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谚语故事大全

寒露口种小麦的故事(1/1)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民间谚语故事大全》最新章节。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丰裕村的小村庄,村子四周都是广袤的田野,田野间纵横交错着潺潺流淌的小溪,滋养着这片土地,让这里的庄稼长得格外茂盛。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他们世世代代以耕种为生,靠着这片土地的馈赠,过着虽不富裕却也安稳的日子。

村子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农夫,名叫陈老爹。他年逾古稀,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皱纹,那双手更是粗糙得如同老树皮一般,可就是这双手,在土地里耕耘了一辈子,对每一寸土地、每一个时节的农事都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经验。陈老爹有个孙子,名叫石头,是个虎头虎脑的十岁少年,对村子里的一切农活都充满了好奇,整天跟在陈老爹的身后,想要学个明白。

这一年,寒露时节快要到了。以往每到这个时候,村子里的人们都会开始为种麦做准备,可今年却有些不同。前些日子,村里来了个走南闯北的货郎,这人能说会道,带来了不少外面世界的新奇事儿,把村里的一些年轻人说得心里直痒痒,都想着去外面闯荡闯荡,别再守着这一亩三分地了。这不,村里好些个壮劳力都犹豫着要不要去种麦了,想着万一出去能赚大钱呢,种地多辛苦呀,还不一定能有个好收成。

陈老爹看着大家这样的心思,心里很是着急,他深知这土地的脾性,要是错过了最佳的种麦时节,那来年的收成可就没指望了。于是,他决定召集村里的人,好好讲讲这寒露种麦的重要性。

这天傍晚,夕阳的余晖将整个村子染成了橙红色,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出了袅袅炊烟。陈老爹站在村子中央的那棵老槐树下,敲响了挂在树上的那口老铜钟。“当当当”的钟声在村子里回荡着,不一会儿,村民们就陆陆续续地聚了过来,大家围坐在老槐树下,眼神里透着疑惑,不知道陈老爹这是要干啥。

陈老爹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说:“大家伙儿啊,我知道最近外面的事儿让咱们不少人动了心思,可咱这村子,祖祖辈辈都是靠着种地过活的呀,这土地可不会亏待咱们。眼瞅着寒露就要到了,这可是种麦的好时候,咱可不能误了时节啊。”

村里的年轻后生刘二牛嘟囔着说:“陈老爹,您老说的咱也知道,可咱年年种地,也没见发多大的财呀,说不定出去闯闯能有不一样的出路呢。”

陈老爹笑了笑,摇摇头说:“二牛啊,你这想法可不对。咱种地虽说不能一下子暴富,但只要用心,这土地里长出来的庄稼就是咱的保障,能让咱吃饱穿暖。就说这小麦吧,种麦的时节那可是大有讲究,有句老话说得好,‘小麦点在寒露口,点一碗,收三斗’,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呀。”

村民们一听,都来了兴趣,纷纷让陈老爹讲讲这是啥意思。陈老爹便开始娓娓道来:“咱先说这寒露时节,这时候天气不冷不热,土壤的墒情也好,这就好比是给小麦种子铺了一层最舒服的温床呀。把小麦种在这个时候,种子在土里能很好地扎根发芽,就像小孩子在温暖的被窝里能茁壮成长一样。”

说着,陈老爹看向了石头,招手让他过来,从地上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你们看啊,这寒露口种下的小麦,它的根能扎得很深很深,牢牢地抓住土里的养分,等来年春天暖和了,麦苗就蹭蹭地往上长,长得又壮又绿。而且呀,这个时节种下去的小麦,病虫害也少,因为那些害虫呀,在这个时候大多都还没怎么活跃起来呢,所以小麦能顺顺当当长大,到了收成的时候,那产量可就高了呀。”

石头在一旁听得眼睛都不眨一下,好奇地问:“爷爷,那为啥是点一碗,收三斗呢?”

陈老爹笑着摸了摸石头的头,继续说道:“这就是说咱种的时候看着只是撒下了一碗的麦种,可等到收获的时候,那就能收到三斗的麦子呢。这三斗麦子可不得了啊,够咱们一家人吃好久,还能剩下些拿去换些生活用品啥的。这就是咱土地的神奇之处,只要咱们按照时节来,它就会给咱们丰厚的回报。”

村民们听了,都在底下小声地议论起来。有的觉得陈老爹说得有道理,毕竟这么多年的经验在那呢;可也有的还是半信半疑,想着万一没这么好的收成,那不是白忙活了嘛。

陈老爹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又接着说:“我知道你们有人不信,这样吧,我家那块挨着小溪边的地,今年我就带头种,按照这寒露口种麦的法子来,到时候收了麦子,大家看看就知道了。”

听陈老爹这么一说,大家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各自回了家。日子一天天过去,寒露这天终于到了。天还没亮,陈老爹就带着石头起床了,爷孙俩扛着锄头,背着麦种,往溪边的那块地走去。

到了地里,陈老爹先是拿着锄头把地翻了一遍,那熟练的动作,一锄头下去,土就翻得松松软软的。石头在一旁帮忙捡着地里的石头,虽然累得小脸通红,可还是干得特别起劲。翻好地后,陈老爹又用耙子把地耙平,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一碗麦种,均匀地撒在了地里。

石头好奇地问:“爷爷,为啥要撒这么均匀呀?”

陈老爹笑着说:“傻孩子,如果撒得不均匀,有的地方种子多,麦苗长起来就太密了,互相争抢养分,都长不好;有的地方种子少,那麦苗稀稀拉拉的,产量自然就低了呀。”

撒完麦种后,陈老爹又轻轻地给麦种盖上了一层薄土,嘴里念叨着:“麦种啊麦种,你在这土里好好睡一觉,等春天来了,可要使劲儿长啊。”

接下来的日子里,陈老爹每天都会到地里去看看,看看土壤的湿度够不够,有没有鸟儿来偷吃麦种。石头也跟着爷爷,每次去都特别认真地观察着地里的情况,盼着麦苗能早点长出来。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冬天就到了。一场大雪过后,整个村子都被白雪覆盖,陈老爹家的麦地里也是白茫茫的一片。石头担心地问:“爷爷,这雪会不会把麦苗压坏了呀?”

陈老爹笑着说:“不会的,孩子,这雪呀,就像是给麦苗盖了一层厚厚的被子,能保护它们不被冻坏呢,等雪化了,还能给麦苗提供水分,这可是好事儿呀。”

果不其然,等春天的阳光洒下来,雪慢慢融化了,麦苗开始从土里探出嫩绿的脑袋,一天天地茁壮成长起来。看着那绿油油的麦苗,陈老爹笑得合不拢嘴,石头也高兴得在地里跑来跑去,喊着:“爷爷,快看呀,麦苗长出来了,长得可真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麦苗越长越高,抽穗、灌浆,到了收获的季节,陈老爹家的麦地里一片金黄,麦浪滚滚,那麦穗一个个都沉甸甸的,饱满得很。

陈老爹叫上了村里的人来帮忙收割,大家一到地里,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刘二牛惊讶地说:“陈老爹,您这麦子长得也太好了吧,这一亩地的收成怕是比咱往年两亩地的都多呀。”

陈老爹笑着说:“这就是按照时节种麦的好处呀,你们看,当初我就说‘小麦点在寒露口,点一碗,收三斗’,可不是瞎话吧。”

大家纷纷点头,都对陈老爹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一年,陈老爹家收的麦子不仅够自家吃,还剩下不少,卖给了村里的粮商,换了不少银子。

从那以后,丰裕村的村民们再也没有犹豫过种麦的时节了,每到寒露,大家都会早早地起床,扛着农具,带着麦种去地里忙活起来。这句“小麦点在寒露口,点一碗,收三斗”的谚语也在村子里越传越广,周边的村子听说了,也都纷纷效仿。

而石头呢,经过这一遭,更是对种地充满了热情,跟着陈老爹学了一身的好本事,长大后也成了村里有名的庄稼把式,把这寒露种麦以及其他的农事经验,又传给了下一代,让这古老的农耕智慧在这片土地上一直延续下去,让每一年的田野里都能收获满满的希望和幸福呢。

年复一年,丰裕村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靠着遵循时令的智慧,收获着一茬又一茬的庄稼,过着富足而安稳的日子,那一片片金黄的麦浪,也成了这片土地上最美的风景,见证着人们与土地的深厚情谊,以及那传承不息的农耕文化。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
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
+++王阳本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在一次意外中穿越到了平行世界——大乾,而且稀里糊涂的与宁国公府的世子调换了时空。他刚来大乾的第一天就要与京城第一美人成亲,而她似乎与他还有一些前尘往事……在一次偶然中,王阳与女帝结识。“王阳,朕怀孕了……“真的吗?谁的?“你混蛋!……国家危难之时,人人有责,身为大乾的一份子,王阳自不例外。
只有明月如故
大唐钓鱼人
大唐钓鱼人
关于大唐钓鱼人:穿越大唐,身为县令之子,居然吃不上肉。本以为可以平躺,奈何吃穿住行都要靠自己。愿以为不过寒门,原来最大的世家是死敌。
超龄奶爸
宋歌声声慢
宋歌声声慢
这是一本小说,字数是150万字,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朝廷为了稳定局势特招苏轼入朝与旧党抗衡,致使司马光等旧党不得过分打压新党,而苏轼也借机想施行自己的新法,从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不乏一些真实历史改变的故事。,小说涉及到新党,旧党,苏党,苏轼,黄庭坚,司马光,文彦博,范纯仁,李格非(李清照的爹),蔡京,童贯,高俅,高滔滔(高太后),向宗英(向太后),梁萧音(西夏梁太后),李清照,赵煦,赵佶(宋徽宗),
武当翠山
横行诸天的孤胆枪手
横行诸天的孤胆枪手
关于横行诸天的孤胆枪手:他姓伊,所谓伊人的伊,名诺,一诺千金的诺。有人说他至诚至善,至情至性,你对他真心相待,他必以真心换真心,成为你可以性命相托的好朋友。也有人说他无德无品,无法无天,天下无他不敢做之事,也无他不敢杀之人。伊诺是个怪人,他总能从身后掏出各种稀奇古怪,却又威力奇大的兵器。没有人知道他那些奇奇怪怪的兵器,究竟藏在什么地方,又是怎么拿出来的,这是江湖中最大的不解之谜。……重阳之日,华
墨染残剑
秦时:最强毒士,嬴政直呼活阎王
秦时:最强毒士,嬴政直呼活阎王
赢建穿越大秦,恰逢秦始皇一统六国,广招贤士。你以最强毒士,向始皇帝屡献毒计。秦始皇:盖聂作为你的老师,叛逃秦国你认为该如何处理。赢建:乃是天下第一忘恩负义之人,当千刀万剐凌迟处死。秦始皇:额……这小子太腹黑了秦始皇:敌人派名将领兵攻城该当如何?赢建:下毒,绑票,绑架他全家,搞臭对方名声,离间君臣,让对方自相残杀。秦时皇:若敌军攻城,百姓不愿协防改当如何。赢建:派人通知敌将,城中百姓的祖坟在城外,
八本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