杀一千;来一万,便杀一万,宁可杀人杀到手软,也绝不放过一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后,袁可立收敛心神,一脸凝重地说道:“此事干系重大,我们还是尽快进宫,将此事呈报皇上为好。”
随后,几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江宁随即将李若琏唤来,开口吩咐道:“老李,你把这两个家伙带下去,好生关押,还有骆养性和钱兼益他们两个。
在这件案子审结之前,绝不能让他们几个见任何人,务必严加看管。”
李若琏点头应道:“大人放心,卑职一定严加防范,看押好这几个通敌卖国的败类。”
说罢,他招来一众锦衣卫,将朱纯臣和薛濂二人押往诏狱。
临走之际,朱纯臣还满脸不甘,嘴里念念有词,心心念念着自己那所谓的丹书铁券,仿佛还幻想凭借此物能逃过一劫。
随后,江宁几人怀揣着供状,脚步匆匆地赶往皇宫求见朱由校。
抵达御书房后,袁可立恭敬地将供状呈了上去。
朱由校接过供状,仔细地查看起来。
当看到代王府和晋王府竟然也卷入其中时,顿时怒发冲冠,气得差点昏厥过去。
他心中又气又恨,老朱家的人,居然带头挖老朱家的根基,这简直丧心病狂,哪里是人干的事!
倘若此事传扬出去,他这大明天子的颜面何存?
整个老朱家的脸都要被丢尽了!
恐怕躺在紫金山的太祖朱元璋得知此事,都会气得从陵墓里爬出来,亲手掐死这些不孝子孙。
随后,朱由校无奈地叹息一声,开口问道:“袁爱卿,你身为内阁次辅,又是当朝重臣,说说你的看法吧。”
袁可立当即躬身一礼,长叹一声说道:“皇上,此案牵连范围极为广泛,必须谨慎小心地处理。
更何况还有藩王牵涉其中,这关乎皇家颜面。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迅速调集大军,即刻将所有涉案人员尽数捉拿归案。
可兵分两路,一路奔赴山西,一路前往江南。
并且行动务必迅速,以免走漏风声,致使这群叛贼狗急跳墙,引发动乱。
一旦动乱发生,势必会动摇我大明根基。”
这时朱由校开口问道:“袁爱卿,那晋王府和代王府呢?
该如何处置?”
闻听此言,袁可立沉默不语。
江宁心中很清楚,大明朝的藩王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历史背景。
在洪武朝时期,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分封诸王,让他们镇守边关,手握兵权,以此来拱卫皇室。
然而,建文帝登基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开始大肆削藩,结果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甚至把自己的皇位都弄丢了。
后来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成功登上皇位,他同样对藩王有所忌惮,于是直接削夺了藩王们的兵权。
将他们如同圈养一般,只给予富贵,既不赋予兵权,也限制了他们的自由。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藩王的子嗣越来越多,他们被禁止经商,种地务农,只能依靠朝廷的俸禄混吃等死。
但朝廷的财政有限,难以满足众多藩王及其后裔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藩王开始胡作非为,严重扰乱地方治安,而这次晋王府和代王府居然还做出了通敌卖国的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