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回到高考后,利用先知成富豪》最新章节。
瀑布是芙蓉镇首屈一指的天然美景,任何到芙蓉镇的人都必到瀑布。
芙蓉镇三面环水,瀑布穿镇而过,别有洞天。这是湘西最大最壮观的一道瀑布,高60米,宽40米,分两级从悬崖上倾泻而下,声势浩大,方圆十里都可听见。
春夏水涨,急流直下,飞虹相映,五彩纷呈。“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由此得名。
有诗赞曰:“动地惊天响如雷,凭空飞坠雪千堆,银河浩瀚从天落,万斛珍珠处处飞。”
土司行宫
土司行宫(飞水寨)——传说中的吊脚楼群
在集镇上有此瀑布者在全国并不多见,瀑布旁的“土王行宫”更是芙蓉镇的一大亮点。这里是当年富甲一方的土王所选择建造避暑山庄的地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行宫侧面是悬崖峭壁,宫前溪水长流,飞瀑直泻,震耳欲聋,气势蓬勃。
“小背篓,晃悠悠,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这是宋祖英歌里质朴风情的吊脚楼。吊脚楼,土家语称“咧嘎”,是土家人民居住生活的场所。因为好地毕竟是有限的,聪明的土家人根据地形,或傍山而建、或立水而居,为增加居住面积,在房子的下面撑起了吊脚。
在土司王统治时期,这里一直是士兵们的营房所在地。
公元910年,彭士愁建立土司王朝,定都溪州王村,修建“酋阳宫”,管辖湘、鄂、渝、黔20余州。公元1135年,土司王彭福石迁都永顺老司城,“酋阳宫”成为历代土司王避暑休闲的行宫。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少数民族王朝,土司王朝818年,共有28代35位土司王继位。
土王行宫在瀑布镶扮下有“水帘洞”、“檐下飞瀑”等自然景观;有唐伯虎、沈从文等文人留下的诗词墨宝;有歌星宋祖英拍摄《家乡有条猛洞河》、《小背篓》mtV的歌台;有刘晓庆在此游泳、品茶观瀑的茶楼;有《乌龙山剿匪记》等多部影视剧外景拍摄场景,的确是休闲游览的人间仙境。
土人居穴遗址
土人居穴遗址——瀑布之下妙趣横生
位于芙蓉镇大瀑布下的入口,有一个石岩洞,这是早期土人居住的遗址。这个石岩洞很久以前能够容纳千人,后经千百年的水涨水落,被大量淤泥积压成现今之样。
据当地的王姓谱书记载,很久以前,有一批人为避秦朝战乱,一路沿沅江涉水而上,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这个石洞歇息,见洞内有一些长发赤脚,披兽发,发声如鸟兽语的人。
这些人就是早期居住在芙蓉镇的土家先民。这拔人见这些土家先民勤劳善良,极易相处,便同他们久居下来,繁衍生息,一起经营了这个地方。为了方便当时原始的生活和生产,便合力开凿了一条古栈道。
4
历史人文
土家民俗
毛古斯舞
“毛古斯”是土家语,意为浑身长毛的打猎人。毛古斯舞是以土家族的历史、渔猎、婚姻等为内容,融歌剧、舞剧、话剧于一体,表演形式极其古老的一种原始祭神戏剧舞蹈,主要分布流传在地处武陵山区的湘鄂渝黔边土家族聚居地,重点分布在湘西永顺、龙山、保靖、古丈县。毛古斯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经典,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8年9月28日,首届“中国湘西芙蓉镇·土家族毛古斯文化节”在芙蓉广场举行。
110名土家族儿女身披稻草扎成的草衣,赤着双脚,面部用稻草扎成的帽子遮住,头上用稻草和棕树叶拧成冲天而竖的五根草辫,在舞台上欢快舞动,把飞溅着原始古朴音符的毛古斯舞蹈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是这批演员表演的《土家毛古斯——欢庆》节目代表湖南省参加在2008年8月8日18时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文艺表演,尽管只有短短的2分30秒,但却让全球数十亿观众领略到了远古蛮荒时代土家族的原始艺术之美。
毛古斯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远古时土家族聚居地方森林莽莽,荆棘遍野,土家先民或上山打猎,或下河捕鱼,后来学会了耕作,才从渔猎生活步入农耕时代。
最先有一位土家青年独自下山去学习农耕技能,学成之后急于赶回山寨传授,全身衣服被山林中的荆棘撕扯成碎片,等他回到山寨时,正逢土家过年,跳摆手舞。他一看自己衣不遮体,便躲在茅草丛中观看,不料几个小伙子在茅草丛里发现了他,他只好急中生智扯下干茅草披在身上,参加到人群中去,并且手舞足蹈,用舞蹈的形式向乡亲们传授农耕技能。土家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农耕先祖,每逢还愿或祭祖等活动时,都要表演“毛古斯”。
“毛古斯”1959年被中央民族民间舞蹈考察团认定为“中国古代戏剧舞蹈的最远源头”,是“研究中国古代戏剧舞蹈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