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1986:学霸的黄金年代》最新章节。
赵老师继续说:“我爸以前在《京海世界文学》上发表过翻译稿,全文20万字,再加上几万字的批判文章,直接拿到了2800元稿费。裴瑜,你也加油。”
“2800元?!”班里出现一片惊呼。
2800元的稿费,相当于普通工人两三年的工资。现在京海市的一斤白菜价格还不到3分钱一斤,这笔钱够赵老师全家吃一辈子的白菜了。
“嗯,我爸妈用了1300多元,找人弄了工业票,买了台14寸的彩电。同学们想看电视的话可以来我家。”
赵老师家没有满足于白菜,而是好好奢侈了一把,买了一台市面上紧俏的14寸的彩色电视机。
就算这样奢侈,她父亲的稿费还剩下一大半,可见这个年代的稿费之高。
李招娣忍不住问:“裴瑜姐,你准备写多少字啊?”
“不至于写到20万字,”裴瑜笑了笑,“报纸上也塞不下那么大篇幅,我先写个几千字试试水,赚点零花钱改善伙食就够了。”
“几千字就能赚不少了吧?”
“这篇文章要是发表了,我一定要把当天的报纸买下来做剪报收藏。写得太好了。”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刚才公开质疑裴瑜成绩的林夕,虽然拉不下脸上前来问裴瑜问题,但是也忍不住站在人群外围,假装整理书包,实则竖起耳朵听着大家的讨论,眼神复杂地看着被众星捧月的裴瑜。
考上大学对他们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京海市第一中学是市里最好的中学,放眼全国来看,高考录取率也十分靠前。但即便是在京海一中,能考上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数量也寥寥无几。
能就读于京海一中的学生,不是家庭背景好,有组织干部、高级工人、高级知识分子方面的关系,就是自身素质特别优秀,很有可能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即使家庭成分差,也能被校长拍板破格录取。
京海一中学子凭借着家庭关系的触手,或者自身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鼻子嗅觉更灵敏,纷纷闻到了整个社会对个人学历越来越重视的风气变化。
备战高考时,他们比其他学生更有目的性,削尖了脑袋也要搭上学历这辆时代的快车,方便未来更好地运用家庭关系,或者发挥自身所长。
裴瑜超越满分的英语成绩,还有甚至打破了校记录的政治成绩,实在是让他们目眩神迷,恨不得以身代之。
某些人还在暗暗希望裴瑜偏科,只会做政治、英语这类的文科题,数理化成绩越低越好,给她的总分拖点后腿,综合排名不至于排到他们的前面去。
林夕心中对裴瑜的嫉恨远大于羡慕,内心充满从此可能失去赵老师专属优待的恐慌。
中午吃饭的时候,林夕还在反复回忆裴瑜是怎么写英语作文的,仔细比对自己的英语作文差在哪里。是自己用词不够精准吗?句式不够多样吗?逻辑层次不够清晰吗?
林夕很难从裴瑜写的作文中总结出一个万能模版来,裴瑜的文字浑然天成,完全驾驭了英语思维,能用最自然的表达传递思想,就像你无法挑剔一个美利坚人说母语时的语法选择,或许她的词汇不是最高级的,但那份流畅与灵气绝对真实,让人不自觉地被她缜密的思路和地道的表达所征服。
裴瑜都没有林夕那么在乎自己的分班考试成绩。
对裴瑜来说,分班的结果无关紧要,不管是被分到慢班还是快班,都不会影响她通过今年5月份的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