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龙啸金陵

第160章 第114师团末日(6)(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抗战之龙啸金陵》最新章节。

有些疯狂的“武道士”甚至反冲锋。

变成困兽的小鬼子,完全疯狂了。

“啊,啊,冲,冲,冲啊!”

沼田德重疯狂嚎叫,根本不停,继续朝塌方处冲去。

“伤兵掩护,伤兵反击,伤兵反攻!”

他非常清楚,楚飞羽已经布置好一切,十面埋伏,留下来反抗绝对是死路一条,全军覆没。

只有留下伤兵掩护,主力向前猛冲,才能博得一线生机。

必须不管不顾,能冲出去多少是多少。

在警卫的掩护下,他冲到塌方处,踏着乱石泥土,跌跌撞撞,拼命向前跑。

塌方是跑不快的,跑着跑着一脚踏空,就会跌倒,只能向前爬。

鬼子兵争先恐后,有的跑,有的爬。

有的一边嚎叫一边爬。

也有一部分边爬边反击。

一片混乱之中,鬼子们的速度大幅度降低,中弹的概率增多,不断有鬼子中弹倒下、滚下塌方。

山坡上,黄惟站在战壕中,端着望远镜观察着,嘴角拉起弧度。

旁边两位参谋端着望远镜观察,喜不自胜!

黄惟放下望远镜,忍不住哈哈大笑:

“小鬼子,你们也有今天。

上一回是你们追着我跑,这一轮是我们追着你们杀。

楚少将果然厉害,炮兵战术出神入化。‘

距离致胜’、‘田忌赛马’取得神效,把小鬼子炸懵。

今天小鬼子一定全军覆没,谁来都不好使!”

一位参谋看天空,笑道:“鬼子没有飞机助阵,一定逃不掉。不得不说,楚少将选择的时间恰到好处。黄昏开战,鬼子战机不也起飞,杀完鬼子之后,天刚好黑暗,妙,妙到毫颠!”

另一位参谋道:“不得不说,鬼子虽然是短腿,逃得挺快的,爬塌方都那么快,体力真是好。”

黄惟淡淡一笑:“逃得了吗,就算他们爬过塌方又如何,仍然是覆灭的下场。”

“我们67师总算出了一口恶气,报了一败之仇!”参谋开心大笑,“我们师又可以挺直腰杆了,哈哈哈,感谢楚少将!”

黄惟看看后面:“看,楚少将他们冲杀过来了。传我命令,67师冲锋,不能让楚少将冲在我们面前,否则,脸往哪搁! ”

旁边的军号兵举起喇叭,吹起冲锋号。

顿时,67师的兄弟跃出山坡,朝鬼子冲杀过去。

且说沼田德重在部下掩护下,拼了老命,终于爬到塌方顶端。

他松了一口气,越过塌方,后面的路就好跑了。

看看四周,约有一千士兵。

他吼叫起来:“勇士们,冲啊,冲下塌方,冲到广德县,我们一定能够突出重围,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副官扶着他:“将军阁下,快走!”

沼田德重甩开副官的手:“我自己跑,我要做榜样。”

“嘭”

副官额头中弹,猛地一僵,随即栽倒在地。

旁边的士兵纷纷中弹,不断倒在地上。

沼田德重一看,这些士兵绝大多数都被打中要害,证明对方枪法十分精准,很可能是特战士兵,应该是“路神”中的精锐。

他绝望嚎叫:“八嘎,前面还有伏兵,该死的楚飞羽,不给我一点活路!勇士们,冲,冲,冲出去!”

“嘭”

他的额头中弹,头颅顿时爆裂,白的红的四射。

他身体一软,双脚向前一栽,跪倒在地上,眼睛瞪得大大的,死不瞑目!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灵气复苏后,我从一支苍蝇拍开始
灵气复苏后,我从一支苍蝇拍开始
灵气复苏时代到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逐梦客
起源神史
起源神史
家族被灭,域外危机。寒天原本应该过着美妙的少爷生活,却惨遭心怀不轨之人联合异类灭门。寒天怀着一颗复兴家族报仇雪恨的心一步一步成长,而在这过程中,他又会遇到哪些事和人呢……
漩天启灵
和国民女神恋爱后,我全能了!
和国民女神恋爱后,我全能了!
关于和国民女神恋爱后,我全能了!:林煊与网上结识多年的“游戏大哥”,一次偶然见面,却发现对方是自己喜欢的女明星苏茉莉。两人双向奔赴。没想到线下的苏茉莉和网上的人设呈现截然不同的反差。网络上网友眼里的苏茉莉是大明星,高冷女神。林煊眼里的苏茉莉就是个恋爱脑小可爱,涩涩大魔王。林煊:“茉莉爹,上课辛苦了,我来给你按摩按摩,你看这力道合适吗?”苏茉莉:“不错,手法进步快啊。嗯?手往哪放呢?”林煊:“嘿嘿
三三七七真可爱
人生模拟:女剑仙跨界寻我
人生模拟:女剑仙跨界寻我
女剑仙跨界寻我:南烛染上一种怪病。医生告诉他仅剩三个月寿命。............一次次模拟,南烛成功体验不同人生。直到某一天,南烛还处于睡梦之中,突然感觉怀里多了个人。女剑仙:“哥哥,这一次,我不会再失去你了......”南烛:“......”(简介无力,请移步正文)
是墨不是默
老舅别怕,十八个外甥保驾护航!
老舅别怕,十八个外甥保驾护航!
有九个漂亮姐姐,加十八个可爱外甥是什么体验?苏明绑定神级舅舅系统!只需照顾外甥,挖掘并培养外甥们的潜力,就能获得返还奖励!无论什么领域,都“略懂一二”!多年后。娱乐圈顶流、科研巨擘、金融大鳄、体育健将……统统给我从舅舅家走出去!舅舅我啊,就是这么平平无奇、朴实无华!只需一声令下,十八个外甥保驾护航!“那臭小子,不要正月剪头啊喂!”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