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秘途之路》最新章节。
随着生态与经济双赢模式在乡村逐步推广,苏然又将目光聚焦到乡村数字化治理的深化上。尽管前期已搭建起数字化治理平台,但在实际运行中,苏然发现平台功能还不够完善,村民参与度参差不齐,信息反馈与处理效率有待提高。
在一次村民代表座谈会上,一位年轻的村民代表提出:“苏秘书长,这数字化平台挺好,可操作有点复杂,我们年轻人还行,村里很多老人根本不会用,能不能再简化些?还有,有时候我们反映的问题,好久都没回音,感觉石沉大海了。”苏然认真记录下这些问题,心中暗自思量对策。
会后,苏然立刻组织技术团队对数字化治理平台进行优化升级。他要求团队以“简洁、实用、高效”为原则,重新设计平台界面和操作流程。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新平台上线,操作界面变得简洁直观,还增加了语音提示和图文教程功能,方便老人使用。同时,苏然建立了问题处理跟踪机制,对村民反馈的问题进行分类、编号,明确处理部门和时间节点,处理进度实时更新在平台上,让村民随时可查。
为提高村民参与度,苏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数字化治理培训活动。他亲自到各个乡村,手把手教村民使用平台。在一个偏远乡村的培训现场,苏然耐心地向一位老奶奶演示如何在平台上反映村里道路损坏的问题。老奶奶起初有些紧张,在苏然的鼓励下,她成功提交了反馈信息,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苏秘书长,这下可方便了,以后有啥问题都能说上话啦!”
随着数字化治理平台的完善,乡村事务处理效率大幅提升。村里的大小事务,从环境卫生整治到基础设施建设,都能通过平台高效沟通和解决。但苏然并未就此满足,他开始思考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
苏然了解到,中南省许多乡村都有独特的传统文化,但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文化遗产面临失传风险。他组织文化部门和高校专家,开展乡村文化数字化保护工程。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对乡村的古建筑、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等进行数字化采集和保存。
在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古村,苏然带领团队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古村的建筑进行精确建模,将其完整地呈现在虚拟世界中。同时,为传统手工艺人录制教学视频,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传播。一位传承了几代的木雕艺人感慨道:“以前担心这手艺没人学,现在好了,有了这些高科技,说不定更多年轻人会感兴趣,这手艺能传下去了。”
在推动乡村文化数字化的过程中,苏然发现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丰富的文化资源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他决定以数字化为契机,打造乡村文化创意产业。苏然积极引进文化创意企业,与乡村合作开发文化产品。利用数字化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活动。
在一次线上乡村文化节中,苏然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云游古村”活动。通过VR技术,全球网友都能足不出户游览中南省的古村,感受其独特魅力。活动吸引了数百万网友参与,许多人对乡村的特色手工艺品和民俗文化产品产生浓厚兴趣,纷纷下单购买。这不仅提升了乡村文化的知名度,还带动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村民增加了收入。
然而,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一些企业在开发过程中,过度商业化,破坏了乡村文化的原汁原味。苏然及时发现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制定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规范,明确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界限。他强调:“我们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让乡村文化保持生命力,不能为了短期利益,毁掉我们的文化根脉。”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开展,苏然越发意识到人才是关键。尽管已建立人才储备库,但随着产业多元化发展,对高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苏然再次踏上高校走访之路,这次他带着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和发展规划。
在与一所知名高校的交流中,苏然向学子们描绘了乡村的广阔前景:“乡村振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这里有最肥沃的创新土壤,最具潜力的发展机遇。我们为大家提供优厚的待遇、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你们能加入我们,一起书写乡村的新篇章。”这一番话,打动了许多学子的心,不少学生主动报名参加乡村实习项目。
在未来的日子里,苏然将继续带领团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他深知,前方的道路充满挑战,但只要坚守初心,不断创新,就一定能让中南省的乡村成为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的样本,在这场伟大的时代征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