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天启朝第一搅屎棍》最新章节。
随后他又开口问道:“李大人,那最近那些勋贵,没再跑去闹事吧?”
李邦华笑着说道:“说起这事,还得多谢江大人您呢!”
江宁一脸疑惑:“怎么就和我有关了?”
李邦华捋着胡须,笑着解释道:“自从江大人您遇刺之后,皇上龙颜大怒,武清侯满门下了诏狱,满朝文武大臣纷纷上书弹劾武清侯,皇上也表态这次必定要严惩。
这可把一众勋贵子弟吓得不轻。
如今,英国公、定国公都去辽东巡视军务了,成国公又在家养病,这些勋贵暂时没了主心骨,就算整日吵吵闹闹,也翻不出什么大浪来。”
听到这里,江宁不禁感慨万千,心中喟叹人生境遇实在无常。
本以为只是自己遭遇刺客袭击,却万万没想到竟如蝴蝶效应一般,引发了如此多的连锁反应。
这时,李邦华忽然开口说道:“对了,江大人,如今整顿京营,目前也只选出了满桂、曹文昭、赵率教这三位将军,五军营交给他们三位算是解决了。
但神机营和三千营的统帅还没选出来呢。”
江宁闻听此言,顿时眉头微微一皱。
他心里清楚,三千营可是至关重要的骑兵部队。
自嘉靖年间丢失河套地区后,朝廷的战马来源就只能依赖于通过互市向蒙古购买。
可林丹汗那老小子着实不地道,胃口越来越大,给的战马却越来越少。
而神机营更是专业火器部队,情况比较复杂,必须得找专业人士来担任主帅,才能让这两支重要的部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提升京营的整体战斗力。
沉思片刻,江宁开口说道:“本官记得徐光启老大人有位弟子叫孙元化,精通火器,不妨由他担任神机营主将。”
李邦华闻听此言,默默记下,接着开口问道:“那三千营呢?”
江宁沉思片刻后说道:“至于三千营主将,我比较看好恩科武举探花曹变蛟。”
李邦华思索片刻后,说道:“江大人,京营至关重要啊,您怎么清一色提拔的都是年轻人呢?”
江宁叹了口气,说道:“李大人呐,这事儿你想必也清楚,自从萨尔浒之战后,大明精锐丧失殆尽。
如今的老将,大多没了进取之心,让他们镇守边关、城池还行,要是指望他们主动出击与敌作战,恐怕没几个能堪大用。
当下军中将领青黄不接,我们只能大胆启用新人,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朝廷不至于陷入无将可用的困境。”
李邦华沉思片刻,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这时,江宁开口问道:“对了,李大人,如今三千营有多少战马呢?”
李邦华顿时黑着脸骂道:“这群勋贵,简直胆大包天。
按照账册记录,三千营起码应该有两万匹战马。
但经过老夫和定远侯彻底清查之后,如今竟然只剩8000匹马,其中一半还是用驽马充作军马。”
闻听此言,江宁脸色瞬间铁青。
这群勋贵,实在是胆大包天,要知道京营可是拱卫京师的关键力量,他们这般行径,分明就是在挖大明朝的根基!
这时,李邦华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江大人,老夫是这么考虑的。
骑兵作战,通常一人需配备双马。
然而,如今国库吃紧,训练一名骑兵,光是人吃马嚼,一年下来就得花费将近一百两银子。
所以,老夫打算将三千营人数限编为一万,之后再通过互市,把两万匹战马补齐。”
江宁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国库紧张,能够调动给京营的银子比较有限,这事郭允厚早就和他说过。
这时,李邦华开口说道:“江大人钟意提拔曹变蛟统领三千营,这点老夫没有意见,但还是需要一位老将坐镇。
所以老夫的意思是,由定远侯邓文明暂时担任三千营主将,您看如何?”
对于这位忠心报国的定远侯,江宁也将其视为自己人,便欣然点头同意。
…………
随后,江宁又想起历史上孙元化被孔有德、尚可喜出卖的事,觉得有些不保险。
孙元化这人对火器确实专业,但统兵能力就有些欠缺了。
沉思片刻后,他说道:“李大人,本官再推举一人,茅元仪担任神机营副将。”
听到“茅元仪”这个名字,李邦华捋着胡须笑道:“还是江大人厉害,居然连“鹿门山先生”的孙子都知晓。
此前,老夫听孙阁老聊起过此人,孙阁老对他也是极为看重。
这茅元仪熟读兵书,在统兵练兵方面颇有独特见解,的确是个值得着重培养的好苗子。”
江宁尴尬地笑了笑,他哪里知道鹿山先生是谁,但对茅元仪这个人还是有所了解的。
眼见天色渐晚,李邦华起身告辞,江宁满脸笑意地将他送出门外。
这时,神虚子凑过来对江宁说道:“徒弟啊,下次吃饭能不能给为师单独开一桌?
你瞧瞧,这顿饭你都没吃几口,光忙着招呼客人了,为师这跟着遭了殃。”
江宁笑着回应:“没问题,老李,通知一下,明天给我师傅单独开一桌。”
神虚子赶忙接着补充:“再给道爷我来两斤猪头肉,一只烧鸡。”
李若琏略显尴尬地点点头,赔笑着说道:“明日晚辈再给老神仙打一壶好酒。”
神虚子满意地颔首,说道:“小李子,你小子挺机灵,道爷看好你。”
就这样,又过了两日。
这天,江宁正懒洋洋地躺在院中晒太阳,身旁柳若烟细心地为江宁剥着葡萄,柳青烟则在一旁专心泡茶。
这时,一名锦衣卫匆匆来报:“督察院左都御史温体仁求见。”
江宁赶忙让人将他请进来。
只见温体仁推门而入,身后还跟着一位年约五旬的老者。
一见面,温体仁笑着说道:“江大人,这几日恢复得如何了?”
江宁笑着回应:“老温,多谢挂念,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
这时,温体仁笑着说道:“江大人,下官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是官应震官大人。”
江宁抬眼望去,只见官应震面如刀削,留着三缕长须,一双三角眼闪烁着精光,整个人散发着一种如出鞘利剑般锐利的气质。
官应震笑了笑,朝江宁拱了拱手,说道:“下官见过江大人。”
江宁赶忙站起身来,满脸笑意道:“官大人,久仰大名啊!快快,请坐。”
随后,双方相互打量起来。
片刻之后,官应震说道:“江大人真可谓少年英雄呀,凭借一己之力将东林党打得溃不成军,如今大半都被驱逐出了朝堂,东林魁首李三才更是满门被诛。”
江宁笑着说道:“官大人过奖了,这也是情势所逼。
我与温大人等一众同僚,一心只为朝廷办实事,可东林党人尽搞些窝里斗,处处拖后腿,实在让本官头疼不已。
所以,才想着请官大人出山相助。”
官应震笑着说道:“自皇上登基以来,吏部曾三次征召,本官都没有答应。
但我在老家也没闲着,一直关注着朝堂局势。
自从江大人出现,先是凭一己之力与东林党抗衡,紧接着又联合东厂魏公公以及内阁,把东林党人大量逐出朝堂,这可是本官当年都没能做到的事啊!”
江宁一听,心中暗忖:这老官还真是个人才。
随即,两人便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吹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