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抗战:八百无限战魂助我!》最新章节。
只是军阀混乱,鬼子入侵,刀枪来回杀,吓得他直接跑回乡下待着了。
于是他开口道:“只是鄙人在家多年,也不知道现在该干什么为好。”
“呵呵,您至少能看得懂报纸,不如先在我们工地上做一个宣讲经理,我们给您发工资,您负责向农民和士绅们宣读我们工厂的目的,将来能做什么。”杨先生笑道。
他可是有着太多的套路——都是齐辉总结出来的,专门用来忽悠这些二代们的。
什么宣讲经理,就是听着好听,实际上和发传单的一回事。
“宣讲经理?这个我还可以做一做。”赵大公子放心了。
只要不是做实事,不是做具体技术,他还是能够滥竽充数的。
于是,赵大公子就这样上了贼船。
当然,那一百银元非但没有送出去,他反而拿到了这个月的津贴,三块大洋的乡下出差补贴。
赵老太爷万万没想到,他本来想将自己儿子推出去拉拢对方的。,
结果反而被对方拉拢了。
原因也很简单。
上一代与下一代的隔阂实在是太严重了。
赵老太爷想继续维持着农村地主的安稳生活。
但是他的儿子已经是见过世面的人,知道外面的好玩,知道工厂的厉害。
同样也明白齐辉司令的强悍。
这可是鬼子和诸多列强都要低头的人物。
一个乡间地主,如何能与对方抗衡?
所以赵老太爷落后了。
这就是地主的保守与腐朽,他们甚至连分辨强大的能力,都在封闭中失去了。
而赵大公子却明白,这工厂是阻止不了的。
何况他也懒得经营土地:经营土地太累了,操心太多了。
哪有将股份投入工厂拿分红容易?
当然,这种想法,恰恰是错误的。
像赵老太爷那种思考方式,虽然腐朽保守落后,但却稳定。
如果持续这样经营土地,只要不出败家子,靠着家里的1200亩地,赵老太爷的家就是再过五百年都不会破产。
除非分家分得次数太多。
而投资工厂,有可能三年就赚到1200亩地,但也有可能一年就全部亏空。
这就是工业的利润与风险。
相比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的风险太大了,因为产品不能直接用于工人和工厂主的消费,必须卖出去,换成钱,才能交换来生活必须品。
而农业生产不同,生产出来的粮食、蔬菜、乃至秸秆,直接就能充当生活必须品。
即便卖不出去,也能自己消费,最多就是浪费一些。
但赵大公子却不管这些,他只知道在杨先生这里,能找到事做。
他竟然忘记了忽悠对方去隔壁县建工厂的大事。
相反,他甚至还拍着胸口说:“我家的地,我有办法。”
“我愿意动员老爷子把地拿出来给工厂入股。”
一开始还说是要卖地,现在可好了,竟然直接入股,那等于买地的钱都不用出了。
他们一起来承担风险。
杨先生为什么不租用地皮了?
原因很简单,靠租地搞工厂,搞商业,利润最后都被房东给吃掉了。
这可是齐辉的亲身体会。
后世多少商家明明生意红火,结果还是关门。
原因就是他们越红火,房东越涨价,等于给房东白打工。
而这些地主们看到工厂的生意红火,如果地还是租来的,别管一口气租多少年,都绝对会要求涨价。
所以齐辉就没有将租地纳入选项。
可以拿地皮入股——入股后,这地就不是他们的了。
而是工厂的资产,他们只拥有分红权——一旦生意不好,还不用分红。
可以说入股就是一个风险均摊的过程。
“嗯,这很好,除去这事外,你还有一个工作要做。”杨先生接着吩咐起来。
“您请说。”赵大公子赶紧道。
“你要告诉大家,工厂建立起来,大家都有好处。”
“首先是地主家地里产的蔬菜水果茶叶,等高价值农产品,能卖给工人们了。”
“二就是当地百姓,农闲时就有机会去工厂打工赚钱,这工厂直接关系到大家的饭碗,关系到大家是不是能多穿几件新衣服,多吃几天饱饭。”
嗯,我都记得。”
“还有伴随工厂,我们还会开设平价供销社。”
“供销社就将购买大家生产的农产品,廉价销售药品、农具、种子、衣服、收音机、报纸杂志……”
其实就是一个小号的百货市场了。
听到这里,赵大公子兴奋起来。
以前买点东西还得进城,现在就方便多了。
供销社加上工厂,再加上护卫队,就能彻底隔离贫困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
也就是说,能让这些贫困农民们,脱离地主的压榨与控制。
他们能靠着供销社和工厂独立生活。
以后他们自然就会听齐辉司令的,而不再听地主的。
毕竟谁给自己饭吃,就听谁的。
别看农民愚钝麻木,但那指得是大事。
在小事上,涉及到自己利益上,哪怕一根柴,也会计较半天。
可以说齐辉的套路,那是一套又一套的,根本不是这些封建地主老爷们能想象到的。
这就是降维打击。
而赵大公子,压根就想不到这样遥远。
他只觉得自己有用武之地了。
于是兴奋的回家了。
结果刚走到家,他就是一害怕。
事情还没有办完。
反而自己担上了新责任。
果不其然,到家之后,赵老太爷就问道:“事情怎么样?”
他只好说道:“今天杨先生有点忙。”
“但我和他已经熟悉了,我们双方还续上了同窗的友谊。”
“他也是户城王家铺五中学毕业的。”
“这样就好,能够和这些人拉上关系就好。”赵老太爷立刻觉得事情进入了熟悉的领域。
拉关系,请吃饭,帮忙办事。
“是,父亲。”
“你要尽快啊,不要让他们再折腾了,那些穷鬼,许多人都开始心动了,尤其是那个老K,很不本分。”赵老太爷不满道。
赵大公子没有说话,他也讨厌老K,啥都不懂,还总想好事。
“这年头越来越多的人跑到户城去了。”
“这可不行,都跑户城去了,谁来给我们种地啊?”赵老太爷很不高兴地说着。
不过,他倒也不太担心,毕竟还有那些上百户人家,欠下了他家的高利贷,只能老老实实给他家种地。
产出一多半只够还利息的,只能一年年的拖,一年年的借新还旧,其实就等于是长期的农奴。
而赵大公子心里却在想。
就光知道土里刨食。
就像杨先生说的那样,光靠种地才能赚几个钱?
地里能长出电影吗?
地里能长出西药吗?
地里只能长出点粮食蔬菜。
可是吃饱喝足了,大家总得有点消遣吧??
报纸电视电影从哪来?这不都是从工业里来。