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再现:诸葛亮不是后勤部长

第55章 两个都督的劫粮论战(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再现:诸葛亮不是后勤部长》最新章节。

之后的几天里,周瑜一直在想如何打压孔明。

今天有细作来报,探知曹操的前线军粮,都囤积在聚铁山。

于是周瑜心生一条诡计。

你孔明不是说刘备步兵强吗?聚铁山在陆上,那我就让你去劫粮草。

看你敢不敢。

于是,周瑜把话题,向劫粮方向引导。

周瑜说:“昔日官渡之时,袁绍兵多,曹操兵少,最终曹操却得胜,孔明可知为何?”

孔明一听,马上明白周瑜的用意。

孔明心想,你想听我说出“劫粮”吗?偏不让你得逞。

于是,孔明故意说:“官渡之战,曹操所以得胜,张合高览的反戈一击,至关重要。”

没有听到自己想听的话,周瑜不甘心,“非也,张高两将降曹前,袁绍已有败像。”

“那就是许攸来投,让曹操得到了重要情报。”孔明还是绕着圈说话。

“许攸向曹操献了重要一计,孔明知道是什么吧?”

“亮愚钝不知,请都督明言。”孔明装傻。

“许攸献计,让曹操烧了乌巢粮草,才使得袁绍最终溃败。”

周瑜没能让孔明说出劫粮,只好自己说了。

孔明做顿悟状,“都督高明,在下受教了。”

周瑜接着说:“今日我得到探报,曹操现在的粮草都在聚铁山,我方若想以少胜多,也要先劫曹军粮草才成。”

孔明马上跟着说:“既然都督已有妙计,就请江东出兵劫曹军之粮,在下等着为都督庆功。”

这话一出,周瑜一愣。

不是让孔明去劫粮草吗?怎么说着说着成了自己去了?

周瑜马上又说:“孔明久居荆州,深知地理,聚铁山劫粮,我认为还是孔明你去比较合适。”

“不然,在下愚钝,不懂劫粮之事,不似都督深知劫粮之妙,怕耽误都督大事。”

孔明刚才装傻的好处,现在就用上了。

……

这时,周瑜和孔明,都想让对方去劫粮,根本原因是,劫粮虽然收益极高,但是成功率极低,而且风险很大。

行军打仗,粮草都会放在后方,并用重兵把守。

官渡之战时,曹操乌巢劫粮成功,属于个别案例,没有代表性。

曹操的成功,得益于袁绍几方面同时犯错。

乌巢守将醉酒失职。

袁绍指挥救援不力。

以及许攸叛敌泄密。

这几条缺一不可。

曹操老奸巨猾,现在存粮聚铁山,一定层层设防。

谁去劫粮,就基本等同于送死。

……

劫粮这计,周瑜见孔明巧言相辩,便放出最后的大招。

周瑜说:“樊口会盟时,孔明说皇叔善于步战,现在聚铁山就在陆路,只有皇叔出兵,才能成功。”

听言,孔明心想,原来在这里等着我呀,这招只能先接下来,再反击了。

想到这里,孔明说:“都督要是这么说嘛,那聚铁山的事就交由我办。不过,都督可知,江陵钱粮极多,粮草可供曹军三年之用。”

说到此处,孔明停了一下,用羽扇指指西北方向,然后又说。

“樊口会盟时,都督说江东善于水战,江陵城临江而建,都督出兵,必能攻克。”

周瑜听了孔明这话,一时无言以对。

孔明又说:“如此,在下今天就先告辞了,请都督约定出兵日期后,派人告知于我,然后你我水陆并进,同去劫粮……”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隋唐风云:护唐英豪
隋唐风云:护唐英豪
根据隋唐演义整编,其中包含贾家楼、南阳关、秦玉征西、三薛护唐等故事
徐夏半生
自家幼崽学抡语,历代帝王乐疯了
自家幼崽学抡语,历代帝王乐疯了
一所看似普通的幼儿园,学生却来自历朝历代。李世民的闺女小兕子、朱元璋的大孙朱雄英、幼年扶苏、幼年嬴政、幼年朱高炽、幼年郑经……小朋友们白天上学,晚上把第一手资讯或学会的东西带回古代。朱雄英:“爹,快救娘!娘这一胎会难产!”扶苏:“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幼年嬴政:“媪媪,我看到我未来的儿子了!他叫扶苏,他还会抡语。”……家长群里。朱元璋看到朱棣的皇帝谥号炸了:“老四造反了?”成年嬴政看着刘邦的
棠亿亿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世事百态:南北朝时代风云激荡,世事纷纭。政权如走马灯般更迭,民族融合日益加深,经济文化蓬勃发展,孕育出众多历史英杰与璀璨文化。然而,伴随辉煌的是社会的剧烈动荡与民众的艰苦生活,动荡不安与民生维艰成为该时代不可抹去的印记。尽管如此,南北朝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安可儿妙桃
非人哉的悠闲生活
非人哉的悠闲生活
我叫六二,大家也叫我六耳。不要误会,我并不是西游记里的六耳,大概?再一次夜晚的公厕里,被“巨神峰”轻吻了屁股,当场恶心死之后。意外获得了系统,从而穿越到了非人哉的世界。
回笼觉教教主
让你入京当质子,你登基为帝?
让你入京当质子,你登基为帝?
关于让你入京当质子,你登基为帝?:魏冉穿越成异姓王世子替身。真世子在封地逍遥,自己在京城当人质?既如此,那就代替他成为真世子。大骊皇帝:魏世子,朕要把三公主赐婚给你!真世子小姨:虽然你是我假外甥,但我是你真娘子呀!真世子:父王,冒牌货抢了我的公主和小姨,我要把身份换回来!异姓王:儿啊,晚了,爹的三十万大军被他给灭了……。
一条沙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