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最新章节。
“向上级打报告还早,毕竟是新稻种,在咱们这还没试种过万一出了什么差错,那咱们的罪过就大了。”大队长有些担忧道
“您说的有道理,就算咱们想种还不定轮得到咱们村。”李枫说道
看着李枫有些泄气,“不要有什么顾虑,试种新稻种,不是我这个大队长能下决定的,要是在东北有试点,咱们还是可以申请的。”大队长安慰道
“嗯,以后要是有什么好的新品种农作物,我一定先告诉您。”李枫并没有太沮丧
大队长见李枫没什么异样表情后,决定把关于新稻种的消息跟自己老爹说下,看能不能在团结屯试种一下。
随着中午休息时间结束,大家又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忙碌起来,这次是收割大豆,收到下的豆秧还要有晒场暴晒几天,才能用连夹脱荚。
随着第一天的劳作结束,大家都精疲力尽的回到了知青院。特别是今天新来的四位知青,他们可算是体验到秋收的劳累了。
“老天爷呀,这样的劳动强度还有六天,这六天我可怎么过呀?”胡大海哀嚎道
“对呀,我今天是靠意志力撑下来的,还有六天我怕是坚持不下来呀。”赵文也是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说道
“你们俩个可别动摇军心,谁都是经历这高强度的劳动过来的,咱们还算幸运,在东北只有夏收和秋收,要是在南方插队,那一年三收的劳动强度,你怕是一天都干不下去。”王明说道
听到王明的发言,赵文和胡大海对视一眼,纷纷打了个寒颤。“还好,我来的是东北,要不然我估计得少活几年。”赵文不再抱怨劳动强度大了,在这比南方要好太多了。胡大海也是连连点头表示同意。
“行了大家也别聊了,赶紧吃饭休息吧,明天还要接着干活呢。”孙晴开口提醒道
接下来的几天,天气情况保持的很好,对收割和对大豆脱荚都很有帮助。
由于李枫的收割速度太快,以至于别人都跟不上他的速度,在最后两天李枫被调换了工作,让他去给大豆脱荚。
相对于收割豆秧,别忘了李枫那远比正常人大的多的力气。让他在大豆脱荚的工作上那是游刃有余。
看着最后一袋的大豆搬入粮仓后,历经一个星期的秋收暂告一段落,除了还要半个月才能收获的晚季玉米和高粱以外,团结屯的主要粮食作物基本收获完了。
“明哥,除了还有一些玉米和高粱以外,应该没什么要收的吧?”赵文回到知青院,瘫坐在前院问道
“还有土豆没收。”王明轻声说道
“我去,我怎么忘了还有土豆没收?”赵文哀嚎道
看着赵文一副要死要活的样子,王明原本还想逗逗他的,看着他那副鬼样子,王明还是告诉他一个好消息,“团结屯的土豆种植不算太多,而且挖土豆的的都是村里的好手,咱们只用帮忙往粮仓运就行了。”
赵文闻言立马站了起来,“明哥你可不能骗我。”
“我来这几年了都没挖过土豆,骗你干啥。”王明无说的说道
“这是为什么呢?”胡大海疑惑的问道
“还能为啥,这全部是比我们来的早的知青造的孽,那个时候来下乡的知青,比咱们的觉悟高,什么累活脏活都是抢着干的。唯一让他们感到搓折的就是挖土豆,不是挖破就是遗漏没有挖,你们也知道这土豆破皮后就容易烂,为了不糟蹋粮食,那破皮的土豆都被当粗粮分给了村民。至此以后,知青就被排除在挖土豆的工作上了。”王明仔细的介绍了前因后果
众人闻声言也不再说什么了,毕竟大家可都没挖过土豆,还是安心打下手吧。
在大豆收获完以后,全村都得到了一天的休息时间,这次休息时间,知青院的众人没有去公社,而是集体在屋里补觉休息。
第二天,王明他们几个就回学校教书了,只留下李枫他们还要去帮忙运土豆。
赵文看着王明他们远去的背影,那羡慕的眼神都快燃烧起来,“也不知道,村小什么时候再招老师?”
“别想那有的没的,上工的时间快到了赶紧去晒场集合。”李枫提醒到
等到晒场后,来的早的村民都拿好了农具,剩下一大堆的麻袋没人拿,“那个事先声明一下,各位知青就不用挖土豆了,帮助大家搬运土豆,是这几天知青的主要工作。甚于原因我想你们已经知道了,我就不在过多说明了,现在可以上工了。”
随着大队长一声令下,大家就往土豆田里进发。“一会女知青就和村里的妇女同志,往麻袋里面装土豆,男知青和村民把装好的土豆往牛车和拖拉机上搬就可以了。”大队长在大家来到田间说道
几位女知青闻言顿时轻松不少,而赵文听到大队长的话是几欲开口,“能不能有点出息,你要是不想让村里人笑话,就好好干活,要是背不动就和别人一起抬。”李枫对赵文说道
“枫哥,我真的背不动这么一麻袋的土豆,就算是和别人抬都够呛。一想到这么重的麻袋还要运到晒场,我死的心都有。”赵文委屈的说道
“你是不是傻,咱们村不是有牛车和拖拉机吗,只要把麻袋背上主道上就行了。”李枫无语的说道
赵文一拍脑门,“肯定是前几天忙糊涂了,连这茬都没想起来。”
李枫没在搭理赵文,开始往田外运土豆,以前村民都听说李枫力气大,还以为是在吹牛,但看着李枫扛着一袋百十来斤的土豆,在田间健步如飞连汗都没怎出的时候,都是惊叹不已。
“这李知青,要是放在以前绝对是当将军的料。”
“现在也是不打仗了,要不然也是一员悍将。”
这是村里的男人之间的讨论。
村里已婚妇女的讨论就有点不正经了。
“这李知青以后的媳妇可算是有福了。”
“老张家的,你家老张是不是不太行,你看李知青的眼神都冒绿光了。”
“你光说我,你不也是和我一样。”
……
这已婚妇女的谈话,让一些大姑娘和女知青,感到脸红脖子粗。直到刘婶过来打断了她们的谈话,“你们说话的时候能注意一下场合吗?也不看看周围有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