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回到高考后,利用先知成富豪》最新章节。
王玉涵说:“清晖园的船厅纯为旱船,相传是模仿昔日珠江紫洞艇建成。”
船厅为二层楼屋,据说原是小姐绣阁,绣阁与南楼形成船的前舱后舱。
晨飞宇说:“船厅,因为曾经居住过龙家那位才华馥比仙、气质美如兰的龙吟芗小姐,船厅也因此有了一个温婉的名字——小姐楼。”
在船厅门正面,雕有绿竹数竿,厅内花罩镂空成两排芭蕉图案。值得注意的是蕉下石头上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蜗牛,犹如白石老人阔笔泼墨枝叶之后再精勾细勒飞虫,在左顾右盼的视觉大餐之后,再注目这毫纤小物,不由顿生另一番奇趣。
与船厅跰足而建的惜荫书屋和真砚斋,见一些介绍文章均认为是园主人作学问之处。
晨飞宇说:“惜荫书屋和真砚斋是供其公子、小姐们惜荫苦读以求真砚至理,在庭园深处,有专供园主人起居与做学问的两座院落――归寄庐、笔生花馆。”
王玉涵说:“那我们过去看看。”
沿荷池东去,又是一种风光:曲径逶迤欲左先右,石引飞虹欲上先下;漫步寻芳迷眼目,闲庭信步过石荆,带一袖花香来到花亭下。
花亭景象果然不同:近者苔侵石岸绿水漾落花红,远者曲廊连堂榭修墙衬垂柳;莺歌燕舞令人不禁寻章摘句,煦日和风搜肠拍脑却是对花无语。
花亭在结构上颇有特点,为了使亭内仰视平面与四角攒尖灰塑瓦顶风格一致,而采用不露望砖木椽者,覆以板纸。
游清晖园,也可以看出园主对高节虚心的竹有着独特的崇敬,园内多处都有“岁寒三友”之一的形象。
王玉涵指着哪里说:“庭园深处南楼后另辟一院落,名为竹苑。”
竹苑地幅狭长,却广植修篁。竹影婆娑应风入,蝉呜短长景更幽;巷院尽处,玲珑壁山迥峰卷云,袖珍眼泉甘冽清甜;左厢是笔生花馆,进士秉烛伏案妙笔生花,右厢是归寄庐,龙氏卸任闲赋聊寄卧龙庐。
从竹苑穿过右边的假山,眼前便会展现出一片宁静而雅致的景象。这里是归寄庐所在之处,它与小蓬瀛以及一座木楼共同构成了另一个独特的院落。
归寄庐,顾名思义,是一个让人心灵得到归宿和寄托的地方。它的建筑风格简约而不失庄重,白墙黑瓦,飞檐斗拱,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庐前有一片小巧玲珑的庭院,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致。
小蓬瀛则是一座小巧的亭子,坐落在归寄庐旁边的水池中央。亭子四周环绕着碧绿的荷叶和粉嫩的荷花,微风吹过,荷叶摇曳,荷花飘香,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这个由归寄庐、小蓬瀛和木楼组成的院落,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木楼房正面有一幅大型木浮雕,仙桃树枝繁叶茂结着一百多个仙桃,树下蓬岛石山,芝兰飘逸,名为“百寿桃\",是一件艺术珍品。
清晖园的“百寿桃\"与“百寿图”, “小蓬瀛”与寓意三神山的“斗洞”、壁山,无不折射出园主祈福祉、求长寿的尚德心态。
晨飞宇说:“清晖园一鉴方塘的做法在江南园林中是罕见的,园林中叫做理水。”
王玉涵说:“清晖园之所以能在数亩之地造万千气象,让人目不暇接,运用池廊衔接、古树穿插、曲直途径相连,取得了实质性的空间联系,加上前面谈到的对景相成、步移景异的运用,又有了起承转合的景象组群。”
晨飞宇说:“园内有大量装饰性和欣赏性的陶瓷、灰塑、木雕、玻璃。”
王玉涵说:“清晖园是岭南园林的杰出代表。园内水木清华,妙联佳句、艺术精品比比皆是,俯仰可得,绝非一个美字了得。”
晨飞宇说:“清晖园的文物有李兆洛、李文田、何绍基等大家的书法。大诗人郭沫若1965年南下赏游,游至清晖园,为岭南风物所迷醉,诗兴勃发。”
2008年12月17日,邓小平铜像在清晖园揭幕,其原型参照1984年邓小平走访清晖园的情景:面带微笑,身穿中山装,挺直腰板健步行走。旁边伴随着一对白猫黑猫的石像,寓意邓小平着名的白猫黑猫论,铜像将永久放在清晖园启明居前。
清晖园美不胜收,因其能以少胜多、因陈设色,使人大有“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言”之感。清晖园情真意趣,就在于师法自然,状物于似与不似之间,推人至物我交融的境界。
从清晖园出来,两个人去附近酒楼吃饭,然后在酒店休息,食髓知味,两个人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