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梦境互联》最新章节。
答:人活着的意义在于获得自我价值,幸福感源于自身价值被认可,当被他人需要时,人们会感到幸福。
问:心理问题和困扰烦恼是如何产生的?
答:心理问题和困扰源于情感。对事物过度在乎,会使情感反应强烈,若情感持续波动,可能引发情感障碍。此外,欲望过多、对自己期望过高也会导致心理问题。
问:如何调整心理结构,实现心理的健康完善?
答:可在心理结构中引入人生坐标(哲学),依据其调整观念和行为,进行观念整合,塑造独立人格,找到信仰,明确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问:心理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心理的基本功能是对事物本身及事物间关系的反应,这是生命在世界生存的基础能力,能将外界信息反映到头脑中。
问:为什么说水螅具有最原始的心理结构?
答:水螅的神经系统原始,无神经中枢,神经传递无固定方向。它能感知外界刺激并做出规避反射,具备区分事物和感知意义的能力,虽简单,但具备生命生存的基本心理条件,所以具有最原始的心理结构。
问:条件反射是如何形成的?
答:条件反射基于对事物间具体关系的感知形成。以巴甫洛夫的狗实验为例,狗能区分铃声和食物,感知它们的时间先后关系,并将食物与自身需求联系起来,多次训练后听到铃声就会流口水,由此形成条件反射,它由外界事物的客客关系和与自身的主客关系构成。
问: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它对生命有什么意义?
答:当发现一件事物能与多种不同事物建立联系并带来利益时,概念就形成了。比如猴子发现树枝有多种功能,树枝就成了具有特定概念的事物。概念的形成是心理进化的重要阶段,能提升生命的学习能力,是智能行为的启蒙。
问:主客关系在心理进化中是如何发展的?
答:早期生命对主客关系的反应是机械的,仅区分能适应和不能适应的事物。随着中枢神经形成,产生疼痛与快感体验,能进一步区分事物的优劣和危险程度。到哺乳类动物,情绪系统完善,生命对主客关系的体验更丰富,还进化出自我价值情感,为智能形成创造了条件。
问:思维是怎样产生的,它与心理进化有什么关系?
答:灵长类边缘系统和新皮质大脑的发展,使条件反射模型中的主客关系多样化,客客关系形成更多概念性认知。当对关系实现一般化认知并用符号表达时,逻辑形成,人类诞生。思维是概念和关系的重组、拆分和自组织,是心理进化的结果,推动人类实现各种认知活动。
问:心理障碍的根源是什么?
答:多数心理障碍源于情感。情感作为心理的操作系统,负责确定外界事物意义,当情感出现问题,易引发各类心理障碍。
问:恐惧症是怎么形成的?
答:恐惧症多因情感分配机制异常,将人类已适应的事物误分到不能适应区域,如封闭空间、密集物体等,从而形成幽闭空间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等。不过恐高症是对高度反应敏感,并非分配错误。
问:情感错位症有哪些表现?
答:情感错位症表现为情感横向结构紊乱,如对危险事物无恐惧反感兴趣,或整体情感区域混乱,出现如看到小孩认为是恶魔等异常反应,精神分裂症属于此类。
问:情感失能症包含哪些症状?
答:情感失能症包括反应敏感和反应迟钝等症状。反应敏感如恐高症、狂躁症等,反应强度超出正常范围;反应迟钝常见于抑郁症,体现在对自我价值认可方面。双向情感障碍也属于情感失能症。
问:自闭症的根源是什么?
答:自闭症根源在于情感系统严重受损,患者无法感知外界事物与自身的情感联系,难以形成条件反射和概念,不能正常认知世界,只能依靠固定几何关系联系事物,进而出现重复刻板行为。
问:什么是价值重心原理,为什么它很重要?
答:价值重心原理指价值占据人格核心位置。它至关重要,因为关乎个人身心健康和人生意义,缺少价值会导致人格不稳定、不健全,让人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和幸福。
问:人们通常怎样获取价值感?
答:人们常通过与他人攀比获取价值感,在学习、物质条件、社会地位等方面比较,通过炫耀自己、贬低别人获得优越感,从而感受价值存在。
问:吃饭、安全和性需求与价值重心原理有什么关系?
答:吃饭、安全和性需求是为满足身体存在的需求,服务于心理的载体——身体,与价值重心原理涉及的心理层面价值追求不属于同一范畴。
问:阿德勒的理论和价值重心原理有什么联系?
答:阿德勒的理论确定了价值的核心地位,是价值重心原理的先驱,为价值重心原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强调价值在心理和人生中的关键作用。
问:确立价值的中心地位对个人有什么意义?
答:确立价值的中心地位能让人明确方向和目标,找到人生重心,获得内心平衡和持久幸福。还有助于整合个人价值结构,领悟生命目的,实现人格完整。
问:当前心理学在感觉和知觉的区分上存在什么问题?
答:当前心理学在区分知觉和认知、感觉和知觉方面存在诸多争议,且缺乏明确标准。例如,对于同一架飞机不同位置发出声音的感知,难以判断属于感觉还是知觉。
问:心理原理如何定义感觉和知觉?
答:心理原理认为,感觉是对事物本身属性的反应,如判断颜色、味道等;知觉是对事物间具体时空关系的反应,如判断飞机声音位置的远近。二者反应对象不同,在头脑中的心理表征也不同。
问:感觉和知觉的区分对个人和心理学学科分别有什么意义?
答:对个人而言,感觉和知觉的区分意义不大。但对心理学学科来说,若无法解释清楚这类基础问题,会影响其科学性。这反映出心理学可能存在方向问题,进而难以深入研究,无法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
问:心理学目前在心理障碍研究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答:目前虽已明确心理障碍的根源,但由于其根源涉及基因层面,人类难以修改基因,所以尚未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此外,心理学发展多年却未得到大众认可,还曾在自闭症研究上出现方向错误,浪费了研究资源,这些都值得反思。
问:生命必须具备的两大基本能力是什么?
答:生命必须具备对事物本身的反映能力,即区分事物;以及对事物间关系的反映能力,用于确定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对自身的意义。
问:红绿色盲是一种怎样的失认症?
答:红绿色盲是失认症的一种,主要症状是无法区分红色和绿色。
问:视觉共济失调患者有什么表现,原因是什么?
答:视觉共济失调患者能看到物体,却无法抓到,原因是他们不能有效反映自身与外界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
问:综合图画失认症的症状和成因是什么?
答:综合图画失认症患者在图画中难以同时看到多个物体,成因是不能有效反映事物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问:面容失认症有哪些症状,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答:面容失认症患者无法认出熟人的面容,甚至认不出自己。这是因为患者不能有效反映面部各器官间的精细几何关系,而这是识别本物种成员的特有能力,患者这方面出现了问题。
问:视 - 物失认症是怎么回事?
答:视 - 物失认症患者能看到一些零散的物体部分,但无法准确判断看到的是什么物体。原因是患者不能有效反映外界事物对自己的意义。
问:大脑有一个怎样重要的属性?
答:大脑有一个常被忽视但重要的属性,其蕴含的力量一旦被激发,能改变人生,孕育人生精华和终极价值。
问:灵感的源泉是如何产生的?
答:当人们摆脱外界干扰,拥有自己的思考时间时,大脑会像自然的自组织现象一样,朝着某个目标发展,从而孕育出伟大的思想和作品,这就是灵感的源泉。
问:灵感对创作和社会有什么影响?
答:在创作方面,好的小说、理论、歌曲等都源自灵感;在社会层面,一首好歌能让歌手成名,一个好发明能引发革命,一部好理论能创造新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