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努力就变强,我一刀败吕布

第96章 袁耀:你去让老登给我爆几个金币(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努力就变强,我一刀败吕布》最新章节。

之前袁耀扫平张家、顾家兵马,足足获得了两万余经验点,一直没用。

如今可以肆意的去加点了。

之前为了日后计划,他稍微学了一些副业,比如【养殖】、【钢铁冶炼】这些,基本上都有个1级的样子。

一万打十万的难度可以说是地狱级的。

他能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却做不到一个人干翻十万大军。

但若是它能让手下士兵一个打十个,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士兵的差距,一是身体素质上的差距,吃的好,练的壮,能一打二。

上过战场,有丰富的战斗经验,能一打三。

有精良的武器,敌人没有,可一打五。

有甲胄,敌人没有,可一打十。

听着很简单,但袁耀这边的将士也只占第一个优势。

剩下三个优势,敌人一样都有。

那要想做到一打十,就得在数值上完全超越敌军!

战斗经验这点来不及了,但可以兵器、甲胄这些优势袁耀都可以搞定。

【钢铁冶炼】加点!

花费1100点,袁耀的【钢铁冶炼】技能提升到了20级。

此刻袁耀已经会了最原始的高炉炼铁法和灌钢法。

高炉炼铁直至现代依旧在使用,只不过使其变得更加方便,减少更多人工的使用。

而灌钢法,则是利用生铁含碳量较高,熟铁含氧化夹杂较多的特点,用熟铁中的氧来氧化生铁中的硅、锰、碳,从而达到去除夹杂,使铁变成强度更高的钢。

听着挺带劲的是吧?

但可别小瞧了这个时代,大汉已经拥有了高炉技术。

以上两种技术,都是东汉末期出现的!

汉末乱,战争频发,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可以说是真的遥遥领先。

对华夏人而言,这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但对袁耀而言却有些难绷,他加点一千一却只是追赶上了当前时代的钢铁冶炼水平。

这还远远不够!

20级往后加点,一级500点经验,再来五千!

袁耀成功将【钢铁冶炼】提升至30级,学会了苏刚法和焦炭的制作法。

苏刚法是出现在明中后期的技术,简而言之就是使用这种新的炼钢方法后,钢的成品率大大提升了。

而这,基本上就是现代以前最强炼钢技术了。

而使用焦炭,则是清代,这东西的出现代替了木炭的作用。

见到这两个技术,袁耀就明白,工业这条路果然没那么好走。

【钢铁冶炼】这个技能的升级,的确帮他弄出了跨时代的炼钢法。

而且,30级的【钢铁冶炼】能让他锻钢的成品率高达百分之八十。

对现代来说不值一提,但对对古代匠人纯靠运气,甚至有的还献祭生命只为了能锻出钢来说,已经是相当恐怖的成品率了。

但还不够!

这只是提升了钢铁的成品率,毕竟只拿到钢没用,你还得把钢铁变成刀剑和盔甲,这些兵甲的产量才是最关键的!

而要获得更多的产量,就还需要其他技术的辅佐。

这就是【工业】和【农业】的不同了,想要发展工业需要点的科技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袁耀不得不努力回想能加大武器装备产量的办法,比如,流水线作业和水车工厂加工、风车工厂加工以及现代的蒸汽加工厂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
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
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抗战+系统+争霸+反殖民+钢铁洪流)穿越抗战前线,身份溃败部队小兵,武器老套筒没子弹,面对天崩开局,张云峰本想拼掉一条小命,干掉一个鬼已不亏。什么?有系统?那不好意思,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几十人几十条枪,请叫我张排长!几百号人几百条枪,那我得是张营长!占据一地,拥兵数万,我就是张军长!雄踞数省,部将数十万,坦克大炮喀秋莎,那得叫我司令!驱逐外敌,反向殖民,大家谁
古城老巷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我与朱棣争天下:大明永乐盛世,我是朱高煦。后代史书称我父皇:“再造宇宙,功同开创、故勋业甚盛---是汉唐宋以来英君明主轶,而过之远矣!”但我就想问问父皇:“当年奉天靖难,我拼死力战,你对我说:“勉之,世子多疾。”到底还算不算数?”
明镜要高悬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关于大明:我朱雄英来了:先救妈,后救爹,救完奶奶救爷爷!我本科院研究员,转世投胎好圣孙,洪武爱我胜珍宝,家人改命把我靠。我爱发明和创造,爷爷爱我让我搞!成立各种研究院,科技医疗类目全。酒精玻璃抗生素,医疗条件大跨前。红薯玉米种下田,百姓消饥展开颜。土地改革进行中,生产力大幅提升!大明有了炮和枪,藩王海外守边疆。世世代代镇他乡,十年百年成故乡!皇明有了蒸汽机,远洋战舰把敌欺!万国物产献神州,天下万
春风卷碧云
千年世家:苏氏的传承
千年世家:苏氏的传承
苏氏的传承:平行世界,一个后世的理工男苏砚穿越到秦末乱世助刘邦建汉,于是一个千年家族开始诞生。自此云梧苏氏穿行于史册夹缝——这场横亘两千年的文明暗战,终要在蒸汽轮机与燧发枪的轰鸣中,迎来最后一次淬火。
晨曦行者
寒朝秘史
寒朝秘史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大魏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