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

第221章 国之大丧(上)(1/1)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最新章节。

回到春和宫,朱标心中难以平静,虽然这一天,他早有预料。返京的途中,他无数次想象过今天到底会是个什么样的场景。天子一丧,天下缟素,群臣痛苦,这些都可以预料到,他唯一担心的是,便宜老爹会不会趁这一个时辰,大开杀戒,为自己铺平道路。

没想到,朱元璋走得如此平和,他没有因为即将失去手中的权力而大发雷霆,见了妻儿,托付了江山社稷,他心愿已去,唯有驻军在外的兄弟,未能说上最后一句话,是他最大的遗憾。

对于今后的日子,朱标早有准备。这结果,自他还阳的时候就注定了,他是当之无愧、毫无悬念的帝位继承人,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度过权力交接的动荡时期。

朝里朝外,文武百官,任谁也没想到,大明帝国的第一次权力交接,来得如此突然。在韩国公李善长的授意下,中书左丞胡惟庸首先代表文官系统上了折子——国不可一日无君,请太子朱标即皇帝位,君临天下。大都督府同知都督沐英也上了同样的折子。

当然,朱标是不可能就这么简单接受的。按照惯例,这样的戏码要唱足三次才可以,所以奏折朱标看都没看,放在桌案之上。眼下,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去一趟坤宁宫。

自打朱元璋驾崩,马皇后整日以泪洗面,他们这对患难夫妻,感情深厚,不是一般的后宫妃嫔可比。原以为,可以白头偕老,怎奈阴阳两隔。每每想到此处,马皇后都无法自已,痛哭流涕,乃至晕厥。太医院的太医救醒一次,再哭晕一次。太医说这样反复下去,要出大事儿。

坤宁宫的女官赶紧将此事报告给了朱标。虽然朱标还没有即皇帝位,但是谁都知道这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朱标得知此事,立即赶往坤宁宫,正好看见马皇后又以泪洗面。

“娘,您要保重身体啊!”朱标跑进去,一下子跪在地上。

“标儿,你爹走了,娘这心里难受啊!”马皇后看到是朱标来了,止住了哭声,说道。

“可是娘,您这样一个哭法儿,太伤身体。”朱标叩首道,“万一您出了什么事儿,让儿子们怎么办啊?儿子刚刚失去了父亲,可不能再没有您啊!娘,娘!”朱标一边说,一边嚎啕大哭。

他这么一哭,马皇后反倒不哭了,双手抱住朱标的头,哽咽着说:“标儿,你也得注意身体。你爹将大明的江山社稷交给你,你得担负起来。”

“儿子明白。可是娘,儿子担心您啊!”朱标仍旧大哭不止。

马皇后拭了拭眼角的泪水,说:“好了,好了!为娘知道,快起来吧。”

见马皇后这么说,朱标一把一把地抹着眼泪,站起身来。

“母后,父皇殡天,朝局动荡,儿臣资历尚浅,骤当大任,实不知该如何是好?”

马皇后看了看左右的宫女,示意让她们下去,然后说道:“唯有施恩,稳住人心。立即召魏国公、曹国公返京,坐镇京师。有你徐叔叔在,那些个骄兵悍将就闹不起来。至于文官嘛,李善长、刘基两位先生,你父皇有当面交代,自然是没有问题。只不过……”

“不过什么?”朱标问。

“刘先生已是油枯灯尽之时,而李先生年纪虽大,却精神得很啊!中书左丞胡惟庸马首是瞻,身后还有一大批淮西勋贵。”马皇后轻声说道。

“母后的意思是,居功自傲,尾大不掉。”

“谋揽权势,万人之上。有你父皇在,他们还收敛些,如今只怕……”

“那就不予加恩,以示警告?”

“万万不可,该做的还是要做。你初登帝位,正是需要他们出力的时候。有些事儿,还是放放再说吧。”

“儿臣明白,谢母后教诲。”

“行了,你先回吧。娘没事儿,你放心。”

“儿臣告退。”

中书省和大都督府的动作也是真快,后面连续两天递折子,请朱标即皇帝位。三请之后,这时候才是朱标该答应的时候。

朱标在奉天门召见了中书省左丞胡惟庸、御史中丞陈宁、大理寺卿刘基、大都督府同知沐英,还有刚从北平返回的卫国公邓愈和中山侯汤和。

商议并决定如下事项:

第一,于七月二十日,举行登极大典,着礼部、鸿胪寺、仪礼司会同准备。

第二,召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宗异回京。军务安排,悉听大将军令。

第三,草拟大行皇帝谥号、庙号。

第四,在城北钟山一带勘定吉壤。

第五,草拟改元年号。

朱标眼下的头等大事就是给便宜老爹修建陵寝。朱元璋称帝后,没有着急修建陵墓,历史上明孝陵始建于洪武十四年,工期两年,也只是完成了主体建筑,整个陵园全面落成,则已经是永乐十一年了,前前后后修了三十二年之久。

朱标一想到,便宜老爹停灵两年之久不能下葬,浑身都难受,而且灵柩停在宫城之内,难免有些毛骨悚然。当然,这种事古来有之,自然有成熟的应对之法,只有朱标这个后来人,难以接受。可是修建皇陵是个大工程,没有些时日绝对建不成,光是地下玄宫的修建也得半年左右。纵览明代皇陵,除明仁宗的献陵外,规模都不小,每座帝陵耗银数百万两,可以说是倾国之力。这些都是为死人服务的无用之功,本可以节省些,可是朱元璋的带头作用起得不好。

先是花大力气修建了父母的陵墓,自己的孝陵也是宏伟异常,单是陵园的周长就达到了当时南京城周长的三分之二。说他是个节俭的人,可在身后事方面,却舍得花钱。按理说,后世之君应该效法祖先,处处以祖制为准绳,不敢超越。

朱老四奉天靖难,夺得天下,迁都北京,另立山头,开辟了天寿山的皇家陵园。作为天寿山的首陵,他早就把祖制扔到脑后,天高皇帝远,父母管不着,为了突显自己的伟大功业,大搞土木工程,长陵之巨大,可见一斑。

好在仁宗朱高炽心地良善,爱惜民力,陵寝规制极为简单,取消了不少建筑,算是做了一个好榜样。后嗣之君,虽然恢复了一些建制,总的来说,超越不大。

可惜,到了嘉靖以外藩入继大统,情况又变了。他先下旨将父母陵寝规制提升到帝后一级,而后又大修自己的万年之地,远超前人。举个例子,皇陵中最重要的祭祀建筑祾恩殿,永乐的长陵为面阔九间的重檐庑殿顶,堪比奉天殿,并有左右配殿各十五间,嘉靖的长陵是七间重檐,配殿各九间,其余各陵都是五间重檐,配殿各五间。

所以,为了节省民力,打个好样儿,朱标在便宜老爹朱元璋陵寝的修建上,打算参考他孙子朱高炽的献陵,设施尽量简单,做到小而精,并且将来他自己的陵寝,无论建在哪里,也是如此,只小不大,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好榜样。

在陵寝规制方面,朱标也不会太过己甚,这毕竟是大明王朝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帝陵,该有的东西一样也不能少。明孝陵、十三陵、清东西陵中,但凡对外开放的,朱标在后世都去参观过,其中的重要建筑他都略知一二。譬如明孝陵,从下马坊开始,依次是大金门、圣德神功碑亭(四方城)、御河桥、神道、石像生、灵星门、五孔御河桥、文武方门、孝陵门、孝陵殿、大石桥、方城、明楼、宝城以及宝顶,宝顶之下便是地宫,安放朱元璋夫妇的棺椁。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千年世家:苏氏的传承
千年世家:苏氏的传承
苏氏的传承:平行世界,一个后世的理工男苏砚穿越到秦末乱世助刘邦建汉,于是一个千年家族开始诞生。自此云梧苏氏穿行于史册夹缝——这场横亘两千年的文明暗战,终要在蒸汽轮机与燧发枪的轰鸣中,迎来最后一次淬火。
晨曦行者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关于大明:我朱雄英来了:先救妈,后救爹,救完奶奶救爷爷!我本科院研究员,转世投胎好圣孙,洪武爱我胜珍宝,家人改命把我靠。我爱发明和创造,爷爷爱我让我搞!成立各种研究院,科技医疗类目全。酒精玻璃抗生素,医疗条件大跨前。红薯玉米种下田,百姓消饥展开颜。土地改革进行中,生产力大幅提升!大明有了炮和枪,藩王海外守边疆。世世代代镇他乡,十年百年成故乡!皇明有了蒸汽机,远洋战舰把敌欺!万国物产献神州,天下万
春风卷碧云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我与朱棣争天下:大明永乐盛世,我是朱高煦。后代史书称我父皇:“再造宇宙,功同开创、故勋业甚盛---是汉唐宋以来英君明主轶,而过之远矣!”但我就想问问父皇:“当年奉天靖难,我拼死力战,你对我说:“勉之,世子多疾。”到底还算不算数?”
明镜要高悬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苏治只是一个普通的短视频制作者,直到有一天他点进了一个小网站。只要在该网站发布的视频,就能被平行世界里各个朝代的人物所看到。他不仅可以获得点赞奖励,还能得到大哥们的打赏。半信半疑的苏治,发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于是,皇帝们轰动了。秦始皇:朕灭六国,一统华夏!第一名,不为过吧?汉武帝:朕扫平匈奴,建汉家脊梁,前三名,应该有吧?李世民:朕文治武功,打得周围番邦磕头求饶,不是第一,也肯定是第二!朱元璋:咱
权照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关于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洛尘穿越古代平行世界,成为科举考场上抓耳挠腮的穷书生。离金榜题名只差最后一篇治国策论,可他连毛笔都不会用。好在穿越时绑定历史推演器,在虚拟推演中可以练习文章,锻炼技能,只要辅助皇女登基,就能将练习的才能带回现实。本想着随便选个最有优势的皇女速通游戏,却误打误撞选中政治头脑为零的秦王李瑾瑜。与此同时。得到天道推演能力的秦王李瑾瑜好奇之下开始未来推演,却发现自己的父皇将
灰色的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