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文朝轶史》最新章节。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转逝间,叶梓枫重新组建的“特战队”已有两月有余。在这汗水如雨下的日子里,队员们刻苦训练,一刻不敢怠慢。不仅清撒着汗水,更是谱写着青春、梦想和保家卫国的决心。
西陲小国,名唤西庭,世代朝贡于中央王朝。数百年来,无论是朝代的更迭,还是军阀割据,战火延绵时期,均秋毫未犯,并死心塌地的效忠于汉人朝廷,唯命是从。
当西庭人滋扰生事,挥刀扰境时,满朝文武表现地极其震惊,简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大战一触即发,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仁德帝除了震惊外,更多的是思考着怎么平息边陲之事。众臣皆以息事宁人的态度上表“议和”,唯有宋建独树一帜,始终坚持“以武拒之”。最终还是独木不成林,以一己之力难撼满朝文武之势。仁德帝经过慎重思量,着刘太师率团前往边疆议和。谁曾想到代表着天朝上国的议和队伍,跋山涉水,费劲周折地来到苦寒的边陲,非但谈判未果,无功而返,更是险些丢了性命。
仁德帝勃然大怒,誓要给西庭些许颜色,以挽上国之颜面。过惯了安逸生活的达官显贵们,自然不愿再燃战火,此时抱团上荐,表达“再和”之声不绝于耳。宋建无法忍受贪生怕死之言,主动请缨,誓用拳头捍卫边疆安宁,反击一切来犯之敌。
此时,颜面丢尽的仁德帝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龙颜也由阴转晴了起来,一拍定音地说道:“哈哈,吾弟之意正合朕心,着宋建为西征大元帅,领五万精兵,择日奔赴西陲。”
“臣定当不负圣意,不击败西庭军誓不还朝。”
仁德帝则语重心长地说:“建弟此去定要当心,西庭人骁勇善战,切勿轻敌。更不得恋战,需速战速决,以防北梁趁虚而入。”
宋建领命后,速往训练场与训练中的叶梓枫商讨着破敌之策。经过几日的精心筹备,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奔向西陲进发。
山重重,水重重,风雨轮袭,路也漫漫。此番对西庭的反击战,似乎从出发伊始就注定不顺。内有满朝文武的反对质疑之声不绝于耳,外有磨刀霍霍的西庭人虎视眈眈的守在西陲各个要隘,以逸待劳,守株待兔般静待文军的到来。此时天公又不作美,一路上风雨交加,雷鸣电闪,让文朝将士吃尽了苦头,可谓是出师不利。
跌跌撞撞,跨过崇山峻岭的文军终于兵临西陲,与犯境的西庭军近在咫尺。宋建查看地形后,无奈地向叶梓枫说道:“所有有力地形,重要据点皆被夷人所占,我等该当如何?”
叶梓枫接过战地图,皱着眉头低声说道:“从敌我态势上分析,西庭军占据了地利,我军如轻敌冒进,恐将陷全军将士于覆灭无疑;分兵击之,又必将损失惨重;如若退守,方圆百里又是一马平川,毫无险要之地。正所谓是进不可攻,退不可守,原地待战,坐以待毙更不可取也。”
两人商讨了半天,也没研究出个“子丑寅某”来,只好就地安营扎寨,以观其变。
西庭人还算老实,没敢大范围扑进,只是派一些小股军士阵前挑衅,以便将文军引入早已埋伏好的峡谷。这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宋建、叶梓枫自然不会上当。双方各探虚实,生怕一个不小心,一步错导致步步错。经过几日的几次小规模交锋,文军认定大决战对自己最为有利。而西庭军则避而不战,双方比的不仅是战力、军队素养和兵器的先进与否,更多的是心态,谁急了,也就注定谁是输的一方。
正当双方你来我往,尔虞我诈之际,一道八百里加急圣旨呈现在宋建面前,简直是晴天霹雳。
“梓枫兄,君上旨意,命我军速返实控边关,加强守备。”
“建兄此话何意?皇上为何命三军返程守边,难不成北关告急?”
“不错,北梁趁虚而入,重兵压境,北关战事一触即发。”
“安全起见,应连夜折返。”叶梓枫无奈地说。
宋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下令全军即刻退守实控西关。三军刚刚拔营,西庭军便黑压压的冲杀而来。双方展开了殊死搏战,直至天明时分,仅剩几千人马的文军得以安全返关。
西城关总兵孙洋是个奸诈无耻之徒,除了和孙大将军沾了个本家外,简直是一无是处。特别是受孙大将军密信后,更是整日和宋建、叶梓枫等人打哈哈,根本没有配合之意。无奈之下,宋建以西征大元帅身份,夺了孙洋西城关总兵之职。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罢免孙祥本家的总兵之位,让孙祥铭记于心,也因此跟宋建结了梁子,也为日后谈核宋建埋下了伏笔。
数日来,无论西庭军城下怎般叫骂,宋建始终坚守不出。无奈之下,西庭人采取猛攻,打算用不间断地攻伐敲开城关大门。怎奈守城将领是年少成名的宋建,阵前临危不乱,从容应敌。
正当西陲战事吃紧之际,北梁军也大举进攻起了北关各城。文朝朝野一片哗然,边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野菜、树皮甚至是泥土,都成了难民填饱肚子的食物。望眼看去,千里平原空空荡荡,白骨皑皑,甚是凄惨。文朝军队最终因二拳难敌四手,无奈与北梁和西庭签订《城下盟约》,以实控边疆进行割地,并进行大量赔款。
获得短暂光复的北关九城再一次落入北梁之手,西关几座小城尽归西庭人所有。
此时的宋建和叶梓枫亲率几千残兵败勇,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心返朝。此番没有酒宴,更没有鲜花和掌声,等待他们的唯有弹劾、谴责和牢狱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