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天启朝第一搅屎棍》最新章节。
当一众官员听到自己将被斩首,家产也要被查抄时,瞬间吓得哭爹喊娘,现场乱作一团。
紧接着,魏忠贤大手一挥,身后的兵丁立刻上前,将这群官员全部五花大绑起来,推搡着押上了囚车。
魏忠贤临时决定把他们先游街示众,之后在开刀问斩。
就在这时,江宁和袁可立都借口身体不适为由,把接下来的一系列事务一股脑儿全扔给了魏忠贤。
魏公公倒是兴高采烈地接下了这差事,仿佛捡了个大便宜。
江宁则匆匆返回锦衣卫镇抚司衙门,一进办公房,他就赶紧擦了擦额头上冒出的冷汗,暗自庆幸。
心想这么多人,一口气全都要砍了,也就只有老魏这种嫉恶如仇的人能干得出来。
自己向来心慈手软,实在做不出这种事。
而袁可立身为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自然也不能在这种事里掺和得太深,免得落下话柄 。
就在此刻,突然有人前来禀报:“大人,虎千户回来了!”
江宁听闻,猛地想起之前自己派虎大威去请徐光启的学生陈子龙,让其帮忙种植红薯与玉米之事。
他赶忙快步来到大厅。
只见多日未见的虎大威,浑身透着一股风尘仆仆的气息,身后还跟着两名中年男子,看上去约莫三十岁上下。
乍一看,竟像是两个普普通通的种地老农。
胡大威一见到江宁,赶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恭敬说道:“卑职虎大威,见过大人!”
他身后的两人也赶忙跟着跪地,齐声说道:“学生陈子龙,学生宋应星,拜见江大人!”
听到这话,江宁目光落在其中一名男子身上,忽然开口问道:“你叫宋应星?”
那名皮肤黝黑、长相平凡的男子点了点头,恭敬回应:“回大人,学生确实叫宋应星。”
江宁一听居然是个大牛人,心中顿时乐开了花。
紧接着,他又将目光转向另外一人,问道:“你叫陈子龙,是徐光启老大人的学生?”
陈子龙点头,回答道:“回大人的话,学生正是陈子龙,工部尚书徐大人的确是学生的恩师。”
江宁赶忙伸手将三人扶起,又吩咐人端来茶水,满脸笑意地问道:“大威啊,我不是只让你去请陈先生吗,怎么把宋先生也一道请来了?”
虎大威憨厚地笑了笑,回答道:“启禀大人,卑职到陈先生老家时,宋先生正好也在那儿。
他俩当时正讨论着什么,说的内容高深,卑职听不太明白。
卑职想着大人一向敬重有才之人,就斗胆把宋先生也一起请来了。”
江宁听后,满意地点点头,笑着说:“这次你可立了大功。
一会儿去找老田,领两千两银子,我再给你放半个月假,好好放松放松。”
虎大威一听,喜出望外,连忙谢过江宁。
江宁转而看向陈子龙,笑着说:“陈先生,本官请您来,是有事想麻烦您。”
陈子龙一脸疑惑,问道:“不知江大人所为何事?”
江宁说道:“本官打算种植红薯和玉米。
听闻徐老大人说,陈先生在这方面是行家,所以想请您来帮衬帮衬。”
陈子龙愈发困惑,说道:“红薯和玉米,学生在家时经常种植,种子也备有不少。
可大人您位高权重,怎么突然想种这两样作物呢?”
江宁赶忙解释:“如今大明各地天灾频发,百姓生活愈发艰难。
但红薯和玉米产量高,还耐旱,对土地要求不高,要是推广大明,能给吃不饱饭的百姓添份口粮 。”
听到这里,陈子龙赶忙站起身来,朝着江宁深深作了一揖,一脸激动地开口说道:“没想到江大人心系天下万民,学生在这里替天下万民谢过江大人了!”
江宁赶忙谦逊地笑着回应:“陈先生,该是本官替天下万民感谢您才是。
本官对如何种植这两种农作物一窍不通,所以才恳请您前来相助。
不过您放心,稍后本官就会向天子上奏,为您谋个户部官职,如此一来,推广这两种农作物便会更加顺利。”
陈子龙满脸兴奋,说道:“即便没有官职,此事学生也心甘情愿去做!”
随后,他与江宁简单交流了几句,便立刻写了一封信,派人快马加鞭前往自己老家去取种子。
江宁也不含糊,当即安排李若琏亲自率领锦衣卫一同前往,确保种子顺利取回。
这时,一旁的宋应星顿时也来了兴致,兴奋地说道:“若这两种农作物能在大明广泛推广,天下百姓便多了一份口粮,就再也不用为了一口吃食而卖儿卖女了。”
江宁听了,略有兴趣地开口问道:“宋先生对红薯与玉米也有所了解?”
这时,陈子龙笑着解释道:“我与宋应星乃是莫逆之交,我俩兴趣爱好相投。
不过宋兄涉猎更为广泛,且精通技艺。”
江宁一听,立刻意识到宋应星的重要性,随即说道:“两位先生,天子有意开设大明皇家科技院,广纳天下人才,为国家效力,其中不乏能工巧匠。
两位先生若是有意,本官可向天子上奏,保举二位进入大明皇家科技院任职。”
听到这话,宋应星和陈子龙更高兴了。他俩虽有功名在身,但多年参加科考却屡屡落榜,对求取更高功名早就心灰意冷。
如今,江宁的话又重新燃起了他们的希望。随后,两人同时开口说道:“学生必为大明鞠躬尽瘁,也定不会忘了江大人的举荐之恩。”
江宁笑了笑,便让人将两人带下去安排住处。
之后,江宁又吩咐下去,把朱由校赏赐给自己的两千顷土地,全部交给陈子龙打理。
同时表示,只要是陈子龙提出的要求,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全力支持他开种植红薯玉米之事。
随后,江宁唤来田尔耕,让他协助自己起草一份奏折。
田尔耕铺开纸张,研好墨,在江宁的口述下,笔走龙蛇地书写起来。
奏折里详细说明了推广红薯与玉米对解决百姓温饱问题的重大意义,强调在各地频发天灾的当下,这两种作物耐旱且产量高的特性,能极大缓解粮食危机。
同时,江宁着重举荐了陈子龙和宋应星。
折子中提到陈子龙在农作物种植方面经验丰富,老家时常种植红薯与玉米,对其习性、培育方法了如指掌,是推广这两种作物的不二人选。
而对于宋应星,江宁则称赞他涉猎广泛、精通技艺,其才学若能在皇家科技院施展,必定能为大明带来诸多创新与发展。
写好后的奏折被仔细封装,江宁选派了一名亲信锦衣卫,快马加鞭送往皇宫。
亲信一路不敢停歇,抵达宫门后,依照流程将奏折呈递给负责通传的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