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再现:诸葛亮不是后勤部长

第127章 刘琦之死的千年谜团(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再现:诸葛亮不是后勤部长》最新章节。

公安的庆功宴上,有人来报告江夏的事情。

江夏的情况我们之前有交待。

整个江夏郡的土地,现在基本是一分为三,被三家分别统治。

曹操在赤壁之战以前,就侵占了江夏北边和西边的一部分区域,曹操命文聘为太守,驻军石阳。

孙权当年大败黄祖,攻陷江夏,但因为防守不易,孙权后来放弃了江夏城。

不过,孙权仍然保留有,长江以南的部分江夏土地。

余下的江夏城和周边的地区,就一直是在刘琦的掌控之下。

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刘琦合兵江夏。

后来刘备进军油江口,取荆南四郡,而刘琦仍然带领他的旧部,在江夏城未动。

一直到现在。

……

刘琦知道,自己被刘备表为荆州刺史,只是名义上的。

但刘琦是个平庸的人,没有政治野心,想想当年在襄阳担惊受怕,对比之下,现在的日子可舒服多了。

所以刘琦事事都听刘备的,与刘备相处得一直十分融洽。

刘琦的手下人,也都认可刘备,与刘备都有往来。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伊籍。

在刘琦出镇江夏时,伊籍跟随刘琦,正式成为刘琦部下。

而现在,伊籍则直接在刘备处听令。

这一次。

从江夏来报告消息的人,与伊籍相熟,所以消息首先告知伊籍,再由伊籍转报刘备。

……

刘备知道刘琦重病的消息后,十分关切,他详细询问刘琦病情的来龙去脉。

来人说,刘琦的身体,是一天一天变差的,现在已是不能下床。

请过几个郎中医治,吃了药,并无起色。

刘备听后,满脸都是焦急,他马上让人寻找名医,去江夏医治刘琦。

然后,刘备自然也没有心情再饮酒了,庆功宴提前结束。

……

宴后,回到住处。

孔明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孔明心中一直在想,刘琦生病的事情。

穿越者孔明,是提前知晓历史的。

史书上记载,大约在赤壁之战一年以后,刘琦死亡,死亡的原因是病故。

至于是什么时候得病的?是什么病?又如何治疗?

全无记录。

后世大多数人认为,刘琦是正常死亡,没有什么隐情。

但也有少数人认为,是刘备暗杀了刘琦。

暗杀说的论据有两条。

第一,刘琦的年纪不大,刘琦死亡时只有三四十岁,明显低于正常死亡的平均年纪,刘琦之死应当是非自然死亡。

第二,谁受益谁是嫌疑人,刘琦死后,刘备全盘接收了刘琦的城池和部众,所以刘备有暗杀刘琦的动机。

……

这种刘备暗杀刘琦的说法。

自然是无稽之谈。

孔明现在就在刘备身边,刘备若安排暗杀刘琦,肯定不会瞒过孔明。

而且现在刘备只有荆州的一半,日后要取得江陵和襄阳,刘琦这块招牌还有很大的作用。

此时暗杀刘琦,是利小弊大。

还有,刘备以仁义争天下,刘琦莫名其妙地死了,刘备肯定会被人怀疑,担不义之名。

所以,只要是认真分析过,肯定知道刘备不会害刘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苏治只是一个普通的短视频制作者,直到有一天他点进了一个小网站。只要在该网站发布的视频,就能被平行世界里各个朝代的人物所看到。他不仅可以获得点赞奖励,还能得到大哥们的打赏。半信半疑的苏治,发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于是,皇帝们轰动了。秦始皇:朕灭六国,一统华夏!第一名,不为过吧?汉武帝:朕扫平匈奴,建汉家脊梁,前三名,应该有吧?李世民:朕文治武功,打得周围番邦磕头求饶,不是第一,也肯定是第二!朱元璋:咱
权照
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
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
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抗战+系统+争霸+反殖民+钢铁洪流)穿越抗战前线,身份溃败部队小兵,武器老套筒没子弹,面对天崩开局,张云峰本想拼掉一条小命,干掉一个鬼已不亏。什么?有系统?那不好意思,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几十人几十条枪,请叫我张排长!几百号人几百条枪,那我得是张营长!占据一地,拥兵数万,我就是张军长!雄踞数省,部将数十万,坦克大炮喀秋莎,那得叫我司令!驱逐外敌,反向殖民,大家谁
古城老巷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关于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洛尘穿越古代平行世界,成为科举考场上抓耳挠腮的穷书生。离金榜题名只差最后一篇治国策论,可他连毛笔都不会用。好在穿越时绑定历史推演器,在虚拟推演中可以练习文章,锻炼技能,只要辅助皇女登基,就能将练习的才能带回现实。本想着随便选个最有优势的皇女速通游戏,却误打误撞选中政治头脑为零的秦王李瑾瑜。与此同时。得到天道推演能力的秦王李瑾瑜好奇之下开始未来推演,却发现自己的父皇将
灰色的灰
朱门风流
朱门风流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穿越千疮百孔的封建王朝,陆清河却只是个七岁小娃娃。父母双全,外加个呆萌小妹,可家徒四壁,穷困潦倒。读书,必须读书!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看我读他个太平盛世!
幸运的七号
阿姐,我中举了!
阿姐,我中举了!
陈秀才苦读一辈子也没能中举,临死之前对大女儿嘱咐道:“一定要让你弟弟读书,让他考取功名,不然爹,死不瞑目!”长兄如父,长姐如母。陈招娣带着爹的遗愿,毅然决然放出了自己的条件,“想要迎娶自己,就必须要送小弟去读书。”村里其他人沉默不语的时候,逃难来的糙汉眼巴巴将陈招娣与陈及冠两姐弟带回了家,任劳任怨供养小舅子读书。多年以后,衙役敲锣打鼓,簇拥陈及冠来到村里。“阿姐,我中举了!”......意外落水
螳螂爱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