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别惹命理师》最新章节。
2001年的暑假,炽热骄阳肆意烘烤大地,蝉鸣在枝头奏响夏日乐章。彼时即将满十六岁的我,身为香港邵氏家族子弟,自幼研习风水堪舆、梅花易数等术数,内心却被诸多思绪占据。911黑天鹅事件的阴影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与阿宇、池州等人在期货与股市的布局常扰我心,前世艮土运对香港及东南亚地产业的影响仍历历在目,地产业蓬勃发展,也带动香港风水堪舆行业走向繁荣,这世希望一改家族受吕家掣肘,承运而上。
“哥,最近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令我有些浮躁,在家静不下来,真的很想去外面历练历练、散散紧绷的心弦,哪怕去香港这大街小巷走走看看,我能感觉到处都藏着风水和堪舆的学问,实实在在去用用咱们学的这些术数练练手。”我满脸期待地看着哥哥邵与恺,眼中满是渴望,双手不自觉地比划着,试图让他更能理解我的想法。
哥哥皱了皱眉头,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小汇,这可不是小事,外面情况复杂,人心也难测。万一遇到什么危险,或者有人故意刁难,咱们很难应付。”他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似乎在权衡着利弊。
“我知道,哥。可正因为这样,我才能真正成长啊。你就当陪我去,你经验比我丰富,还能护着我。再说了,咱们学了这么多年,总不能一直纸上谈兵吧。”我拉着哥哥的胳膊,不停地摇晃着,软磨硬泡起来,眼神里满是坚定。
哥哥无奈地笑了笑,轻轻拍了拍我的头,“真拿你没办法,行吧,那就一起去闯荡闯荡。不过咱们可说好了,一切都得听我的安排,遇到危险,立马撤退。”
就这样,满心渴望通过游历实战检验所学的我,终于说服了年长几岁、同样精通家族术数的哥哥邵与恺,一起踏上了在香港市井与山野的游历之旅。出发前,我们整理好行囊,特意带上了家族流传下来的风水罗盘和一些古籍,想着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第一站我们准备逛逛香港庙街。在香港这座繁华的都市中,庙街无疑是最具烟火气的地方之一。从地铁站出来,没走几步,热闹嘈杂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午后的阳光透过高楼大厦的缝隙,洒在这条充满传奇色彩的街道上,光影交错间,仿佛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属于香港的故事。
走进庙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色彩斑斓的摊位。这些摊位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售卖着各种各样的商品。从精美的手工艺品到复古的旧物,从时尚的潮流服饰到地道的港式小吃,这里应有尽有。摊主们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行人,用他们独特的港式普通话介绍着商品,声音此起彼伏,汇成了一首热闹的市井交响乐。
沿着街道漫步,可以看到不少游客和当地居民穿梭其中。游客们大多手持相机,兴奋地记录着眼前的景象,而当地居民则更加悠闲,他们或是在摊位前挑选心仪的商品,或是在街边的小店中享受一顿简单的午餐。这种新旧交融、中外合璧的场景,正是香港独特的魅力所在。
在庙街的尽头,有一座古老的庙宇。这座庙宇见证了庙街的变迁,也承载着香港人的信仰与寄托。庙宇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庙门前的香炉中烟雾袅袅升起,信徒们虔诚地跪拜,祈求平安与幸福。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与祥和,仿佛喧嚣的市井都被隔绝在了外面。
午后的庙街,是一个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地方。它既有现代都市的繁华,又有传统市井的温情。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港式美食,购买到独特的纪念品,还可以感受到香港的历史与文化。无论你是第一次来到香港的游客,还是久居于此的居民,庙街都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当夕阳西下,庙街的夜幕渐渐降临。街道上的灯光亮起,霓虹闪烁,夜市也即将拉开帷幕。而此刻,午后的阳光还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香港这座不夜城中最温暖的注脚。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香港的庙街迎来了它最热闹的时刻。街边的霓虹灯闪烁,五颜六色的招牌在夜色中显得格外耀眼。街上传来的喧嚣声,那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声音,夹杂着小贩的叫卖声、食客的交谈声和远处传来的粤剧唱腔,仿佛在诉说着香港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律。
“哇,哥,你看这地方,太有感觉了!”我兴奋地拉着哥哥的手,眼睛不停地打量着周围,新奇地看着每一个摊位,每一个行人。街边的店铺里传出各种音乐声,和人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
哥哥笑着说:“庙街一直都是这样热闹,这里可藏着不少香港的老味道呢。小时候,爸妈也常带我们来,不过那时候你还小,估计都不记得了。”他的眼神里透露出一丝怀念,仿佛回忆起了童年的美好时光。
沿着街道漫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露天摊位。这些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从复古的衣物、精致的首饰到各种新奇的小玩意儿,应有尽有。摊主们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行人,用带着地道港味的普通话介绍着自己的商品。我被一个卖复古唱片的摊位吸引住了,摊主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板,他戴着一副圆框眼镜,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他一边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唱片,一边向我们介绍这些唱片背后的故事。
“你们看看这些唱片,都是我这么多年一点点收来的,每一张都有它自己的故事。”老板抬起头,眼中满是回忆,轻轻拿起一张唱片,对着灯光仔细端详着。
我好奇地拿起一张邓丽君的唱片,“老板,这张唱片有啥特别的呀?”我把唱片拿在手里,轻轻抚摸着,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痕迹。
老板笑了笑,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这张啊,当年邓丽君小姐来香港演出的时候,这可是最畅销的一张。那时候大街小巷都放着她的歌,那声音,甜得哟,能钻进人心里去。我还记得,我和我老伴儿就是因为都喜欢她的歌,才走到一起的。”他的眼神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似乎又回到了那个美好的年代。
香港的音乐舞台上,邓丽君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她那温柔而富有感染力的嗓音,曾让无数人沉醉其中。而在她的音乐生涯中,有一场在香港的演出以及一张与之相关的唱片,成为了她音乐传奇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1980年,香港红磡体育馆内灯光璀璨,座无虚席。这是一场备受瞩目的演唱会,主角正是来自台湾的歌坛巨星邓丽君。当时的香港,正处于流行文化的黄金时期,而邓丽君的音乐早已跨越地域的限制,成为华语乐坛的标志性符号。
演唱会的开场,邓丽君身着一袭白色长裙,缓缓走向舞台中央。灯光聚焦在她的身上,观众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她微微一笑,轻启朱唇,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瞬间点燃了全场的热情。那熟悉的旋律,那温柔的嗓音,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情意,让每一个听众都沉浸其中。
整场演唱会,邓丽君演唱了多首经典歌曲,从《甜蜜蜜》到《小城故事》,从《何日君再来》到《但愿人长久》,每一首歌都引发了全场大合唱。她的歌声如同一股温柔的力量,穿透了语言和文化的隔阂,触动了每一个人的心弦。观众们被她的魅力深深吸引,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久久不息。这场演唱会不仅是一场音乐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邓丽君用她的歌声,传递着爱与温暖,让香港的观众们感受到了华语音乐的魅力。她的表演充满了感染力,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而这场演唱会,也成为了香港音乐史上不可磨灭的经典时刻。
演唱会结束后,邓丽君在香港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她的歌声不仅在现场打动了无数人,更通过录音带和唱片的形式,传遍了每一个角落。而这场演唱会的现场录音,被制作成了一张名为《香港演唱会》的唱片,迅速在香港乃至整个华语地区引发了抢购热潮。
这张唱片收录了邓丽君在演唱会上演唱的多首经典歌曲,每一首都是精心挑选的代表作。唱片的封面设计简洁而优雅,邓丽君的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温柔,仿佛在诉说着她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唱片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大歌迷的热烈追捧。在香港的各大唱片店,《香港演唱会》的海报随处可见。歌迷们排着长队,只为购买一张这张珍贵的唱片。它不仅是一张音乐作品,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邓丽君的歌声陪伴着无数人在香港这座繁华都市中度过了无数个夜晚,成为了他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我轻轻把唱片放在唱机上,熟悉的旋律瞬间响起,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充满浪漫与温情的年代。音乐声响起的那一刻,周围的喧嚣声似乎都安静了下来,只有这悠扬的歌声在空气中回荡。
“哥,你听,这旋律,感觉像回到了爸妈说的那个时代。”我闭上眼睛,沉浸在音乐中,身体也随着节奏轻轻摆动。
哥哥也微微点头,“是啊,这些老唱片,承载的都是香港的回忆。每一段旋律,都能勾起人们心底深处的故事。”他的脸上也露出了陶醉的神情,似乎被这音乐带回到了过去。
告别唱片店老板,继续往前走,庙街的美食摊开始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这里是香港美食的天堂,汇聚了各种地道的小吃。我拉着哥哥迫不及待地来到一个卖鱼蛋的小摊前,“小汇,你慢一点,我的背包被卡住了!”哥哥邵与恺对跑远的我喊了两声,一边努力挣脱被卡住的背包,一边笑着摇头。
鱼蛋摊的老板熟练地将一个个金黄色的鱼蛋串在竹签上,然后放入滚烫的汤汁中煮熟。鱼蛋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让人垂涎欲滴。那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我的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起来。
“老板,来两份鱼蛋!”我大声喊道,声音里充满了期待。
老板笑着回应:“好嘞,两位稍等!”他手脚麻利地将煮好的鱼蛋捞起来,浇上特制的酱料,递给我们。
不一会儿,两份热气腾腾的鱼蛋就递到了我们面前。我咬上一口,外皮软糯,内里鲜嫩多汁,搭配上特制的酱料,简直是人间美味。那鲜美的味道在口中散开,我忍不住发出了满足的赞叹。
“哥,太好吃了!你快尝尝。”我一边吃,一边含糊不清地说,还不忘把鱼蛋递到哥哥面前。
哥哥也吃了一颗,点头称赞:“嗯,这味道,正宗!和小时候吃的一模一样。”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仿佛又找回了童年的味道。
除了鱼蛋,我们还吃了牛杂、煲仔饭、豆腐花等美食,每一样都让人回味无穷。我和哥哥坐在街边的小凳子上,边品尝着美食叙谈,边欣赏着街景。周围的人们也都沉浸在美食的世界里,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一刻,我感受到了香港最真实的生活气息,这种烟火气是香港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有游客拿着相机拍照,有本地居民和熟人热情地打招呼,大家都在这热闹的氛围中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锣鼓声在不远处的庙街尽头响起,那边有一个露天的戏台。据说每到夜晚,这里就会有粤剧表演。我和哥哥因受祖母的影响,也十分喜欢红线女。此刻看见搭起的戏台,便怀着好奇的心情走了过去。只见戏台上灯火通明,正上演经典粤剧《樊梨花》,演员们身着华丽戏服,头戴精致头饰,眉眼间皆是戏,一招一式尽显功底,唱腔婉转悠扬,让人陶醉其中。
“哥,你看这演员的动作,太漂亮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戏台,被演员们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住了。他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
哥哥说:“粤剧讲究的就是唱、念、做、打,每一个细节都得下功夫。你看他们的手势,每一个动作都有特定的含义,这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他一边说,一边给我讲解着粤剧的基本知识,让我对粤剧有了更深的了解。
粤剧的唱词随着演员们的表演,让人深切感受到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台下的观众们也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掌声和喝彩声。粤剧是香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庙街的粤剧表演则让这种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在这里,让人仿佛看到了香港文化的根脉,它在岁月的长河中依然坚韧地生长着,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我们周围的观众们,有的跟着哼唱,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脸上充满了对粤剧的热爱和敬意。
在庙街最让人感动的还是这里的人情味。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无论是摊主还是路人,都愿意和你分享他们的故事。有一次,我和哥哥在一家卖古董的小店门口驻足,店主是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她看到有人对店里的古董感兴趣,便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店参观。
“小朋友,进来看看吧,这些可都是老香港的宝贝。”老奶奶笑着说,脸上的笑容温暖而亲切。
我走进店里,好奇地打量着四周,“奶奶,这个是什么呀?”我指着一个古朴的花瓶问道,眼睛里充满了好奇。
老奶奶走过来,小心翼翼地拿起花瓶,“这是清朝的花瓶,当年我爷爷在香港做生意的时候收来的,一直传到现在。听我爷爷说,这个花瓶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呢。”她轻轻地抚摸着花瓶,开始讲述起这个花瓶的来历。原来,这个花瓶曾经是一位富商的珍藏,后来因为战乱,富商不得不将它卖掉,几经辗转,才到了老奶奶的爷爷手中。
她一边介绍每件古董的历史和来历,一边聊起了她年轻时在香港的生活。“香港的变化太大了,但庙街始终保持着那份质朴和温暖。我希望这些古董能够被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因为它们是香港历史的见证。”她的眼神里透露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热爱,让我深受感动。在和老奶奶的交谈中,让人感受到了香港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庙街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承载着香港人的记忆和梦想。我们在店里待了很久,听老奶奶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关于香港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温情和回忆。
在庙街的奇妙体验暂告一段落,当我们寻得落脚之处准备登记入住时,临街的一位神色匆匆的中年男子找酒店的老板:“阿松,借我点钱,送你嫂子去医院。”从他跑过来的方向看,那是一家小小的杂货店,最近生意每况愈下,妻子怀孕后身体不好,需要钱让妻子住院,才赶来向他开酒店的弟弟借钱。
“怎么回事啊?这么着急。”酒店老板阿松皱着眉头问,脸上满是担忧的神色。
中年男子带着哭腔说:“你嫂子突然晕倒了,孩子还在肚子里,我实在没办法了。店里的生意又不好,这可怎么办啊?”他急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双手不停地搓着。
我和哥哥在一旁仔细观察这中年人的面相和气色,只见他的夫妻宫位置微微下陷,色泽暗沉,隐隐还有黑气萦绕,这在面相学中,乃是夫妻关系不睦、妻子易有灾祸的征兆。从面相学原理来讲,面部气色与人体气场紧密相连,夫妻宫出现如此状况,表明其家庭气场紊乱,夫妻间的关系受到冲击。而他的子女宫,也就是下眼睑部位,同样晦暗不明,呈现出一种不健康的青黑色,这暗示着子女方面恐有不顺,结合他妻子怀孕的情况,很可能胎儿也会受到影响。
“哥,这人情况不太好。”我小声对哥哥说,脸上露出担忧的神情。
哥哥点点头,“嗯,我们看看能不能帮上忙。”他的眼神里透露出坚定,似乎在思考着解决问题的办法。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杂货店的招牌被旁边新立的广告牌遮挡,在风水上犯了“蔽目煞”,这无疑会严重影响财运。所谓“蔽目煞”,就如同人被遮住双眼无法看清前路,店铺被遮挡则难以吸引顾客目光,阻碍财路。男子拿到钱匆匆忙忙离开,我们走上前去,向阿松说明了情况。
“阿松哥,你哥哥店里的招牌被挡,这在风水上不太好,可能影响生意。还有他的面相,显示他妻子和孩子可能有危险。”我认真地说,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专业一些。
阿松半信半疑地看着我们,“真有这么玄乎?这风水面相的事儿,我也就是听说过,不太懂。”他挠了挠头,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
哥哥说:“我们是学风水术数的,多少懂一些。你可以让你哥哥重新设计招牌,增大字号,让招牌更加醒目,同时在店内财位摆放一盆生机勃勃的绿植,以催旺财运。另外,根据梅花易数,调整营业时间,在客流量大的时段加大促销力度,也许能有帮助。我们还可以帮你哥哥看看店里的布局,做一些调整。”哥哥详细地解释着,希望能让阿松相信我们的建议。
阿松想了想,“好吧,死马当活马医,我跟我哥说说。不过这事儿要是真成了,我可得好好谢谢你们。”他感激地看着我们,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高楼大厦的缝隙,洒在庙街的石板路上,这里便开始热闹起来。而在这喧嚣的街头,最能安抚人心的,莫过于一家藏在街角的茶楼。
走进茶楼,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港式梦境。木质的桌椅,岁月在上面留下了斑驳的痕迹,却也增添了一份古朴的韵味。墙上挂着的是一张张老照片,记录着香港往昔的繁华与变迁,那些黑白影像中的身影,似乎在诉说着一个个未完的故事。
空气中弥漫着茶香与点心的热气,那是属于香港的味道。茶楼里的人们,大多是附近的街坊,他们在这里相聚,用一杯香茗、一笼点心,开启新的一天。老板娘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着浓浓的潮汕口音,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客人。她的笑容,就像这夏日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点上一壶香片,茶叶在沸水中舒展,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那是一种岁月沉淀的味道,仿佛能让人忘却外面世界的喧嚣。而点心,更是茶楼的灵魂。虾饺皇,皮薄馅嫩,一口咬下去,鲜美的虾仁在舌尖跳跃;烧麦,晶莹剔透,透着淡淡的肉香;还有那叉烧包,外皮松软,内馅多汁,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茶楼里的氛围热闹而温馨。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过去的岁月,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年轻人则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分享着生活的点滴,笑声不断。窗外的庙街依旧喧嚣,而这里,却仿佛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在这个夏日的清晨,庙街茶楼就像是一座温暖的港湾,承载着香港人的记忆与情感。一杯茶,一笼点心,一段闲聊,这就是香港最质朴的生活。
“哥,就这儿,这家茶楼可有名了。小时候爸妈也带我们来过,你还记得吗?”我兴奋地说,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我们找了个位置坐下,点了一壶铁观音,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茶水便端了上来。倒入杯中,浅抿一口,茶香在舌尖散开,醇厚回甘。紧接着,我们点了几笼招牌点心,虾饺晶莹剔透,里面饱满的虾肉清晰可见,咬上一口,鲜美的汁水在口中四溢;烧麦小巧玲珑,顶上点缀着一颗鲜红的蟹籽,味道十分鲜美;叉烧包外皮松软,内馅香甜,一口下去,满满的都是幸福感。
在茶楼里,我们还听到了旁边一桌人谈论着香港的粤剧文化。一位老先生说道:“粤剧啊,那可是咱们香港的宝贝。以前在茶楼里,还经常有粤剧艺人来表演呢,一边喝茶,一边听戏,那才叫享受。”他的脸上洋溢着怀念的神情,似乎在回忆着过去的美好时光。
另一位年轻人接过话茬:“现在虽然没有在茶楼里表演了,但庙街那边的露天戏台,还是经常有粤剧演出,我每次去都看得入迷。那些演员的表演太精彩了,我每次都能感受到粤剧的魅力。”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对粤剧的热爱和痴迷。
我忍不住插话道:“爷爷,您最喜欢哪个粤剧演员啊?”我好奇地看着老先生,期待着他的回答。
老先生笑着说:“那肯定是红线女啊,她的唱腔,那叫一个绝!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能把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我还记得她演的《荔枝颂》,那简直是经典中的经典。”他的脸上露出了陶醉的神情,仿佛又听到了红线女那美妙的唱腔。
我们和他们聊了起来,从粤剧的历史到现在的传承,大家都感慨万千。老先生讲述着粤剧在香港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街头表演到后来登上大雅之堂,粤剧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年轻人则分享着自己对粤剧传承的看法,他认为应该通过创新的方式,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粤剧。我们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家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
离开茶楼后,我们对粤剧文化的探寻热情愈发高涨,于是决定去拜访一位香港有名的粤剧老艺人。老艺人住在一个老旧的街区,房子虽然不大,但收拾得十分整洁。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一说起粤剧,便滔滔不绝。
“欢迎你们来,年轻人还对粤剧感兴趣,不容易啊。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喜欢流行文化,对我们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太感兴趣了。”老艺人笑着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拿出自己年轻时的戏服和头饰,小心翼翼地展示给我们看,讲述着当年在舞台上的辉煌岁月。“粤剧讲究唱、念、做、打,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都得下苦功夫。我年轻的时候,为了练好一个动作,常常要练上几个小时。”老艺人感慨地说,“现在愿意学粤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真希望这门艺术能一直传承下去。”他的眼神里透露出担忧和期待,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粤剧传承的队伍中来。
“爷爷,您觉得怎么才能让更多人喜欢粤剧呢?”我问道,希望能从老艺人这里得到一些启发。
老艺人想了想,“得创新,得跟上时代,但是又不能丢了老祖宗的东西。可以把粤剧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比如和流行音乐、舞蹈结合,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同时,也要加强对粤剧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粤剧的魅力。”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粤剧未来的思考,让我们受益匪浅。
我们和老艺人聊了很久,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关于粤剧的知识和文化。他还亲自给我们示范了一些粤剧的基本动作和唱腔,让我们亲身感受了粤剧的魅力。在离开的时候,老艺人送给我们一本他自己编写的关于粤剧的书籍,希望我们能继续关注和支持粤剧的发展。
从老艺人家离开后,天色渐晚,华灯初上,香港的夜晚又展现出另一番繁华景象。哥哥提议去太平山,说那里能俯瞰整个香港的夜景,或许能在那找到更多灵感。
我们乘坐缆车缓缓上山,随着高度的攀升,城市的灯光逐渐在脚下蔓延开来,如同一片璀璨的星河。“哥,你看这香港的夜景,感觉每一盏灯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我趴在缆车的窗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外面。
哥哥笑着说:“是啊,这座城市就是这样,充满了无数的可能和故事。咱们这次出来历练,不就是要去挖掘这些故事,把术数和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吗?”
到达太平山观景台,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游客,大家都在忙着拍照留念。我们找了个相对安静的角落,静静地欣赏着这壮观的夜景。这时,旁边一对情侣的对话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女生有些担忧地说:“亲爱的,我最近总觉得工作不太顺,会不会是办公室风水不好啊?”男生则无奈地笑了笑:“你呀,就爱瞎想,哪有那么多风水的事儿。”
我和哥哥对视一眼,哥哥微微点头,示意我去和他们聊聊。我走上前,礼貌地说:“不好意思,打扰一下,我听你们在聊风水,我和我哥刚好懂一些,说不定能帮你们分析分析。”
那对情侣有些惊讶,但还是热情地和我们交谈起来。原来女生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最近负责的几个项目都进展不顺利,客户总是不满意,她自己也压力很大。
我仔细询问了她办公室的布局和座位朝向,又结合她的生辰八字,思考片刻后说:“从风水角度看,你的座位如果能稍微调整一下方向,避开那个角落的‘煞气’,可能会好一些。而且你可以在办公桌上放一个小的水晶摆件,有助于提升运势。”
哥哥在一旁补充道:“工作上呢,你可以多和同事沟通交流,避免独自埋头苦干,也许能打破现在的僵局。”
那对情侣听得很认真,虽然半信半疑,但还是表示会试试。女生感激地说:“不管有没有用,谢谢你们这么热心,感觉你们懂得好多。”
从太平山下来后,我们又去了兰桂坊。这里是香港的酒吧和餐厅集中地,充满了时尚和活力的气息。街道上到处都是欢声笑语,人们在享受着夜晚的放松时光。
我们走进一家酒吧,里面的装修很有特色,灯光昏暗而迷离。我们找了个吧台的位置坐下,点了两杯果汁。这时,酒吧老板走了过来,他是一个热情健谈的中年人。
“两位是游客吗?很少见你们这么年轻的来兰桂坊不喝酒的。”老板笑着和我们搭话。
哥哥笑着解释:“我们是香港本地人,就是出来转转,感受感受这的氛围。老板,你这酒吧开了很久了吧?”
老板叹了口气说:“是啊,开了十几年了,前几年生意还挺好,可最近这两年,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意大不如前了。”
哥哥看了看酒吧的布局和门口的朝向,说:“老板,我看你这酒吧的风水布局有点小问题。门口对着一条小巷,在风水上叫‘穿心煞’,可能会影响财运。而且店内的灯光太暗,气场有些压抑。”
老板惊讶地看着我们:“你们还懂风水啊?那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吗?”
我接着说:“你可以在门口挂一个八卦镜,化解煞气。店内的灯光可以适当调亮一些,再摆放一些绿植,增加生气。另外,你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推出一些特色活动,吸引更多顾客。”
老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听起来挺有道理,我回去就试试。要是真有效果,一定好好谢谢你们。”
在兰桂坊待了一会儿后,我们起身离开。走在回酒店的路上,我有些疲惫,但内心却很充实。“哥,今天这一天,感觉帮了不少人,也学到了好多。”
哥哥笑着说:“这才只是开始,香港这么大,还有很多地方等着我们去探索。风水术数不是迷信,而是一门学问,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理解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又过了几天,之前我们帮助过的杂货店老板找到了我们。他满脸感激,手里还提着一些礼物。“两位大师,多亏了你们啊!要不是你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按照你们的建议,我重新设计了招牌,调整了营业时间,还在店里摆了绿植。生意真的慢慢好起来了,我老婆的身体也在逐渐康复,胎儿也一切正常。”
他非要请我们吃饭表示感谢,我们盛情难却,便跟着他去了一家海鲜酒楼。酒楼里,摆满了各种生猛海鲜,老板点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在饭桌上,老板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我们也为能帮到他而感到开心。
“其实,我们也只是尽了一点微薄之力,主要还是靠你自己的努力。”我笑着对老板说。
老板感慨地说:“以前我对风水这些东西半信半疑,现在真的是亲身感受到了它的作用。不过,我还是觉得你们的善良和热心更重要,要不是你们愿意帮忙,我可能还在困境中挣扎呢。”
和老板道别后,夜幕像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轻轻覆盖了整个香港庙街。庙街夜市瞬间热闹起来,灯火似繁星般通明,各种摊位琳琅满目,吆喝声、欢笑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一曲嘈杂却充满生活气息的乐章。
我和哥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街头巷尾的烟火气让人心生愉悦。突然,一阵激烈的争吵声打破了这份惬意。
“你们这些小混混,凭什么砸我的摊子!我这都是养家糊口的本钱呐!”一位阿婆带着哭腔的声音传来。
“哼,老太婆,这地盘现在我们说了算,你交保护费了吗?就敢在这儿摆摊!”一个流里流气的声音嚣张回应。
我和哥哥对视一眼,立刻朝着声音的源头挤过去。只见一个卖传统手工艺品的摊位被几个小混混搅得一团糟,手工艺品散落一地,阿婆满脸焦急和愤怒,眼眶都红了。
哥哥身形一闪,立刻上前护住阿婆,大声说道:“你们几个干什么呢?欺负一个老人家,还要不要脸?”
为首的小混混歪着头,不屑地打量着哥哥:“哟,哪儿冒出来的愣头青,少管闲事,不然有你好受的!”
我站在哥哥身旁,心中快速运转,默念奇门遁甲之术,开始推演局势。片刻后,我心中一喜,悄悄对哥哥说:“哥,再过几分钟,附近的巡逻警察就会路过,咱们先稳住他们。”
哥哥微微点头,心领神会。我挺直腰杆,大声呵斥小混混:“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在庙街闹事,警察马上就来了,到时候有你们哭的!”
小混混们听到警察二字,脸上闪过一丝慌张,但仍故作镇定:“你少吓唬我们,今天这钱,这老太婆必须交,不然这摊子别想要了!”说着,还狠狠地踢了一脚地上的手工艺品。
阿婆心疼地蹲下身子,想要捡起那些被弄坏的物件,嘴里念叨着:“这可都是我的心血啊……”
我见状,心中怒火更盛,继续拖延时间:“你们别太过分,就你们这点小伎俩,能逃得过警察的眼睛?识相的赶紧走,别等被抓了才后悔!”
就在小混混们还在犹豫的时候,不远处传来了警察对讲机的声音。小混混们脸色大变,为首的恶狠狠地瞪了我们一眼:“算你们狠,咱们走着瞧!”说完,带着手下灰溜溜地逃走了。
阿婆站起身,满是感激地看着我们:“谢谢你们啊,小伙子、小姑娘,要不是你们,我今天可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我笑着安慰阿婆:“阿婆,您别客气,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对了,您这摊位被弄成这样,我帮您重新布置一下吧,保准以后聚人气,生意越来越好!”
阿婆有些疑惑,但还是点了点头:“好啊,那就麻烦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